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縣黨建引領為脫貧攻堅賦能增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梁東海 曹建宏

黃陵縣上翟莊村果蔬生產基地
黨建引領明航向,聚力攻堅奪全勝。黨的十八大以來,黃陵縣委、縣政府帶領13萬龍鄉兒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戰略部署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將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結合,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統籌,以產業培育,易地搬遷,興教助學,醫療救助,鄉村旅游,光伏扶貧,兜底保障,軍地扶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等“九大工程”為抓手,構建專項、行業、社會“三位一體”扶貧格局,推動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做到扶持政策、資金投入、幫扶力量、工作力度、督查考核“五不減”,取得了預期脫貧成效,實現了整體脫貧目標。
截至目前,全縣建檔立卡2053戶6016人,已脫貧1724戶5575人;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已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由10.27%下降到0.8%,低于政策標準2.2個百分點。
打贏攻堅戰,要上最強的力量。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黃陵縣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尺,堅持以黨建為統領,推行“機關單位全面包所有村,領導干部全員包貧困戶,一般干部全覆蓋聯系非貧困戶”的“兩包一聯”工作機制,讓全縣人民共享小康紅利。
花家莊村地處偏僻,曾是全縣13個貧困村之一,蘋果是全村的主導產業。但是由于管理技術落后,果園收效甚微,農民的積極性并不高。
“兩包一聯”為花家莊村的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單位包村,為村級發展注入了“新血液”;科級領導包戶,使貧困戶脫貧有了“主心骨”;一般干部聯系非貧困戶,給群眾致富增添了新動力。
在村級換屆中,“兩包一聯”駐村干部引導群眾選出年齡更小、能力更強的村“兩委”班子,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和互助資金協會,解決了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和投資難的問題。包村單位和包村干部多次調研,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縣委書記孟中華調研精準扶貧工作

縣長高勇調研精準扶貧工作
這一創新工作機制既扶持貧困戶,又兼顧一般戶;讓符合脫貧條件的群眾由“不愿退”轉為“主動退”;破解“聯而不幫”問題,讓每戶非貧困群眾有人聯系、有人關心、有人幫助。
“兩包一聯”開展以來,黃陵縣因病致貧的1835人全部享受到健康扶貧政策,1100名在校學生享受到各類教育資助,338戶享受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包戶干部幫助全縣713戶貧困戶種植蘋果4800余畝,341戶貧困戶發展翡翠梨、中蜂養殖等產業,實現“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幫扶效果。
在此基礎上,推行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雙組長”、黨政領導“雙責任”、“三級書記”抓扶貧等機制,在人、財、物以及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全力保障。堅持協同聯動,凝聚攻堅合力。統籌軍地扶貧、企業扶貧、電商扶貧、群團組織等社會扶貧力量集結發力。
同時,在“精準”二字上下足繡花功夫。在精準識別上,嚴格把控精準識別、動態調整和檔案管理“三個環節”,建立定期核查、信息共享、數據清洗等管理制度,做到扶貧對象“一清二楚”;在精準幫扶上,將扶持政策打包組合、因戶制宜、一戶一策、精準落實;在精準退出上,嚴格按照戶脫貧、村退出“57”指標,成熟一戶脫貧一戶,成熟一村、退出一村,不下指標,不搞數字脫貧,全縣已脫貧的1724戶5575人,無一戶一人因脫貧質量問題被回退。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結合黃陵縣情實際,注重精準施策,將以往‘遍撒胡椒面’改為精準‘滴灌’,下足‘繡花’功夫,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產業扶貧、精準脫貧之路。”在黃陵縣扶貧局局長雷磊看來,脫貧攻堅要緊扣鄉村振興,緊緊扭住產業不放松,才能最終實現高質量脫貧。
黃陵縣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在沮河、淤泥河、洛(強)河、葫蘆河四河流域建立五大扶貧產業基地,實行“貧困戶自主發展、合作社托管、企業帶動”三種模式,實現了貧困村集體經濟合作發展和貧困戶長效產業穩定脫貧的目標。扶持貧困群眾形成了塬區蘋果產業主導,川道特色種養產業格局,發展蘋果、蜂蜜、驢膠、白酒、果醋、貢米、木耳等區域農產品品牌13個。如在蘋果產業后整理中,探索的“兩減兩免一拓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農帶戶利益聯結機制,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增產又增收。再比如采取“北水南養”模式,成功在洛河、沮河、淤泥河等地帶探索養殖大閘蟹、小龍蝦等南方水產1000余畝,預計到2020年產量將達到1000噸,綜合收入過億元。目前,貧困對象發展產業1480戶、合作社托管615戶、企業帶動47戶、公益性崗位安置398人、企業吸納就業282人、扶持創業64人。

