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規模化養殖的發展,我國的養殖事業出現了新的機遇,但是,規模化養豬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繁養技術雖然具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是繁養技術難度較大,母豬疾病感染率較高,產后護理難度大,各類母豬產后疾病稍有管理不慎,即可對母豬生產和仔豬培育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巨大的損失。
1.產后三聯癥
1)乳房炎。乳房炎為乳房黏液性炎癥,夏季母豬產后較為常見,一般出現在產后5~30d,對仔豬和母豬均有影響。母豬可造成乳房疼痛、少乳、哺乳困難,仔豬則可能引起營養不良或感染疾病。
臨床表現乳房潮紅、腫脹、發熱、變硬,有疼痛感,不讓仔豬吃乳。初期乳汁稀薄,內混有絮狀小塊;后期乳汁少而濃,混有白色絮狀物,有時帶血,甚至有黃色膿液,有臭味。嚴重時乳房潰瘍,不分泌乳汁,精神差、食欲不振,體溫高。該病可能是母豬產前飼養環境潮濕、不潔等原因導致的乳房感染,也可能是仔豬吸吮過力導致的乳房炎癥,如不及時控制可擴散至整個乳房,影響母豬正常哺乳。
2)無乳或少乳癥。無乳及泌乳不足是母豬產仔后泌乳量明顯不足或完全無乳。臨床表現母豬乳房松弛、干癟,乳汁稀薄如水。仔豬吃乳次數增加但吃不飽,仔豬因餓而嘶叫,甚至啃咬其他仔豬。病程稍長,對仔豬危害較大,因無乳或缺乳仔豬迅速消瘦、衰竭或因感染疾病而死亡。無乳或缺乳主要是由于母豬產前營養不良導致體弱氣虛、氣血虧損,或產前營養過剩導致嚴重肥胖,氣血受阻所致,同樣影響哺乳。
3)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炎通常是子宮黏膜的粘液性炎癥,為母豬常見的一種生殖器官疾病。若不進行及時合理的治療往往造成母豬發情不正常或不受孕,或妊娠后易發生流產。患有產后子宮內膜炎的母豬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食欲不振、產后便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拱背、陰道內流出棕褐色或白色膿性粘液,接近可聞到惡臭。該病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主要以感染為主。
2.產后閉尿。母豬產后閉尿指母豬生產后形成的排尿障礙,一般臨床表現為排尿困難、排尿不凈、尿頻、腹部膀胱部位脹大及下垂等癥狀。該病主要是由于生產導致母豬膀胱破裂所致,嚴重時會引起母豬尿中毒。
3.胎衣不下。母豬產后12h胎衣尚未排出即為胎衣不下,主要是由于母豬營養不良導致的血氣虧空,表現為母豬生產時無力,可引起產中仔豬休克或接生困難,引起仔豬疾病。
1.產前飼養管理不當。母豬產前管理不當是母豬子宮內膜炎、乳房炎、缺乳、少乳和胎體不下等病高發的主要原因,如飼養環境清潔與消毒管理不規范,可增加母豬感染炎癥的幾率。飼養不科學會引起母豬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或母豬運動力不足等,從而對母豬的生產和產后哺乳造成影響。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死胎、難產、斷奶后不發情和配種不孕等問題,嚴重影響后續的生產及母豬的健康。
2.接產不規范。接產不規范是導致子宮內膜炎、胎衣不下、產后閉尿的主要原因,還可能引起仔豬窒息、殘疾或疾病感染等問題。
3.產后護理不佳。產后護理不佳是母豬產后三聯癥高發的主要原因,對母豬產后哺乳和后續生產的影響較為嚴重,如產后清潔護理不規范給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感染創造了機會,增加了產后感染的風險。產后感染急性子宮內膜炎對母豬生殖器官影響較大,可引發母豬后期妊娠中的流產、不孕、發情困難等問題。此外,產后護理不佳、飼養不科學、代謝紊亂、母豬應激等,綜合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嚴重影響母豬生產,甚至是引起死亡,給養殖戶造成較大的損失。
1.加強產前科學飼養管理。為了降低母豬產后疾病的發生,建議飼養技術人員學習科學的飼養方式,養殖場制定規范的飼養管理流程,保證母豬飼喂營養均衡的飼料,飼養環境干燥、潔凈。飼養人員要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清潔、消毒,并為體弱的母豬補充營養物質,保證母豬擁有一個健康的生產狀態。
2.規范接產。養殖場負責接產的應該是專業接產人員,接產前接產人員應該做好接產的準備工作,對接產場地進行清潔、消毒,消毒母豬外生殖器官及乳房。接產中遇到難產、產后胎衣不下等問題應請獸醫及時處理。
3.加強產后護理。對于規模化養殖場而言,母豬繁養應該保持長遠發展的眼光,因此母豬生產時應該做好每一次產后護理,及時補充營養物質,做好疫病防治和常見產后疾病的治療和調理。養殖人員需要合理安排母豬配種時間,對于有產后疾病的母豬應該酌情延后配種,調理好身體,防止后續生產工作受到影響。
1)缺乳、少乳處方。通草35g、川芎40g、熟地60g、黃芪35g、黨參25g、白術60g、黃芪35g、穿山甲30g、當歸60g,煎汁灌服,每日2次,連續給藥7d。主要用于補氣養血、通經活絡。
2)胎體不下處方。黃芪50g、炮姜20g、川芎30g、桃仁30g、益母草30g、當歸60g、黨參50g,煎湯后加入黃酒100mL,灌服,每日2次,連續給藥1d。主要用于補充產后氣血不足,祛除淤血。
3)乳房炎處方。白酒100mL、黃芩45g、金銀花65g、皂刺40g、青皮35g、穿山甲30g、連翹40g、二花20g、牛蒡子35g、通草40g、當歸40g,煎湯灌服,每天2次,連續給藥3d。主要用于清熱解毒、消炎消腫。外用蒲公英煎湯晾溫清洗乳房患處,每日3次,直到炎癥消失。蒲公英具有消炎解毒的作用。
對于產后三聯癥可以在產前、產后注射阿莫西林或土霉素,防止病菌感染。子宮內膜炎產后可用青霉素沖洗子宮;產后乳房炎采用10%魚石脂軟膏、10%樟腦軟膏、10%碘酊涂擦乳房患部皮膚,每天2次,或采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2000mL+20mg地塞米松+5g維生素C靜脈注射,每天2次,連續注射2d。產后尿閉采用導尿法,母豬身體呈30~50°,抬起后腿,獸醫用手從膀胱經向外陰推動,連續數次可順利排尿。
綜上所述,為了降低母豬產后疾病對母豬生產和仔豬哺乳的影響,養殖場應該加強母豬產前疾病預防、產后護理以及日常科學的飼養管理,加強養殖場環境的清潔消毒,做好母豬產后疾病的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