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牛奶因其豐富的營養成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對牛奶以及奶制品的需求量迅速提升,使得我國奶牛養殖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由于食品的質量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使得人們對牛奶的質量要求越發嚴格,傳統的粗放型散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奶牛養殖產業的需求,進行轉型以及擴大規模勢在必行。然而與此同時,缺乏科學的管理、飼養人員養殖水平較低、防疫措施不能滿足相關要求等,都對奶牛規模化養殖的可持續性造成了影響。
1.養殖場選擇不合理。養殖場在進行選址和布局時,缺乏專業的人員進行規劃以及設計,導致布局不合理,生產區以及生活區沒有分開建設;牛舍的層高不能滿足相關需求,缺乏通風孔或者通風孔設置不合理;牛舍內飼養密度過大,缺乏相關防潮措施;消毒設施不到位,養殖場門口缺少消毒池,生產區缺少相應的消毒房。此外,一些養殖戶為了方便運輸,將養殖場建立在道路旁邊,較多的人流以及車流極容易將病原帶入養殖場。
2.缺乏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相當一部分養殖場缺乏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導致其相關消毒工作以及免疫程序不夠合理;一些養殖戶盲目使用疫苗,認為疫苗越多防疫效果越好;還有一部分養殖戶為了圖方便減少了某些疫苗的接種,使得免疫效果較差。
3.缺乏科學的管理。養殖場內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導致其組織混亂;引種以及供料不統一,生產秩序混亂,生產效率低下,即便是已經上墻的制度,也不能夠完全執行。此外,缺乏完善的獎勵以及處罰制度,使得飼養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
1.提升飼養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想實現奶牛規模化養殖的可持續性發展,必須全面提升養殖場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方面,政府管理人員應對企業采取聯合管理的方式,使奶牛養殖的技術能夠實現相互交流以及傳播。此外,大型養殖企業之間可以將先進的養殖技術進行交流以及學習,從而幫助現代化養殖技術以及先進的養殖管理工作經驗能夠在社會上進行廣泛推廣,擴大其影響范圍。另外,奶牛規模化養殖的相關技術人員其綜合素質的提高,也能夠為奶牛養殖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從而實現奶牛規模化養殖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對養殖場進行統一的規劃管理。奶牛養殖企業應當對奶牛養殖場進行科學的選址以及合理的建設規劃。在選址前,企業管理人員應聘請畜牧養殖行業的專家或者經驗較為豐富的技術管理人員根據所在地區的氣候特點以及奶牛養殖的種類,對養殖場進行合理設計。各場之間至少應保持500m以上的距離,應根據奶牛的生長階段將牛舍統一劃分為犢牛、育成牛、成乳牛以及產牛的養殖舍,從而滿足相關需求。此外,在養殖場的大門入口處,應配備完善的消毒設備并分別搭建凈道以及糞污排泄道。總之,只有對奶牛規模化養殖場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才能推動奶牛規模化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3.建立完善的防疫以及消毒管理制度。相關技術人員應對規模化養殖建立系統化并且科學化的防疫以及消毒管理制度。完善的防疫以及消毒管理制度是實現奶牛規模化養殖可持續性發展的保障。對奶牛養殖過程中各個工作環節都配備足夠的養殖醫務人員,在奶牛的不同生長階段應對其進行相應的免疫接種以及消毒工作。消毒池每2d應更換一次消毒液,消毒液要采用2%的氫氧化鈉以及98%的清水進行準確的配制。
此外,應定期對奶牛進行相關防疫以及檢查,企業應定期為養殖人員進行身體檢查,對于體檢不合格的技術人員應禁止其進入養殖場。養殖場應禁止外來人員隨意出入,情非得已,必須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消毒以后才可進入奶牛養殖的生產區。
4.改善環境污染。應加強對養殖場周圍環境問題的重視,一方面在建設養殖場時就應充分考慮到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將養殖糞污制成沼氣,另一方面對病牛的尸體等應做好焚燒或者深埋等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