豬瘟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傳播速度也十分快,不但波及的范圍比較廣,而且會造成很大的死亡率,給養殖業造成一定的損失。這就需要做好豬瘟的預防工作,降低豬瘟方面的風險,將防控工作做到位,讓豬瘟的發病率降低。
1.疫苗問題。預防豬瘟最有效的措施是注射疫苗,為保障免疫效果,要注意以下幾點:1)確保疫苗的質量。市場上的豬瘟疫苗多種多樣,要選擇質量過關、批間次穩定、企業信譽好的產品,否則不但不能夠起到防護作用,還會導致豬群發病。2)很多人對疫苗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既然注射疫苗能預防豬瘟,抱著“寧可多注射,也不可少注射”的想法,擅自加大注射量,殊不知大量的注射疫苗會引起不良的反應,給豬的免疫系統造成傷害。3)對疫苗沒有做到合理的保存,保存疫苗的溫度、濕度不達標,嚴重影響疫苗的效果。
2.免疫程序不合理。豬場沒有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仔豬過早免疫。母豬免疫豬瘟疫苗后,仔豬通過吸吮初乳可以獲得被動免疫,母源抗體就會達到一個月以上。當仔豬攜帶的母源抗體過多時,不能過早免疫豬瘟疫苗,否則會影響仔豬的免疫效果。
3.發生免疫抑制。出現免疫抑制的因素眾多,可能是豬瘟病毒、藍耳病病毒或圓環病毒感染引起,也有可能是飼養方面的問題。不管是飼料變質還是缺乏良好的豬場環境都有可能引發免疫抑制的情況。
4.免疫操作不規范。實際操作的時候,存在免疫器具沒有消毒、藥品的使用不合理、免疫疫苗的劑量不合理等問題,不僅無法徹底發揮豬瘟疫苗的作用,甚至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狀況。
5.感染源十分復雜。豬瘟一般有先天感染和隱性感染,不是所有的豬在感染病毒之后都會表現明顯的癥狀,部分豬感染病毒后成為帶毒者,從而成為新的傳染源。如種豬在感染豬瘟病毒后,可以通過精液、胎盤傳染給仔豬,從而形成先天性的傳染。
6.及時控制豬瘟。豬群中一旦暴發豬瘟,若診斷不夠及時,不能及時控制病情,就會讓疫情傳播非常迅速,病豬死亡率急劇上升,給養殖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1.科學使用疫苗。選擇疫苗時需要考察生產廠家,確保疫苗的質量。接種前,需要對疫苗再次進行檢查,確保疫苗的性狀沒有發生變化,特別是藥瓶不能出現破損的問題,生產日期以及保質期都要清晰可見,注射劑量以及種類都需要遵循相應的規定。對疫苗進行存放時需要嚴格掌握溫度、濕度,遵循具體的要求,保持疫苗完好無損。特別是注射的過程中,更是需要讓疫苗的藥效得到保證。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每個養豬場的環境、特點均不相同,因此發病的原因也會不同,防控的時候需要結合具體的原因進行防制。既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還需要科學選擇疫苗的種類,做到有計劃的防控,避免多免、漏免、不合規免疫。
3.預防免疫抑制。要避免免疫抑制的問題,預防的重點需要放在呼吸系統和生殖系統,還要全面加強飼養管理,確保飼料優質。對豬場的環境衛生進行清潔,確保豬場的整體衛生。
4.加強病原監測。對病原加強監測,才能對豬瘟進行有效預防。通過監測,及時了解豬瘟病毒在豬群中的狀況,掌握發病的規律,讓病毒蔓延的速度能夠得到控制。根據病毒傳染的范圍,制定一套合理的防疫方案,預防豬瘟病毒的感染。
5.提高診斷水平。一旦豬場中暴發豬瘟,就需要快速、準確的對病情進行判斷,設置疫病診斷室,做好相應的應急處理,及時上報獸醫部門,確診后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6.加大規模化發展。規模化養殖具有較強的優勢,養殖技術和飼料都得以合理的使用,管理系統更健全;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統,實現豬病的有效化防控;配套設施更完善,養殖能夠更加專業化。規模化場大多選擇自繁自養,避免了引進外來豬導致出現疫情。由于規模化場技術實力強,當暴發疫情時,能迅速的采取防治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