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輝
(上海師范大學建筑工程學院,上海 201418)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也成為必然趨勢,高校之間的國際交流合作也越來越頻繁。通過交流與合作, 可以了解與世界發達國家教育發展之間的差距, 引進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經驗做法, 以推進和實現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1]。
作者所在的土木工程專業十多年來堅持國際化辦學道路,一直與英國龍比亞大學合作辦學。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課程是由英方授課的科目之一,作者通過多年與英方教師的合作和對學生的教學輔導,通過親身實踐,發現英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突出特點,值得我們學習思考,取其精華,感知理念,開闊視野,改進教學,現闡述如下。
英方教師在上課時會把課堂時間分為lecture(講課)和tutorial(指導答疑)兩個部分。
Lecture時,英方教師講授的內容精而少,重點突出,并非覆蓋教材所有內容。但重點內容會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講授,并設置有相應的例題,在例題的選取上,注重例題的典型性,但難度不大。
Lecture結束后,會有tutorial,在這段時間里,不會給學生硬性規定任務,學生可根據自己對所講內容掌握的情況,提出自己的問題,外教給予指導答疑,沒問題的學生也可做一定的習題來鞏固知識。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英方教師非常注重師生的交流與互動,鼓勵學生提問質疑,無論是lecture時還是tutorial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抱有很大的熱情,喜歡學生對問題的熱烈討論,外教在跟學生交流時幽默風趣,學生在笑聲中放松了心情,這種輕松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成為了真正的學習主體,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對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英方教師在課后發給學生的習題量大,但并沒有給學生布置具體的作業數量,只是鼓勵學生多做多練,這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避免了為完成任務抄襲作業的情況。
另外,中方教師布置的作業題的難度跟課堂上的例題難度相當,但英方教師的習題難度一般都比課堂上的例題難度要大。英方教學更為強調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另外還可看出,中國教師布置的作業注重學生對教師課堂講解內容的掌握,而英方教師注重的是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利用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在習題的設置上,英方教師的習題更接近工程實際,綜合性也更強。
英方的試卷題型沒有客觀題(填空、選擇、判斷),只有主觀題(問答題,繪圖,計算題),并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每一道大題的設置更接近工程實際,其參數的取得都是要通過試驗讓學生自己處理試驗數據得出,而不會是為了考某個知識點而已知設定給出。
2)每一道大題考核的知識點更多,更具綜合性。
3)考卷上會給出公式,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但強調學生要會應用。
例如下題:
Q:A retaining wall is to be driven into level ground to a depth of 6 m. The soil is a uniform clayey silt with propertiesc′=8 kPa,φ′=28°andγ=17 kN/m3。
a)Describe the in situ stress state immediately after installation of the retaining wall and prior to excavation and how it can be estimated.(4 marks)。
b)The retaining wall is to allow an excavation to 4 m.Given that 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force and sketch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the retained side of wall.(4 marks)。
c)Calculate the equivalent force and line of action in front of the retaining wall after excavation.(4 marks)。
d)Why might the full passive resistance in front of the wall not be fully mobilised?(8 marks)。
e)How do geotechnical engineers accommodate a reduced passive resistance?(5 marks)。
從上述這道考核土壓力的考題中可以看出,它不僅考核了在工程上什么情況下產生何種土壓力的知識點,還考核了粘性土的主動、被動土壓力的計算,考核了擋墻前被動土壓力不能充分發揮的原因,以及巖土工程師在設計計算時如何處理等更深層次的問題。另外本題計算所需公式英方老師提供在了試卷的最后,沒有考核學生對公式的記憶。
從這道試題可以看出,英方在考核記憶和考核應用方面,更注重應用,在考核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方面,更看重能力的培養。
在試驗課時,英方教師并不以單純的完成試驗任務為目的,更注重的是試驗過程中發生的情況和問題,相比較于成功的試驗,更關心失敗的案例,對失敗的案例會做更多的關注,更多的講解,對學生也會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安撫,會跟學生一起做深層次的原因分析。
例如:在一次加筋擋土墻的設計試驗中,學生分為10個試驗小組,10個小組中,有一個組在加載不久就發生了擋墻的破壞,當時學生非常沮喪,但英方老師很認真地從砂土的破壞面以及從砂中抽出的破壞紙條的長度變化兩個方面,跟學生一起做了破壞原因分析。并對破壞面做了拍照保存,又讓學生保留了破壞的擋土面和紙條,在接下來的課堂上,鼓勵這組同學給全班同學做了原因分析。最后,英方教師還和這組同學以及破壞的擋土面做了拍照留念,以示鼓勵。
從英方老師對這次失敗試驗的處理中,我們看到英方老師自始至終用親切鼓勵的態度跟學生交流互動,學生沒有感到一絲的失敗的尷尬,反而表現出了探求新知識的愉悅與興奮,外教言傳身教地鼓勵了學生不斷嘗試,不懼失敗的研究精神。
本文從課堂教學,習題設置,試卷題型和試驗教學四個方面闡述了英方的教學特點,從中可反映出英方老師認真熱情的教風教態,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也更能體現出英方有別于我們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語言交流,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甚于知識積累記憶的訓練;注重實踐中不懼失敗的素質培養甚于實踐成敗結果的關注。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