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栩/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三廠工業園區畜牧獸醫服務站
1.新疾病不斷出現。隨著牲畜和家禽養殖數量的增加,病原體擁有更多的宿主,這也增加了疾病突變的可能性。雖然畜禽業的集約化和規模化已經滿足了工業發展的需求,但卻違反了畜牧業增長的基本規律。
2.動物疾病在各地區迅速蔓延。畜禽養殖業的集約化和規模化導致牲畜和家禽的大量集中。隨著貿易活動的快速增長,物流和運輸的便利性促使動物疾病突破了以往的區域限制,加快了傳播的速度和強度,動物疾病的范圍正在迅速擴大。
3.人畜共患病嚴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大多數人類傳染病最初是在動物體內產生的,動物體內超過1/2的疾病可傳染給人類。在新發現的傳染性病毒中,3/4被歸類為人畜共患病。目前世界上記錄的動物疾病有300多種,其中70%以上是人畜共患疾病。。
1.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在農村地區,農民經常會遇到畜禽疾病,甚至是牲畜繁殖性疾病,獸醫提出的建議和診斷往往沒有好的治療效果,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鄉村獸醫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臨床實踐經驗很少。當畜禽發病時,獸醫只能根據有限的一點知識和經驗進行診斷,往往使得難以找到病因,無法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案。一些專業醫療設備無法跟進,這也是中國農村亟待解決的問題。
2.診斷和治療方法不科學。農村獸醫對醫療知識儲備不足,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實踐經驗不足,因此,在診斷時,通常錯判或誤判病因,用一些土方法處理病畜禽,延誤了診治,增加了經濟負擔。農村獸醫常常就病治病,畜禽發燒就用退熱藥,不考慮其他因素;把抗生素當作萬能藥,由于長期使用,常常導致病原體產生耐藥性,既加重畜禽疾病,也導致藥物殘留。
3.盲目使用藥物。藥物的使用不正確,會帶來不良的反應。在畜禽發病后,農村獸醫往往根據過去的經驗和癥狀對牲畜和家禽進行治療,由于概念模糊,沒有科學知識儲備,也沒有先進的設備進行深入檢測,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獸醫在判斷癥狀后必須仔細考慮用藥。
1.改革動物疾病預防的形式。目前,動物疫病防控的重點主要集中在畜禽的防治水平和流通的預防上。要充分整合各級力量,開展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例如,要高度重視重大疾病,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動物疾病預防所需的時間,而且可以避免疫苗浪費的問題,降低疾病的危害性,并實現對動物疾病的有效控制。如果是家禽養殖,就必須采用育雛免疫措施,有關機構要對家禽進行檢測,只有通過檢測的家禽才可以出售,為人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物。
2.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和執法
1)監督動物養殖場的標準化,養殖環境要滿足動物防疫需求。
2)建立農場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同時,必須充分實施、豐富和記錄育種檔案。
3)加大動物免疫監督力度。
4)加強對動物養殖場無害化處理和衛生的監督。
5)加強對畜禽養殖引進條件的監督,需要獲得畜禽養殖生產經營許可證、動物防疫條件證書和符合畜禽養殖場的引進條件。引入后,有必要全面實施隔離系統。
6)加強生產區檢疫監管,全面落實生產區檢疫申報機制,生產區檢疫合格后再出售。
7)加強對動物和動物產品加工、運輸、經營和儲存的監管。
8)加強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各種問題必須按有關規定嚴懲,確保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順利開展。
總之,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專業技能,也與專業獸醫密不可分。畜禽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是最重要的任務,加強牲畜和家禽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是養殖發展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