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2.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內痔主要是由于正常的肛墊受局部損傷、靜脈曲張等因素共同影響而發生病理性改變形成的一種慢性疾病[1]。壯醫學認為虛、毒是導致痔產生的根本因素,因臟腑本虛,又外感風濕,內傳于里,化為熱毒,結聚肛門,導致筋脈交錯成叢,突于肛管[2]。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外治法中的藥物熏洗坐浴能有效緩解內痔的臨床癥狀。本文基于壯醫外治理論,利用壯藥洗痔方熏蒸坐浴治療Ⅱ期內痔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5月-2017年12月于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療的80例Ⅱ期內痔患者,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41.73±10.82)歲。其中男41例,平均年齡(41.95±10.75)歲;女39例,平均年齡(41.89±11.02)歲。隨機分為洗痔方組、高錳酸鉀組,每組40例。其中洗痔方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42.03±12.22)歲;高錳酸鉀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1.42±9.3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結束后均完成隨訪。
參照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3]關于Ⅱ期內痔的診斷標準:①便時帶血,甚至滴血;②局部疼痛;③肛門直腸鏡檢可見明顯內痔,痔黏膜充血水腫;④排便次數增多;⑤排便時有痔脫出,便后可自行還納;⑥肛門墜脹;⑦肛周麻木瘙癢。
納入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Ⅱ期內痔診斷標準者,必須滿足①~③項診斷標準,可兼有④~⑦任意1項或多項診斷,便血、疼痛2項癥狀的積分評定必須均為3分。排除患有外痔、嚴重臟器疾病、年齡不足18歲或超過65歲者;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已行內痔切除術,合并其他肛門疾病,如肛瘺、肛裂、脫肛等患者;過敏體質及對本藥過敏的患者。
將80例患者隨機分成洗痔方組、高錳酸鉀組,每組40例。所有患者治療前均先用溫開水沖洗肛門。沖洗后洗痔方組患者采用壯藥洗痔方(三叉苦、兩面針、山芝麻、苦參、十大功勞、黃芪)加水5 000 mL,煎至3 000 mL,先熏蒸再坐浴。高錳酸鉀組患者采用溫熱的濃度為0.1%高錳酸鉀水溶液3 000 mL,直接坐浴。所有患者每日定時治療2次,每次20 min,連續治療6天,同時配合抗感染、補液、補充營養等基礎治療。
結合視覺模擬評分法[4]和癥狀體征量化評分法[5],分別于治療第2天、第4天、第6天對便血、疼痛兩項癥狀以0~3分進行評分。
1.5.1 便血 ①無出血,為 0 分;②肛門內黏膜有少量滲血,便后擦拭肛門時手紙可見血跡,排便時無滴血,為 1 分;③肛門內黏膜滲血,肉眼可見大便帶有血跡,便后少量滴血,為 2 分;④肛門內黏膜滲血較多,排便出現大量滴血,為3分。
1.5.2 疼痛 ①無疼痛,為0分;②疼痛間斷出現,可忍受,不影響生活正常,為1分;③疼痛明顯,持續存在,需使用鎮痛藥物后可忍受,睡眠受干擾,為2分;④疼痛劇烈,持續存在,無法忍受,服用鎮痛藥物后,疼痛緩解效果不明顯,睡眠受嚴重干擾,為3分。
所有患者治療6天后,根據疼痛、便血兩項癥狀積分改善情況評價療效,采用尼莫地平法,公式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①完全緩解:無便血、無疼痛;②顯效:癥狀緩解程度超過50%,偶有便血、疼痛出現,但便血量少、僅手紙擦拭時可見少量血跡,痛不甚顯、尚可忍受;③有效:癥狀緩解程度不足50%,仍有便血、疼痛持續存在,便后少量滴血,疼痛較甚,但比未治療時的癥狀減輕;④無效:便血、疼痛癥狀無緩解。總有效=完全緩解+顯效+有效。

分別觀察記錄治療第2天、第4天、第6天兩組患者的便血、疼痛積分情況。兩組患者治療第2天便血積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664,P=0.009<0.05),第4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227,P=0.029<0.05),第6天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39,P=0.462>0.05)。見表1。


