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利/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獸醫局
牛疫病的發生特點復雜,要根據病因、牛況等諸多因素進行分析,從近幾年牛疫病的發生情況來看,最主要的發生特點就是疾病種類增多,病因變得繁雜,這給動物養殖和疫情防疫帶來了極大挑戰,下面就疾病種類與病因進行簡單分析。
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影響牛的身體健康,每年我國各大養殖區都會出現口蹄疫、牛流行熱、結核病、巴氏桿菌病的病例,這些流行病與季節性病毒、病菌的復制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口蹄疫和結核病,這兩類病癥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趨勢,牛類一旦感染此病會快速傳播,同時致死率極高,還會影響犢牛的發育,而目前這兩大疾病的致病因越來越多,很多時候需要經過實驗室解剖才能了解病理,普通養殖戶很難辨析出牛所患的疾病。
產科病的發病頻率上升,且難產因素難以界定,之前我國研發了冷凍牛精液人工配種技術,該技術很快得到廣大農戶的推崇,但也隨之暴露出很多問題。一方面,飼主對人工配種技術的了解不夠,操作過程不夠嚴謹,帶有隨意性,很多環節未能有效消毒,導致配種過程中生殖系統遭受病菌的侵害,尤其在夏天,濕熱的環境給病菌提供了繁殖場所,部分病菌經配種轉移到母牛的生殖道中。經實驗發現,大部分牛子宮內膜炎與病菌侵襲有關,當母牛患有生殖疾病,會影響犢牛的質量,很多犢牛在出生后出現下痢,這與母牛的產科疾病是分不開的。但是飼主并不一定能領會其中原由,大多認為犢牛下痢是由著涼、食不潔之物所致,采取與之相應的方法救治時,難以達到治療效果。
進行冷凍精液人工配種時,有些雜交牛的胎兒較大,母牛生產有難度,會誘發難產問題,而其中原因難以在短時間內界定。
寄生蟲的種類增多,危害愈來愈大。我國牛類養殖以小規模散養和大規模圈養為主,無論是哪一種飼養方式牛的養殖密度都相對較大。在密集的空間環境中,寄生蟲有合適的繁殖條件,有的會把牛當做中間宿主,有的會把牛當做直接宿主,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知的養殖寄生蟲害一共有11種,包括線蟲、絳蟲、鉤蟲、蛔蟲、弓形蟲等,每一種都要根據牛患病的具體表現具體分析,因此在治療上頗有難度,對病癥的分析也存在較多疑點。目前養殖場對驅蟲程序的重視尚有待提高,大多數會使用驅蟲藥對養殖牛進行驅蟲,不過實際效果甚微,寄生蟲病會引起牛的細菌感染,不及時救治會影響牛的健康成長。同時,有的寄生蟲可能存在于牛的皮膚里,這將影響牛皮質量,不利于養殖經濟的長效發展。
針對牛疫病種類增多,病因繁雜的發生特點,要采取與之配套的防控措施,降低牛疾病的發生概率,維護養殖戶的利益。
1.健全衛生防疫體系。無論是散養的牛欄還是規模化的牛舍都應設圍墻和防疫溝,盡量把養殖區的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隔開來。在生產區的門口準備消毒室,配備適量的消毒設備,譬如消毒燈、消毒液、消毒池等。飼主應每天打掃牛舍,清掃糞便與養殖廢棄物,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將糞便進行發酵處理,再利用于農田。每日保持通風與光照,冬季注意密閉防寒,夏季注意除蚊蠅,同時,牛舍內不應該有積水,避免潮濕。
2.規范消毒流程。根據消毒的性質可將牛舍消毒分為三種:1)預防性消毒。主要目的在于防范疫病,針對不同季節設計不同消毒次數,每天至少消毒滅菌1次,夏季可早晚2次消毒。2)疫情消毒。當暴發牛疫病時,除了常規消毒外還應進行疫情消毒,減少疫病的傳播,可以用1%濃度的漂白粉溶液消毒,也可以用生石灰、高錳酸鉀水噴灑,如果疫情嚴重,可在養殖區挖一層土,把地表土與消毒劑混合,再埋入地下。3)緊急消毒。當出現疑似疫病時需要緊急消毒,打掃牛舍,清潔食槽、水槽,對牛舍內的衛生用具噴灑消毒液。
牛的健康成長關乎養殖質量,對牛疫病的防控將成為未來養殖業的重要工作。近幾年醫學發展日新月異,而與之相對的病情、病因也愈來愈復雜,有時難以通過表象界定牛的反常情況,需要獸醫精確檢查才能得知。要強化防疫機制,提高對牛疫病防控的重視,不斷增加養殖知識,為我國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