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檢驗、檢疫工作均由農業部門進行監管,故系統化、高效化的實施生豬屠宰檢驗、檢疫和監管工作已經成為農業部門的主要研究課題。為確保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就需要國家建立起生豬屠宰肉品品質檢驗、檢疫制度等,需要在同一條生產線上配備檢驗、檢疫兩套裝置。然現階段的檢疫、檢驗制度的分設往往存在檢驗、檢疫難以落實到位,互相推諉責任的問題,這就為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埋下了嚴重隱患。
1.背景。現階段的檢驗檢疫制度將屠宰檢驗工作與屠宰檢疫工作區分開來,故而生豬屠宰過程的產品質量控制通常分為屠宰檢驗和屠宰檢疫兩部分。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八條規定中所寫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依法對動物及動物產品實施檢疫”與國務院《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中所寫“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應當建立嚴格的肉品品質檢驗管理制度,經肉品品質檢驗合格的生豬產品,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應當加蓋肉品品質檢驗合格驗訖印章或者附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標志,未經肉品品質檢驗或者經肉品品質檢驗不合格的,不得出廠(場)”的要求,由生豬屠宰企業負責屠宰檢驗工作,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屠宰檢疫工作。
2.現存問題。肉品品質檢驗的工作極為繁雜,其內容涵蓋了生豬質量檢驗、宰前情況檢驗,還要對宰后豬的頭部、體表、內臟和酮體等部位進行詳細查驗,確認生豬有無病理變化、注水等問題,由于存在對生豬注入有害物質的情況,故要對如白肌肉(PSE肉)或黑干肉(DFD肉)等有害物質進行檢測。肉品品質檢驗工作繁雜,無疑為屠宰企業推卸責任提供了理由與借口。根據相關規定的要求,屠宰檢疫涵蓋了入場監督查驗、宰前檢疫、同步檢疫等較多工作,共設置了9個崗位和13刀,故即使簡化步驟,至少也要配備4名員工才能夠滿足檢疫工作的正常進行。有的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常常減少工作環節,導致屠宰過程缺乏良好保障。
1.簡化工作內容。生豬屠宰檢驗檢疫工作長期以來由多個部門實行監管,劃分為兩項工作并配備了兩種標準,這就使得在具體實施中常會由于工作內容重復導致效率較低,還會出現不按相關制度進行操作的問題,更是在出現問題后推諉責任,嚴重影響了檢驗檢疫工作的質量。因此要簡化屠宰檢驗檢疫內容,將重復工作進行合并,精簡工作內容,實現效率工作,利于對工作的監督。在對檢驗檢疫工作進行簡化、合并后,為了不弱化工作成效,還應不斷完善相關工作,如對工作資源進行統一整合,為高效工作建立起信息基礎。
2.完善相關制度。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許可,相關的檢疫過程更是按照《動物防疫法》的相關條例而設定。然現階段的檢疫合格證明往往是根據產品生產批次而進行簽發,筆者認為可以將對產品批次的產品許可轉變為對屠宰企業的許可,通過設置企業屠宰許可,實現對企業生產的檢驗、檢疫,為高質量的產品打下保障。同時要更加重視對生豬來源、產地的檢疫,確保其肉質合格,以此在屠宰環節省下對屠宰過程的檢疫,提高屠宰企業的生產效率。
3.強化檢驗檢疫工作。要想保障屠宰質量,就離不開高效的監管工作。1)引進專門的檢驗人員,并采用新型的共享服務模式,將各部門的資源進行統一整合、調度,以此強化監管工作,保障屠宰過程的高效率,并能按照相關規定要求進行,提高工作質量。2)由于檢驗檢疫工作內容較為繁雜,工作過程較為漫長,故為確保高質量高效率的監管工作,還需要更多監管工作人員的輔助,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從而確保檢驗檢疫工作的質量。3)完善企業的相關制度,如建立風險等級評估制度,并按照不同的風險等級設立不同措施,強化屠宰工作。4)對常見的各類違規操作進行重點監測,如違禁物質、藥物殘留等,并開展例行監測、風險普查和專項檢測,嚴格查處違規操作,規范屠宰流程。
綜上所述,現階段可以通過革新檢驗檢疫的監管模式,讓企業獸醫人員擁有明確、有效的操作準則,為企業的產品質量打下保障。而制度的革新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故尚需社會各界提高對肉食品屠宰工作的重視,規范屠宰過程的衛生監督工作,實現對生豬產品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