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物質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食物的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下養殖模式所飼養的雞品質高、肉質好、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極大,使得林下養雞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1.投資小、成本低。林下養雞主要是利用山林、果地,只需要在林地周圍建造護欄和簡易的雞舍即可,前期需要的投資相對較小,在飼養過程中,雞主要食用的是林間的青草、昆蟲、草籽等自然生物,只需要養殖戶投喂少量的飼料,這就使得養殖成本相對較低。這種模式適合小養殖戶、農戶,需要的資金較少,基本都可以投資得起。
2.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高。林下養雞由于雞食用的基本都是林間的自然植物、昆蟲等,且長期在林間奔走,其肉質相較于現代養殖場養殖的雞肉質要高出很多,并且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同時當前市場上的需求也極大,售價相對較高,因此可以有效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1.缺乏防疫意識。當前采用林下養雞這種養殖模式的大部分是農戶,養殖規模一般不大,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養殖,或者是作為農業生產之外的一項副業。在養殖過程中,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同時養殖人員受限于自身的知識水平,缺乏對于防疫工作的重視。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戶在養殖過程中沒有設置相應的消毒防疫設施,防疫工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對雞舍沒有定期消毒、用具長期不清洗、消毒池形同虛設等,一旦發生疫病往往出現大面積感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2.場地選址、雞舍建造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地區的農戶從事林下養雞主要由于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其本身缺乏養殖經驗,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選擇養殖場地時往往是利用自家的山林或者無主的山地等,沒有嚴格按照動物養殖防疫要求選擇養殖場地,這就導致部分養殖戶的養殖場地不符合規范,從防疫的角度看不適合發展林下養雞。其次在建造雞舍時,養殖戶往往都本著節省的原則,雞舍建造的相對比較簡易,相關的設施不夠完善,生產區以及隔離區沒有明顯的界限,缺乏處理污水、糞便等設施,從而為疫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3.缺乏完善的免疫程序。林下養雞的場地一般相對較大,雞的數量相對較多,而且相較于現代養殖場養殖的模式,林下養雞需要的養殖周期更長。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最大限度的減少疫病的發生,確保雞的成活率,才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但是當前在林下養雞發展過程中,養殖人員進行免疫操作往往都不符合要求,比如在雞健康狀態不佳或者處于應激狀態下對雞進行免疫,或者在免疫操作的前后對雞使用抗生素或者消毒水,嚴重影響了免疫活力;部分養殖戶往往數種疫苗同時接種,嚴重影響了疫苗的效果,這些不注重細節的免疫操作都是雞群疫病的隱患。
1.強化養殖培訓,加強防疫宣傳。各地區政府在引導農戶發展林下養殖業時,不僅要通過補貼激發農戶養殖的積極性,同時也要注重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針對農戶文化水平較低,政府應組織養殖農戶進行培訓,給予專業的技術指導。畜牧部門要加強對養殖過程中防疫工作的宣傳,定期對養殖戶宣傳相關的防疫要求以及相關的防疫規定,促使養殖戶樹立良好的養殖防疫意識,將各項防疫操作落實到養殖過程中。
2.合理選擇場地,建造雞舍。在選擇養殖場地時要綜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風向、水源、道路、電力等,同時參考我國的《動物防疫法》以及《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選擇符合要求和規范的養殖場地。同時在建造雞舍時要完善各項設施,明確生產區和隔離區,設置完善的污水、糞便等處理設施,保持養殖環境干凈整潔,從而有效避免疫病的發生。
3.制定完善的免疫流程。制定完善的免疫流程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發生:7日齡以下的雞點眼滴鼻免疫二聯疫苗;10~15日齡的雞飲水免疫囊病疫苗;15~20日齡的雞免疫禽流感,至3個月時接種禽流感疫苗。對雞群進行免疫時要關注雞群的健康狀況,免疫前后要注意不要使用其他藥物,同時還要注重疫苗的質量,避免使用失效疫苗。
發展林下養雞,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嚴格落實好防疫工作,才能有效確保雞群的成活率,保證養殖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