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約撰稿 金巖
如果說4G改變旅游形式,那5G改變的將是整個旅游業態。隨著5G時代日益趨近、5G技術不斷普及,以“萬物智聯”為特征的5G給旅游業帶來變革式的發展。面對文旅融合的現狀和“文化+科技”的發展趨勢,只有搭上5G的信息快車,才能讓陜西的智慧旅游追上新“風口”。
5G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緊密結合將為景區數字化轉型賦能,激發文旅領域新業態,推動“文旅+科技”融合不斷走向深入。
故宮、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洛陽龍門石窟等熱門景區已搭建5G基站,為游客提供5G網絡服務。這些景區過去因為游客眾多,經常發生手機信號弱的現象,而5G具有廣泛連接的能力,能夠在每平方公里范圍內支持100萬個連接數,將讓游客徹底告別手機信號弱的現象。深圳世界之窗已經打造成全國首個5G全覆蓋的5A級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借助在5G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技術領域的先發優勢,這里已經實現園內5G網絡全覆蓋,并啟動基于5G傳輸的5G+VR 360度全景直播、5G+AR鷹眼、5G+AI旅游服務、5G+社交分享、景區一體化管控、景區大數據分析平臺等項目,提升旅游景區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省委書記胡和平詳細了解項目建設情況
那么,5G會給景區帶來哪些不一樣和新體驗呢?通過體驗河南省紅旗渠的5G景區,我們看到景區使用5G網絡打造AI游記助手,能夠根據游客拍攝的照片和視頻,自動生成720°VR交互式視頻和8K高清視頻的全景游記,并保證游客在離開景區時立刻獲取游記,方便分享到網絡平臺。在紅旗渠著名景點青年洞和“鐵姑娘打釬”舊址,可以佩戴VR眼鏡,通過5G隨時隨地體驗當年修渠的感天動地場景。如果景區因為視角原因,不方便從多個角度對景區進行導覽,還可以利用景區的多個攝像無人機拍攝回傳畫面,進行多角度欣賞美景,感受和體驗這種“增值服務”。

云創科技研發并打造的陜西省旅游產業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臺

一網知陜西、一機游三秦
雖然類似紅旗渠景區的5G項目已不鮮見,但是作為旅游文化大省的陜西省卻還缺少成熟的“5G+智慧景區”項目。以陜西省為例,可以通過5G+VR的模式對秦始皇兵馬俑、華清池、碑林、乾陵等重點高A級景區進行5G智慧旅游場景的打造。可以采用5G+VR的形式讓靜止的兵馬俑“活”起來,通過VR眼鏡,讓游客在穿行兵馬俑景區的時候,能夠親身感受當年大秦軍隊從身邊浩浩蕩蕩馳騁而過的場景,讓游客通過視聽感官享受這種獨特的體驗。
通過5G技術,還可以在目前西安網紅打卡地——現代唐人街、大唐芙蓉園、陜西歷史博物館等地進行大唐盛世的體驗。例如,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如果開通5G體驗,游客不但可以享受“飛”一般的網速,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4K全景、全息影像等“黑科技”沉浸式互動體驗。坊間流傳的“五千年歷史看陜西”可以通過5G的落戶而變成“現實”,通過一次陜西歷史博物館之旅,就會“親身”穿越五千年,感受周、秦、漢、唐等不同朝代的盛世,體驗陜西的文化歷史。
目前,陜西省各大通信運營商已經開始在醫療(陜西省人民醫院)、教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行業開展5G網絡,并取得顯著效果。陜西作為全國的文化旅游大省,文旅行業也應該盡快采用5G網絡技術的應用,通過硬件提升、軟件升級、系統集成、視覺體驗、智能服務等方式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務新體系與全新文旅業態,讓5G時代的智慧旅游走近陜西游客的身邊。
面對5G時代的到來,我們更需要在硬件優化、軟件建設、思維理念等方面提升自己。目前陜西的大部分高A級景區因為設備陳舊、旅游信息化軟硬件建設落后,給5G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帶來一些阻礙。只有提升軟硬件的基礎建設、打通各個信息流通道、數據分享平臺、場景應用等技術,才能在文旅景區更好地利用5G技術服務游客。
擁抱5G,如何破局?“文旅+科技”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我們云創科技利用自身的卓越技術和優質資源在智慧文旅建設和系統集成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通過將5G技術的高速傳輸能力,線上連接和線下賦能各大景區,實現文旅景區數字化、提升游客體驗、打造數據產品、賦能景區營銷,真正實現利用5G技術為景區打造“智慧大腦”。
未來,云創科技將利用5G技術和“文旅+科技”的模式為陜西省智慧旅游構筑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智能服務生態,在文旅景區的數據分析、景區管理、應急監測、導覽導航、線下賦能等方面發揮技術優勢,為數字陜西建設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