組別例數(n)第2天第4天第6天FP洗痔方組400.14±0.230.63±0.310.97±0.10470.9990.000高錳酸鉀組400.16±0.210.53±0.330.78±0.27t-2.664-2.227-0.739P0.0090.0290.462
兩組患者治療第2天疼痛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24,P=0.747>0.05),第4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053,P=0.003<0.05),第6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738,P=0.008<0.05)。見表2。
治療6天后,所有患者便血、疼痛癥狀均有所改善,未出現無效患者。洗痔方組患者完全緩解26例,顯效11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為65.0%;高錳酸鉀組患者完全緩解16例,顯效20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為40.0%。洗痔方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優于高錳酸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2.070,P=0.038<0.05)。見表3。
痔是臨床常見病,5%~35%的肛門直腸疾病患者會合并痔的發生[6]。在非手術療法中,藥物熏洗對改善肛周局部癥狀具有較好的效果[7]。《醫宗金鑒》云:“熱傷陰絡病便血,藏毒血黯腸風紅”,即熱毒、腸風是導致便血的主要原因。《黃帝內經》云:“諸痛癢瘡,皆屬于火”,即火熱毒邪是導致疼痛的主要原因。壯醫學認為外感風濕、化為熱毒是痔產生的主要病機,與中醫學的觀點基本相同。壯醫學認為人體有龍路、火路兩條重要的傳導通路,龍路傳導血液,火路傳導感覺,當機體感受虛、毒出現內痔時,兩路受到制約,龍路傳導異常產生便血,火路傳導異常產生疼痛癥狀[8]。壯醫外治理論認為采用熏洗法治療內痔用藥禁忌少,能有效運行氣血、辟穢除病,使兩路傳導暢通[9]。由于內痔發病部位不便用藥,利用熏洗法,通過熱力及藥液的滲透作用,可有效改善人體血液循環,保持代謝通暢,抑制炎性細胞聚集,修復因缺氧損傷的微血管內皮細胞,進而改善便血、疼痛癥狀[10]。現代研究顯示,熏蒸可使藥力隨熱氣上升,坐浴可使病變局部與藥物直接接觸,進而擴張毛細血管,改善血管的通透性,促進淋巴回流,減輕局部組織水腫,達到止痛的目的[11];同時還能調節體內多種炎性因子產生免疫應答,抑制炎性細胞增殖分化,加速損傷創面修復,達到止血的目的[12]。


組別例數(n)第2天第4天第6天FP洗痔方組400.192±0.2370.667±0.2720.883±0.161233.5760.000高錳酸鉀組400.208±0.2220.458±0.3350.767±0.216t0.324-3.053-2.738P0.7470.0030.008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壯藥洗痔方由三叉苦、兩面針、苦參、十大功勞、山芝麻、黃芪組成,方中三叉苦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兩面針行氣止痛、活血化瘀,苦參、十大功勞清熱燥濕、解毒消腫、殺蟲止癢,山芝麻清熱、消腫、解風毒,黃芪益氣升陽、扶正補虛。諸藥共同作用,通過先熏蒸再清洗的方式,維持龍路、火路暢通,保證氣血化生和物質代謝,調節血液運行,提高損傷組織的自愈能力[13]。
現代研究顯示,三叉苦與兩面針可以通過調控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發揮抗感染、促進創面修復的作用[14]。II期內痔的便血、疼痛癥狀是肛門黏膜創面受損的表現,創面形成后體內活性氧(ROS)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啟動ROS-ERK-PGE2信號通路參與創面修復。三叉苦與山芝麻通過上調PGE2含量,激活細胞外調節蛋白激酶(ERK)在創傷修復級聯反應中的效應[15]。ERK屬MAPK類激酶,在傷口愈合修復中起著關鍵作用,通過調節下游的靶分子Akt,直接磷酸化多種轉錄因子參與調節血管生成的多種生命活動,促進細胞遷移、增殖,使膠原沉積,抑制炎性細胞聚集,達到止血、止痛的目的[16]。山芝麻的有效化學成分可與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IL)等靶點蛋白受體相結合,發揮修復創面的作用[17]。三叉苦與兩面針可通過調控PGE2激活Akt的效應,激活的Akt因子利用其磷酸化作用調節TNF-α、IL-2等多種炎癥因子的基因表達,進而調控多種細胞運動與細胞凋亡,在修復創面的同時穩定正常組織的代謝功能[18]。黃芪中的黃芪多糖能促進PI3K/Akt信號通路的基因表達,發揮修復創面的作用[19]。病理狀態的血管生成是無序和不可控制的,因此血管生成受多種因子的調節,其中PI3K/Akt信號通路是參與創面修復反應的關鍵環節,PI3K/Akt信號通路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啟動子的活性增加,加速出芽式血管成長,形成新生毛細血管網,糾正因損傷導致的局部血氧降低,改善組織細胞的供氧,從而促進創面愈合[20]。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治療,洗痔方組患者便血、疼痛癥狀積分顯著低于高錳酸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洗痔方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優于高錳酸鉀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壯藥洗痔方中的藥物通過調控損傷修復相關信號通路,利用多靶點蛋白因子間的交互作用,改善因肛門黏膜受損產生的便血、疼痛癥狀,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