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成都中醫藥大學 養生康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5;2.廣安前鋒中心衛生院,四川 廣安 638000;3.廣安代市鎮中心衛生院,四川 廣安638000;4.資陽市中醫院 脊柱科,四川 資陽 641300)
“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系成都中醫藥大學骨科教授,四川省名中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何洪陽教授在繼承全國名老中醫杜自明先生、杜瓊書教授等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基礎上,結合自己50余年的臨床實踐,形成的具有確切療效的骨傷推拿適宜技術。該技術是將中醫傳統理論與解剖學等現代醫學知識緊密結合,歸納、總結了該適宜技術中包括的手法的要素、手法的作用、手法的適應證及手法的禁忌證等。對頭面部、頸肩部、腰背部等多處軟組織損傷治療有著獨到的見解,同時詳盡闡述了骨折、脫位、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骨科常見病的推拿治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骨傷推拿技術體系。該技術具有簡、便、效、廉、安全、療效顯著、易于接受的特點,是較為理想的綠色療法,適宜在鄉村及基層推廣。
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屬于貧困山區,絕大部分鄉村醫生醫學學歷偏低,絕大部分是跟師學徒,或是20世紀50年代的“赤腳醫生”,或80年代經短訓后行醫的鄉村醫生,考慮“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與該地區的醫療水平,故該技術適宜在此地區推廣。
針對“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對臨床實踐有較高要求的特點,和鄉村醫生文化水平較低的情況,我們此次的推廣思路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理論培訓:歸納總結骨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相關知識,用一定的課時傳授教學,目的是提高鄉村醫生對骨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相關知識的認識和診療水平,積極為該區培養、培訓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鄉村醫生。二、現場帶教:在帶教中重點突出“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技術特點及適應范圍[1]。三、開展義診:組織我校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到該區有關鄉鎮開展義診活動,全面指導鄉村醫生開展臨床工作,真正讓“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走進鄉村,造福百姓。
在課件制作中,為了突出“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理論體系,強調其簡單易學的特點,我們完成了課件的總體設計及收集了各種媒體素材的資料,并按章節序號,把文本、靜態圖像、視頻圖像、動畫和音頻等各種素材資料進行編輯,制作合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視聽效果好的集影像、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為一體的教學課件。這種課件用大量信息、高科技手段來沖擊學員的思維興奮點,并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圖形、圖像、動畫、音視頻使教學內容表現豐富多彩、形象生動,使學員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其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和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員們創造性思維和實際應用操作能力,提高學員們的綜合素質[2],真正體現“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的精髓要點,并且在調查問卷及交流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講課過程中我們盡可能地將深奧的理論體系變得通俗易懂,在多次講課課程培訓中,我們把理論由淺入深滲透在鄉村醫生的腦海中,使鄉村醫生逐漸掌握“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的精髓要點。 此外主講人張教授還通過自己多年的親身經歷、經驗及自己多年對“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的領悟和心得毫無保留地講給在場所有的鄉村醫生,通過生動幽默的語言廣泛地被鄉村醫生所接受。整個培訓過程中,讓鄉村醫生對“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的認識逐漸加深,盡快實現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再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和提高,最終達到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理論體系的目的。
在講課過程中我們注重學員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培訓中互動面向全體學員,通過提問引導學員,設計的問題能夠啟發每個學員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同時我們還注意到每個學員的基礎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把握好分寸從而帶動全體學員共同提高。其次,在培訓課程中我們將在場所有人分成若干組,予以相當一部分時間讓每個小組進行問題討論,并進行指導,監督各個成員進行嚴格的訓練。同時參與人員也在此期間相互走動,積極與每組成員溝通解答疑問,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鄉村醫生的自主力量和身心潛能來吸收和把握已有的知識結構,探索某些未知問題[3]。 教學本來就是雙向性的,培訓人員施教于他人的同時,還可以從他人那里發現問題、學到東西,最終使得參與人員和鄉村醫生之間都有受益。
本次推廣的過程中我們還采用了義診帶教的培訓方法,在上述兩部分培訓中,各個鄉村醫生都有了一定的理論及實踐基礎,我們雙向選擇了59個鄉村骨干醫生,現場感受臨床、診斷、處理,更好地理解使用該技術,使得鄉村醫生能快速地將“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應用于臨床,提高鄉村醫生的操作技能和臨床實踐性。此種方法還能激發鄉村醫生對“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的學習興趣,引導鄉村醫生自主學習,并將學過的“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進行整體運用和理解,整合學過的各種專業知識,充分發揮了培訓人員的引導作用,提高學員的操作技能和社會實踐性[4]。走進社區做義診活動是培養鄉村醫生的一種趨勢,也是高校服務于社會的一種形式,培訓的結果及調查問卷中我們得出結論:義診實踐法教學效果明顯受到大家的認可。
當前鄉村醫生的特點是醫學知識匱乏,大部分衛生技術人員學歷低、理論水平不高,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在短時間內很難掌握一門實用的技術。“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是一套中醫特色突出、行之有效的適宜技術。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恢復勞動能力,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有助于推動該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此,為突出“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的“體系完備、治病求本、注重調節、筋骨并重、溫養經脈、適應范圍廣”的特點,使他們能熟練掌握和運用“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不斷提高他們的臨床技能和醫療服務能力,我們通過上述計劃,在廣安市前鋒區開展培訓、義診共計幾十場次,使得“何氏骨傷推拿適宜技術”在鄉村醫生群體中得到較好的發揚和推廣,為該技術以及其他中醫適宜技術在本地區的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