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振,楊慧迪,黃辰興
(慶云縣水利局,山東 慶云 253700)
慶云縣屬海河流域,境內由北向南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3條省級河道斜穿過境。除省級河流外,縣域內還有漳馬河、引新干渠等11條縣級骨干溝渠,嚴務水庫、雙龍湖水庫等2座重點水庫,之儀湖、紫金湖等2座湖泊。縣級以上河道總長達到264.34km,全縣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任務非常重要。2017年,慶云縣率先在山東省實行河長制,為河(湖)長制工作全面落實積累了初步經驗。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黨中央加強生態保護作出的重大部署,自2016年12月份部署啟動河長制伊始,2017年3月份,慶云縣便迅速落實,率先發力,打響了山東推行河長制的第一槍。
1)深入踐行綠色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慶云縣委、縣政府圍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制定全縣發展戰略時,鮮明確立“創新引領、綠色發展”工作理念,并且把節水、護水放在經濟社會等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嚴格遵守“水十條”,全面根治水問題,在全縣上下凝聚起了“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水生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水環境”的強烈共識。
2)健全工作推進機制。按照國家和省市的要求,慶云縣組建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河(湖)長,縣、鄉、村黨政領導任河長的三級河(湖)長組織體系,落實各級河(湖)長411人,并將河長制延伸至池塘等小微水體。同時,慶云縣創新實行“河長+警長”工作體系,建立健全河(湖)長制工作制度,業務部門負責人和公安部門負責人通力協作,治理水問題、懲戒涉水違法行為“雙管齊下”,為河(湖)長制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3)逐級壓實治理責任。為解決自行排查治理不專業問題,慶云縣聘請第三方機構對全縣河(湖)管理范圍、保護范圍內的各類違法事項進行全面排查,為全縣11條縣級溝渠、2座重點水庫編制了“一河(湖)一策”綜合整治方案,鄉、村兩級同步編制了轄區內溝渠坑塘綜合整治方案,任務到部門、責任到人員,包干推進、銷號治理。
水污染問題表現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因此,慶云縣堅持細處著眼、標本兼治,實行了全方位綜合治理。
1)解決關鍵問題。2017年慶云縣集中開展了兩輪清河行動,采取干部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縣鄉村三級聯動,逐條徹查、逐項清理,重點整治涉河“八亂”行為。2018年以來,慶云縣又針對遺留、反彈、新增等問題,開展了“回頭看”和“清四亂”行動。目前,已累計整治溝渠362km,清理拆除沿河違法建筑7.1萬m2,清理養殖場32萬m2,清理非法種植林木94.07hm2,清理沿河垃圾5.7萬m3,清理攔河漁具和網箱3217套。全縣3條省管河道、11條縣級溝渠和2座水庫的所有違法事項全部清零。
2)盯緊重點部位。注重源頭預防,抓住環境最脆弱的部位,完成了嚴務水庫、雙龍湖水庫兩座水源地的規范化建設,確保全縣河流主要斷面全部實現水質在線監測,飲用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100%。同時,縣河長制辦公室還定期組織水務、環保、住建、城管、公安、國土等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治理和集中整治,嚴厲打擊涉水違法行為。
3)提高配套能力。開展水污染綜合治理,集中解決污水管網覆蓋率低、雨污分流不徹底、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與北京城建道橋建設集團合作,實施了總長270km的雨污分流工程,投資1.5億元實施了碧水繞城工程,城區主要河道基本實現水系自然流動、全面連通。同時,與山東水發集團合作的第二污水處理廠也正在加快建設,2019年建成后將形成“雨水進河、污水進廠”的雨污分流格局,全面提升污水收集率、處理率、利用率。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治河的目的是通過大治理、大保護產生的生態效益造福于民。慶云縣堅持把河長制與重大惠民戰略結合起來,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1)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結合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慶云縣把治理好農村現有水體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實施了美麗鄉村示范工程,在農村新建社區全部配備了污水處理設施,城鄉生活垃圾實行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逐步減少面源污染。同時,慶云縣按公園標準規劃改造農村坑塘,經過精準治理,現有60余處臟亂坑塘全部變成了美麗景點。
