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要想快速的發展,就離不開飼料加工產業,只有為畜牧業提供高品質的飼料,才能保證飼養效益。近年來,現代化工業的發展帶動了我國飼草加工技術的進步,無論是加工技術的種類還是級別都不斷提升,有效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1.進行科學的規劃。畜牧種植產業的發展,需要將選擇地塊與種植面積進行結合,將飼草的收獲、飼喂與規模化的養殖大戶進行結合,此外,還需要將種植技術與先進的配套技術設備進行結合。在進行地塊的選擇時,應盡量選擇牧場主要管理區內的地塊,盡量將種植面積集中,從而方便后期的整地、播種以及田間管理,與此同時也更方便進行機械化作業。所選地塊的土壤最好為壤土或者沙壤土,土壤的pH值為6.8~7.2之間。
2.科學選種。對牧草進行科學選種可以有效保證牧草的高產以及穩產。在選擇牧草品種時,需要對當地的氣候環境、立地條件以及種植制度進行綜合考慮。對于條件較好的種植戶,應盡量選擇包衣種子,使牧草在生長的早期就可以形成根部的根瘤菌,進而保證其良好的固氮能力。
3.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牧草栽培過程中各種病蟲害主要通過牧草進行傳播,因而在播種之前必須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對于牧草的菟絲子病、菌核病以及禾草的麥角病等常見病害,可以用鹽水對種子進行浸選或者篩除。對于豆科草的葉斑病或者禾草的赤霉病、散黑穗病、根瘤病以及稈黑穗病等,可以用濃度為1%的石灰水進行浸種處理。玉米的干瘤病以及牧草的輪紋病等可以采用福爾馬林進行浸種;禾草的稈黑粉病、三葉草的花霉病以及豆草的輪紋病等可以用菲醌進行拌種。此外,萎銹靈以及福美雙等藥物液可以用于拌種。對種子僅用溫水進行浸泡也可以實現對很多病害的防治。
4.播種。最好選擇在當地初霜期到來之前40d進行播種。如果播種時間過早,就必須要做好灌溉工作。如果采用機械方式播種,每畝所需用種量約為1kg,播種深度通常為1~3cm,行距為15~25cm。
5.田間管理。在牧草出苗以后,應及時選擇合適的除草劑做好相關的除草工作。與此同時,也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苗期極容易出現蚜蟲、紅蜘蛛等蟲害以及褐斑病、銹病等病害。針對這些病蟲害,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通過科學的藥物進行防治。采用氰戊菊酯1500~2000倍液防治紅蜘蛛以及蚜蟲,采用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防治褐斑病以及銹病。在此過程中,各種防治藥物應進行交替使用,以防出現耐藥性。
1.青貯。青貯就是將牧草一捆一捆的進行分裝后厭氧發酵。對于牧草種植的主要地區,由于一次性收割的牧草數量相當大,因而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分裝并不現實。通常采用壓捆機來進行分裝工作,接著采用完全密封的塑料袋將其裝起以后進行厭氧發酵。近年來,青貯加工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已經實現了在分層裝料的基礎上加入適量的添加劑,從而使發酵工作能夠更好的進行。由于青貯加工技術通常是伴隨著牧草的收割而進行的,因此是一種較為便利的飼草加工技術。
2.干草壓塊。飼料或者飼草在壓塊機或者壓餅機等設備的高強度擠壓作用下會成型為塊狀。這種加工技術適用于各種物料,與此同時,將飼料或者飼草壓塊以后在進行裝箱以及清點的過程中較為便利。但是這種加工技術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其加工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較大,不過其儲存時間遠遠長于其他技術,并且也方便運輸。當前,干草壓塊技術不僅在我國被廣泛使用,同時歐美地區也較為常見,也經常被用于豆科作物中。
3.草粉。草粉加工技術就是人工將一些營養價值較高的飼草進行烘培,接著通過一定的加工技術進而制成草粉。草粉中通常含有20%的蛋白質,因而可以將其用于替代飼料中的一些精料,當前草粉主要通過與一些精料或者添加劑混合以后制成混合型的飼料來進行應用。草粉制作過程較為復雜,因而當前在我國應用范圍并不廣。不過因其可以應用于多種農作物,作為一種新型產品草粉已經逐漸被推出。
4.草顆粒。草顆粒加工技術通常在草粉的基礎上來進行,主要是通過機械將草粉進行壓縮進而形成草顆粒,因而草粉品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草顆粒質量的好壞。在實際的加工過程中,因規模不同所使用的加工機械也各不相同。對于較為寬闊的地區,可以選擇多樣機器并添加輔助機器進行加工,而對于較為狹小的場地,通常選擇單個機器來進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