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使用獸用抗生素有助于防控和治療動物疾病,降低動物發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動物健康生長。但在實際使用中,不少養殖戶過度依賴抗生素導致出現抗生素濫用現象,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也對畜牧業的發展造成阻礙。
1.在動物疾病防治中的濫用。隨著國內畜牧養殖規模的擴大和養殖數量的增加,各類動物疫病也層出不窮,疫病類型多種多樣,混合感染、繼發感染等現象頻發,給動物疾病防控和治療帶來極大難度,這也間接觸發了獸用抗生素在動物疾病治療中的濫用。具體表現為:在動物疫病尚未明確之前,將一些無相關應用體征的抗生素投入到動物疾病防治中去;錯誤地將抗生素藥物等同于預防藥、消炎藥使用;抗生素使用時間過長或者是不足,劑量過大或者是不足;將抗生素視為“萬能神藥”,一旦動物發病就立即使用;盲目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者將不同類的抗生素盲目聯合使用。
2.在飼料生產中濫用抗生素。科學適量地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能夠阻礙有害微生物在動物腸道內的繁殖,幫助維持動物機體微生態平衡,降低疾病發生率。同時,微量的抗生素還能夠刺激動物腦下垂體分泌促生長激素,這對動物生長、發育均有一定助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的畜禽養殖過程中出現不少抗生素隨意添加的情況,如飼料中抗生素超種類添加或者是超限量添加的情況,進而導致抗生素在飼料中被濫用。
3.違禁藥物的使用。農業部2002年公布了一批嚴禁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獸藥清單,共37種,其中禁用清單29種,限用清單8種,大多數為抗生素類藥物。但在部分養殖場內仍然不時有使用違禁藥物的情況出現,如痢特靈、氯霉素等。
動物濫用抗生素將極大程度地威脅公共衛生安全,具體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畜禽產品中的抗生素殘留危害人體健康。大量抗生素的濫用,將直接導致動物機體內抗生素含量超標,這些抗生素將隨著機體血液循環而遍布動物的肝、腎、淋巴結等器官,引發動物免疫力下降,給病原菌以可乘之機。同時,大量的抗生素在動物體內無法全部降解,不能被降解的抗生素將殘留在動物機體內,之后隨著人們食用而轉移到人體中并逐漸蓄積,最終引發人體內器官病變,給人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2.動物產品中耐藥菌株的危害。伴隨著大量抗生素的濫用,將導致越來越多的耐藥菌株出現。而這些耐藥菌株會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且難以被現有的抗生素殺滅,給疾病治療帶來極大困難。若耐藥菌株毒性強大,其不僅會使抗生素失效,而且還會引發其他的并發癥,給動物、人類乃至自然界生物的安全都將帶來嚴重影響。
1.嚴格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基礎原則。使用抗生素時要嚴格根據抗生素使用原則,可用可不用時盡量不用,做到:病毒、真菌感染不使用抗生素;不明高熱若非緊急情況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時,不輕易使用;單純感染不宜用廣譜抗生素;能使用單一抗生素治療的,不聯合用藥;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不盲目使用;預防用藥盡量少用抗生素;不過度使用抗生素治療而忽略綜合療法。
2.確診后正確用藥。不同的抗生素有其對應的適應癥,臨床上要依據臨床診斷結果或者是實驗室診斷結果來正確判斷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類型,之后再選用與其相適應且療效好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3.規范給藥方案的制定。臨床用藥時,要綜合考慮藥動學和藥效學特征,并以此為基礎,結合動物疫情、體況等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給藥方案。治療方案中,抗生素用量要適當,不宜過量或不足,過量將導致藥物浪費或濫用,嚴重時可引發毒性反應,而不足將致使治療看不到效果,同時還將引發細菌耐藥性。治療療程要充足,一般感染癥應持續用藥3~5d,待癥狀消失后再使用1~2d,可徹底治愈。此外,還要注意正確的給藥途徑,一般感染或者是消化道感染以內服為主,嚴重感染可以內服和注射法并用,子宮內膜炎、乳腺炎等疾病治療可采用局部注入法等。
4.謹慎開展聯合用藥。臨床治療中,聯合用藥的基本前提為單一抗生素無法有效控制,單一抗生素不能抑制多重混合感染,不明原因所致的嚴重感染,出現耐藥菌株感染以及為減少抗生素劑量、毒性,防止耐藥菌株出現等情況下,才考慮聯合用藥。聯合用藥一般不超過三種,實際使用中要依據病情變化,適當調整方案,同時注意不同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