2)與全域旅游規劃相結合。圍繞打造集生態、景觀、旅游為一體的河道,慶云縣編制了自然濕地保護規劃,依托馬頰河、德惠新河兩河并流的獨特優勢,按照環渤海最美花溪定位,規劃打造源頭活水清、兩河四岸綠的最美生態景觀廊道。同時,慶云縣正在修建馬頰河堤頂景觀大道,計劃建設“半程馬拉松”比賽場地,與正在建設的國家級石斛特色小鎮、迪趣歡樂水鎮等景區串點成線,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
3)與富民產業發展相結合。為調動群眾參與治河的積極性、主動性,省級河道清理后的河灘地由屬地鄉鎮進行流轉,全縣統一進行規劃,積極引導群眾種植油菜花、油葵、有機牡丹等觀賞性經濟作物,銷售收益歸村民所有。鎮村清理整治的溝渠池塘,由村集體統一規劃,種植油葵等經濟作物,銷售收益用于貧困戶分紅,不僅帶動了群眾增收,也改善了村莊整體環境。
實行河長制,治理是基礎,長效管理、常態督導是保障。慶云縣堅持宣傳和引導并舉,監管和督考并重,廣泛動員各級力量,構建了立體化的督查考核機制。
1)發揮媒體輿論導向作用。利用電視臺、微信、標語等各種手段,大力宣傳河湖治理的生態意義、政策依據,全方位、多渠道、廣泛動員全縣群眾主動清理河道違建和保護河流水環境,最大程度實現和諧清河、平安清河,切實增強群眾參與河湖治理和保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在每個水體的醒目位置,都設立了縣鄉河長制公示牌,明確三級河長、治理目標和措施等,變政府管河長為群眾盯河長。同時,積極引導企業負責人、鄉村老黨員、退伍軍人等各界人士,擔任民間“義務河長”,加強對涉河“八亂”行為的監督舉報。目前全縣381個村實現了“義務河長”全覆蓋。
3)發揮專項督導考核作用。縣鄉總河長每年至少組織2次全面督察,縣級河長每月、鄉級河長每旬、村級河長每周至少巡河1次。縣河長辦公室每月召開1次碰頭會,每季度開展一次“回頭看”。同時,把河長制工作納入了全縣“督導、評比、排隊、晾曬、兌現”考核機制,一周一調度、一周一通報,對不負責、不擔當的干部,按不勝任現職進行召回管理。
一是全面落實各級河(湖)長巡河,對巡河發現問題積極督導相關部門、鄉鎮(街道)整改。二是加快推進河(湖)長制信息化平臺建設,2019年建成智慧河(湖)長系統并正常運行。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河湖保護河湖濃厚氛圍。
一是嚴格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圓滿完成水資源管理各項任務目標。二是嚴格用水管理,認真落實取水審批制度,按計劃壓采地下水,保障地下水安全。三是強化水質水量管理,確保水質達標,水量滿足生態用水需求。
2017年,縣政府已對流域面積50km2以上的大胡樓干溝、漳馬河、甄家洼干溝、大淀干溝、馬東干渠及嚴務水庫和雙龍湖水庫的岸線利用管理規劃進行了批復。下一步,縣相關部門將嚴格按照批復的規劃進行落實,強化河湖管理,確保岸線利用、管理規范。
一是加快推進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爭取2019年投入使用。二是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雨污分流工程建設。2017—2018年已基本完成城區主干道路雨污分流改造,2019年重點對老舊小區雨污分流工程進行改造,努力改善城區河道水質。三是2019年完成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四是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探索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環境。五是強化工業污水管控,確保工業污水全部達標排放。
一是進一步加強河(湖)管員管理,保障河(湖)管員待遇,確保河管員履職到位,實現河湖長效管理。二是進一步加強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強化水源地管理,保障水源地安全。三是強化河道綜合整治,改善城鄉水質。
加快推進生態河湖建設,2019年將漳馬河、大胡樓干溝建成生態河道,每個村莊建成1處生態坑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