省軍區干部走訪幫扶村貧困戶
同時,隨著黃陵全域旅游的不斷新興壯大,以“農業+旅游”實現旅游促三農,多渠道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特別是黃陵國家森林公園,帶動周邊“農家樂”服務餐飲戶20多家,200戶貧困戶參與到旅游脫貧致富的行列中來。
雙龍鎮索洛灣村充分利用村集體存量資產和土地資源,采取合資、合作、租賃、控股等多種形式,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借助外力壯大集體經濟。
以村集體投資建設餐廳和農家樂,索洛灣村辦停車場由村集體占51%的股份控股,全體村民以土地折股占49%的股份;古鎮“商業一條街”項目121套商鋪,根據戶型和面積不同,村民只需出8萬元至20萬元的資金將其購買,并折合為股金持股,使村民成為古鎮未來發展的股東。
同時,村里組建運輸隊,每年勞務輸出70余人,創收300余萬元,并協調礦業公司招錄工人50余人;依托生態旅游項目吸納48戶村民就業,村民們一邊按人頭在集體經濟收入中分紅,一邊又以勞務輸出的方式打工,可獲得分紅和務工兩份收入。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讓黃陵農民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歷史,催生出一條條脫貧致富新路子。
2018年,黃陵縣13個貧困村成立28個專業合作組織、13個互助資金協會,建立了五大產業扶貧基地,105個行政村發展特色產業,1749戶貧困戶有了長效致富產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13億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7560元。39個“空殼村”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零突破”,有經營性收入的行政村總數達到18個。
脫貧攻堅決勝戰打響后,黃陵縣廣泛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形成政府機構、幫扶部門、社會組織、愛心企業、黨員群眾等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大扶貧格局。
安溝村是省軍區結對幫扶村之一。從2016年5月開始,省軍區就從改變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產業發展入手,投入幫扶資金300萬元,實施100畝翡翠梨園配套項目建設,長期增收的光伏發電項目,并對危窯危房進行改造,實施巷道硬化、綠化項目,使該村面貌煥然一新;為貧困戶提供果園農資補貼,建設標準化羊圈,每戶提供羊羔,實現短期快速增收。
三年來,省軍區累計投入1000萬元實施27個幫扶項目,幫扶138個貧困戶,800多戶3000多人受益,實現了三個村整體脫貧。
在黃陵脫貧攻堅中,眾多女企業家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決心毅力,撐起了全縣脫貧攻堅的“半邊天”。
韓保蘭是黃陵縣隆盛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同時也是縣婦聯執委。她吸收19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入股分紅,幫助他們共同發展。去年,韓保蘭為貧困戶發放雇工工資與紅利10多萬元。黃陵縣婦聯主席劉珊介紹說,縣婦聯以“婦聯+執委+貧困戶”工作模式,開展“六結合六幫扶”,重點解決婦女兒童、貧困家庭的實際困難。兩年來,共爭取幫扶物資232萬元,籌集愛心善款25.85萬元,救助523名困境婦女兒童,全縣幫扶貧困婦女創業就業,帶動幫扶貧困戶200余人。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信心、咬定目標,更加注重薄弱環節,更加注重精準落地,更加注重脫貧質量,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雷磊介紹說,就是繼續保持戰略定力。通過開發式扶貧增收入、保障性扶貧減支出、設施提升強支撐、內生動力增后勁、外力幫扶助發展,預警監測防返貧“六條路徑”,堅決完成剩余的352戶504人脫貧任務,確保精準脫貧不落一人;扎實做好1713戶脫貧戶和13個已出列貧困村后續幫扶工作,高度關注貧困邊緣戶、邊緣村,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

黃陵縣水產養殖基地
在全力鞏固脫貧成果上,嚴格按照“四個不摘”“五個不減”要求,全面落實“八個一批”措施,將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銜接,抓好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到2020年,完成全縣105個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壯大13個貧困村、92個非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改善村莊環境面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上圖:隆坊鎮興隆合作社湖羊托管養殖場

下圖:正在收割成熟的水稻
同時,不斷激發內生動力。推進移風易俗,提升105個行政村“一約四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道德評議會)管理水平,整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歪風陋俗;注重激勵約束,提高“愛心超市”覆蓋面和管理水平,并采取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激發脫貧信心和發展動力;強化典型引領,開展“文明村鎮、文明戶”創建和脫貧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宣傳脫貧事跡,形成“脫貧光榮”強大氛圍。
繼續推行“兩包一聯”“三級書記”抓扶貧及領導干部駐村蹲點調研制度,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機制,加強扶貧干部培訓、管理、考核,提升幫扶工作水平。
認真組織開展“兩不愁三保障”落實情況“回頭看”工作,逐村逐戶“過篩子”、摸底子、查漏項、補短板,確保問題清零見底。重點在鞏固提升現有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按照《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2020年前實現貧困村通動力電、人居環境干凈整潔、基本養老保險貧困人口全覆蓋,90%以上貧困村寬帶網絡覆蓋4項新增指標穩定達標,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