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雅致
(江蘇省啟東市濱海實驗學校 226200)
初中化學作為學科入門基礎,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可以站在化學學科的角度上,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同時,在使用教材的時要強化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和區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改編的教材中,化學學科變得生動形象,彩色圖像頗多并且生動形象,不再是一些密密麻麻文字,讓一些抽象知識點變得形象化,是學生學習的一座橋梁.在新課改下,化學的核心素養之一便是講究直觀性,所以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求教師注重教材的直觀性,比如: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了解空氣化學元素,教材明確劃出了主要知識點空氣—空氣性質—指出氧氣.而對于課程重點難點也做出了歸類:1.空氣氧氣成分探究;2.氧氣化學性質;3.氧氣實驗制取,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了解知識點.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中的離子,離子是構成物質一種微觀粒子,肉眼是看不到的,學生們剛開始接觸化學,不了解離子到底是什么,而圖片上出現了比較有趣幾句對話:鈉原子把一旁電子給支開,對電子毫不客氣地說;“電子走開,只有離子才能和我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而氯原子卻趕緊用它的網罩套住了被鈉原子支開的電子說,“我也需要電子,它可以讓我組成相對穩定的結構”而鈉原子和氯原子在得失電子后分別形成了鈉離子和氯離子.在靜電的促使下,鈉離子和氯離子分別結合成化合物氯化鈉.教師們可以根據插圖上生動的擬人化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離子、電子就可以很直觀讓學生掌握知識點.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用一些生活觀察不到樣品圖片、比如金剛石,石墨,碳-60內部結構,這些抽象化的知識都可以用圖片表達出來,生動解決問題,讓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不斷融入化學知識的核心素養.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它的首頁是一幅很漂亮的清明上河圖,它之所以能在歷史保留那么久,是因為根據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這就是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反應.由此可以舉一反三,指引學生做其他聯想,比如日常所見商品標簽,關于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區別,水被污染后所產生化學反應,這些都是日常必需要接觸問題,學生們還可以根據“化學·技術·社會”等一些相關材料中去深入理解化學重要性,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在初三教學單元題“愛護水資源”,這個看似簡單知識點卻有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重要性.當教師上到這個課堂時,往往一掃而過,在近些年教學活動里,逐漸對化學教學產生了認知,運用化學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去體驗到化學價值性.教師要在自己教學方案中利用大量圖片以及視覺沖擊給學生們去了解“水”,通過課堂教學讓同學們更強烈感受水是生命存在最關鍵的物質,如果面臨水資源缺乏,那么地球一切生命將會受到威脅,所以要讓學生受到思想升華,節約水資源.把化學的學科素養慢慢融進學生的生活中,讓他們在生活中也能養成學習的習慣.
化學本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其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化學思維方法的發展是化學學習本質的要求.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發展取決于學科思維方法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模式來提高學生們對化學興趣,也對化學具備了一定探究經驗,很多學生都不會滿足課堂上死板老舊教學方式,相反他們會偏愛比較有趣靈活課堂,而化學實驗就很好去滿足他們這項需求,甚至可以開放實驗室來讓學生發揮對化學的好奇心.開發化學實驗室首先要準備一些基本實驗方法,藥品、儀器、操作等.教師一定要準確審查這些物品的安全性,在其實驗過程中必須要有教師監督,確保學生安全又可以進行某些指導,比如同學可以根據完成一些基本實驗操作,像鋁熱反應,跳舞小火柴、固態酒精、電解水離子、碳在不同溫度的反應等.實驗比較會吸引學生興趣,又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關,充分體現了化學實用性和生活必要性.把實驗搬到課外,其通過改變實驗教學模式,去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產生對科學的熱愛,提高學習樂趣.
除了實驗,還可以嘗試寫化學小論文,學生可以組織去附近生產生活地方去進行實踐,比如工業廠、水廠和糖廠.在偏遠地址的可以去鄉村進行直觀學習;根據需要來完成調查,在一些寒暑假也布置一些實踐操作去讓學生完成,讓學生去意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見,生活處處有化學,利用化學和生活之間密切聯系,明確指示化學可以更好去服務人類.
綜上所述,新教材生動形象,具有直觀性和實用性,對于合作式學習特點,讓學生們加強實踐能力,動手操作來開拓思維,打通思維脈絡,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培養良好的化學學科素養,提升化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