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深秋美季的11月,我刊發行了2019/11/(總第267期)。《封面報道》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從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化黃河,廣泛分布工農產業區塊的經濟黃河,以及山川共濟的生態黃河三方面,“譜寫”了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經濟觀察》分別聚焦西部“陸海新通道”“縣改市”“網紅經濟”等多個話題,為當下經濟熱點做出全面分析解讀。另外,在機場城際鐵路開通之際,我刊記者用兩周時間走訪了十多位機場城際工作人員,寫下《遇見他們,便有了故事》,刊發于《本期策劃》欄目,講述了“機場城際人”的溫暖故事,記錄了城際鐵路修建背后的艱辛付出。《特別關注》以“私人訂制”“教育信息化”“智慧城市”為話題,洞悉民生熱點,探尋社會發展脈絡。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專家、學者在本刊首發的經濟文化類文章,內容豐富,可圈可點。

@云無心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和沿黃地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承創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能源資源富集區,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當前,我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區域戰略,但面對我國南北經濟分化的新態勢,急需在國家層面構建與長江經濟帶并行、能夠支撐黃河流域東中西互動和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文化—經濟一體化發展軸帶,即黃河生態經濟帶。
@歐幾里得

《網紅經濟,一場變革大戲》為我們呈現了網紅時代的歷史更替,但這背后其實是數字經濟帶來的職業升級。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大量新業態、新職業,網絡直播、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模式拉動靈活就業人數快速增加。這一背景下,許多沒有知名度的普通人靠優質內容創作贏得了關注度。可以說,數字經濟新趨勢,改變了傳統商業營銷格局,讓人看到了社會化營銷的新商機。但在我看來,網紅經濟的本質是口碑經濟、誠信經濟,信用是其發展壯大的基石,無論是保護新業態發展還是保護消費者權益,對出現的問題,不能聽之任之,而應在規范的同時加強監管。
@念念不忘

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是讓生活更美好,因此,人才是新型智慧城市的主角。眾所周知,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大量投入,目前市場的力量不足,目前的力度和力量還可再提升,還是要以市場為主推動,以人為本、以服務市場為導向。西安高校眾多,科研院所集聚,擁有人才和區位優勢,還擁有歷史文化等各類資源優勢及技術優勢,只是目前業界還沒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市場認知也不足。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實踐者,應當聚焦項目,探索學習,補短板,集思廣益,發展智慧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然后服務社會,服務智慧城市研究及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