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怎樣上才能夠實現師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感受?這是我思考的問題,如果能夠有一個積極的感受,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是快樂的,幸福的,學生學習的狀態是最佳的,效果也是最突出的,數學的核心素養也是最高的。
關鍵詞:教學;提高;質量
教師想要教好數學,就要研究數學的內在規律,根據規律進行教學,我通過兩輪的實驗得出一個結論:新授課借助專題教學可以提高質量。
專題教學體系突出了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舊的章節式教學體系使學生很難從總體上把握數學知識體系,而專題教學體系突出了知識間的聯系,具有以縱為主,縱中有橫的特點。專題教學體系,有效地避免了初中數學課程結構上的簡單重復。專題教學體系會在初中課程的基礎上升華、深化和具體知識的整合。專題教學體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系統深入地了解。專題教學體系,有利于總體上把握數學規律。專題教學體系,有助于學生開闊數學視野。
總之,專題教學具有以縱為主,縱中有橫的特點,它避免了初中課程的簡單重復,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數學發展規律的認識,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的。
其實很多老師都使用過專題教學,因為使用的時機主要是復習課,尤其是初三復習課,比如:函數專題,方程專題,三角形專題,四邊形專題,找規律專題,不等式專題,應用題專題,三角函數專題,實數專題,概念的理解專題,統計專題……這些都是初三下半年復習時才采取的板塊教學,也叫專題教學。
但是我所實施的專題教學不同,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我是新授課使用專題教學。例如:我在初二講一次函數式時,考慮到學生在函數概念的建立方面比較慢,需要再多學習一些關于函數內容,所以我就想到初三的反比例函數以及二次函數,我曾經做過兩輪實驗,把初三的反比例函數以及二次函數移到初二和一次函數一起學習,實施函數專題教學,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2014年第一輪實施函數主題教學時,學生到了初三只要稍微復習一下,學生的函數思維特別靈活,中考時我班A+率奪得全校第一名(共19個班)?;貞浛偨Y,就是最后的壓軸題二次函數沒有失分的結果。
再比如四邊形專題,以前的版本,就是2011年改版之前,矩形、菱形、正方形是放到初三教材九上的,而平行四邊形是放在八下的,我覺得這樣對學生幾何思維的建立不成體系,缺少了對比,有些知識需要在對比中被學生理解和熟練應用的,所以我經常實施四邊形專題教學,就是把一般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放到一起進行教學。
再有,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時,也常把三元一次方程組移到一起進行方程組專題教學,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怎樣才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課程建設的開發者、實施者?在教學中,我以“專題教學”為切入點、為抓手進行探索。有些專題在最開始的時候,是在初三開始使用了,但是在教初一初二的時候發現專題教學使用不了,所以我們又開始研究初一和初二的專題教學,因此初一初二初三的專題教學,都建構起來了。專題教學課程的構建,能夠對教材的二次開發、二次使用、二次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加對初中數學的結構了如指掌,對在新課標下的教材的編寫意圖有了新的理解。使用專題教學課程,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得容易,對概念的體系的建立更加得牢固,教學效果更加得突出,這也是我在教學過程當中,所教的班級在歷次考試的過程中,都能夠進到年級前三的關鍵所在。
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我潛心研究了專題教學,也用了七八年的時間,進行了初中兩個完整循環的實驗,尤其我是從2012年開始帶區、市兩級工作室,前后100對位青年教師弟子,和成員一起探索了專題教學的意義和教學規律,借助數據分析了所取得的成績,實事說明,專題教學不僅可以在復習課上用,也可以在新授課上使用,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作者簡介:孫國芹,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