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巫娜
摘要: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氣象為農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眉山市農業氣象服務現狀,分析了農業氣象服務面臨的問題,并給出了幾點處理應對措施,僅供相關部門進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農業氣象服務;問題;處理應對;眉山市
1.眉山市農業氣象服務現狀
1.1預防災害的能力有所增強
自氣象部門引入新型自動氣象站以來,氣象信息的精確度水平逐漸增強,在氣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預測信息后,各有關人員會加強溝通協作,及時行動,使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快速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準備,使得氣象災害對眉山市農作物的危害程度不斷下降。再加上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也為勞動人民提供了所需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
1.2氣象服務的專業化水平逐漸提高
近些年來,在各級領導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眉山市的氣象服務業務已基本達到了專業化的水準,氣象服務布局越發廣泛,現代化的觀測儀器設備和先進的操作技術在氣象觀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觀測信息的精確性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增強。
1.3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維護了農作物生長環境
人工增雨作業,可以為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還能為農作物生長提供營養成分支持,對于優質高產農作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如2018年以來來,眉山市轄區降水少、氣溫高,普遍出現冬干,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達到春旱,各地水庫蓄水不足,城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為緩解旱情和凈化空氣,市氣象臺24小時嚴密監視天氣變化,市人影辦做好技術裝備、人影彈藥及作業人員隨時就位的準備。3月31日,受地面冷空氣和高空低值系統影響,全市出現一次降雨過程。針對此次天氣過程,市人影辦抓住有利時機,在全市轄區多個作業點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此次過程增雨效果明顯,各地普降中雨,局部地方大雨,特別是仁壽干旱地區,24小時降雨量普遍為10-30毫米,前期的冬春連旱得到了解除,增加了水庫蓄水,明顯改善了土壤墑情,同時使眉山空氣質量得到有效凈化。
2.眉山市農業氣象服務面臨的問題
2.1 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仍不健全
當前,眉山市氣象信息的傳播渠道、內容、發布時間和手段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天氣預報預警覆蓋范圍受限,氣象預警設施嚴重不足;農村居住地較為松散,尤其是偏遠地區的農村通訊設備較為落后,部分農民很難及時獲取到氣象信息;兼職氣象信息員綜合素質水平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農村地區的氣象科普宣傳工作開展較少,農民了解的氣象知識較少,使得防災減災意識淡薄;還需要提升基層氣象災害監測能力。
2.2氣象為農服務長效機制還未完全建立
結合眉山市為農氣象服務實際,當前同氣象有關的經費投入、基層隊伍、防災減災機構等長效機制建設仍舊處于起步階段。政府部門針對農業氣象服務的運行維持經費不足,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社會大眾還沒有完全認識到氣象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尤其是農村重要場所的氣象應急準備工作發展速度緩慢;鄉鎮防御氣象災害的組織體系不甚完善,氣象服務基礎設施不足;氣象部門與涉農部門之間還未形成健全的合作機制,需要盡快實現部門間的資源共享。
2.3氣象為農服務人才隊伍不足
當前,對于基層氣象部門來說,工作人員“一人多職”的現象較為常見,工作任務量大,再加上技術能力較為薄弱,在從事氣象為農服務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很難集中精力;因農業氣象專職服務不均衡,專業人才不足現象突出,整體的農業氣象人才隊伍素質不高,不利于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3.眉山市農業氣象服務處理應對
3.1深化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結合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對鄉鎮精細化預報業務系統進行完善,增強預報的準確性水平;加強同國土、水利等部門在氣象災害監測數據間的共享,做好暴雨洪澇、冰雹等災害風向調查,強化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預警服務,進一步推動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系統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對農村氣象信息傳播體系進行完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將國土預警發布系統建設和運行機制不斷向農村地區深入,積極建立起與廣電等氣象防災減災部門發布手段共享機制,確保社會大眾可第一時間接收到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對現有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進行拓寬,盡快建立起與農村地區相符的氣象災害預警發布系統,根據人機互補、因地制宜原則,重點推動電子顯示屏、農村大喇叭、手機定制等建設,以實現預警信息的全覆蓋,將氣象信息員的作用發揮出來,保證農民可及時接收到氣象信息,并提前做好準備。
3.2創新機制,完善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
眉山市氣象部門應與當地政府部門加強溝通交流,為了將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應建立起由政府部門主導的三級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確保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氣象災害防御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大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氣象服務機制。深化部門間的合作,在地方公共氣象服務體系中引入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將氣象信息站與農技站結合,發揮一站多能、一員多職的作用;管理與考核結合,加強同國土、水利、農技等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壯大氣象防災減災骨干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
3.3加強農業氣象服務建設
對現有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崗位進行合理配置,在全社會積極引進一批業務精湛、吃苦耐勞且具有愛崗敬業精神的優秀農業氣象專業人員,通過自學和培訓,建立起一支高效精湛的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隊伍。組建一支包含種養殖等方面的專家、管理人員、氣象技術人員和種養殖大戶組成的氣象服務專家聯盟,在不同關鍵農事季節,對農民技術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依托氣象知識和農業技術推廣,進一步推動眉山市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王云,梁阿鋒,樓金偉 . 新時期氣象為農服務的現狀及對策:以諸暨市氣象局為農服務為例 [J]. 福建農業科技,2014(2):70-72.
[2] 赤桑單吉,洛桑旺姆,米瑪卓瑪,等 . 淺談山南氣象為農服務的對策 [J].安徽農業科學,2015(9):216-217.
作者簡介:黃莉(1976-),女,漢族,四川峨邊,大學學歷,助理工程師,從事研究方向或職業:專業專項氣象服務,農業氣象業務,氣象科普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