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雪艷
摘要:《數銑加工》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就業方向及成功率。本文根據自身在數控銑床實訓的教學經驗及我校的具體實際情況,建立課程改革目標并對本門課程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旨在進一步提高數控銑床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而在實踐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生;數銑加工;課程改革
一、《數銑加工》課程改革背景
(一)、課程簡述
《數銑加工》是在以原高一學習《機械制圖》、《普通車工工藝》等專業課程為基礎,通過對行動領域進行分析,采用按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形成的一門學習領域課程。目前,課程內容主要是以中等典型加工零件為載體,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運用理實一體化與項目教學法。
(二)、中職學生學習現狀
我校地處縣城,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在初中小學時他們的成績就處于中下游,很多學生都是學校老師眼中的“差生”,紀律散漫,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但他們優點是思想活躍,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再加上手機、網絡等新媒體的普及,學生接觸社會面寬,獲取知識渠道多。所以,在本課程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本門課程產生興趣,從而主動去獲取知識,則變得重中之重。
(三)、中職學校教學現狀
隨著國內數控銑床加工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產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相對應對中職學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目前,中職學校的數控銑床實訓課程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專業教師專業素質不高,設備數量少,無法滿足學生上課使用,多人共用一臺電腦時有發生,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資源不配套以至于學校培養出的機械人才大多數達不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二、在中職教育中課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在我國的教育課程中,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這一艱巨的歷史重任,而課程體系最能體現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和特色,是完成中職教育目標的基礎工作和重要保證。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以學生對課程內容是否熟悉,教師對課堂紀律的管理程度是否達到標準,以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但在現今的教學環境下,對于中等職業學生而言,這些基本要求已不足以滿足各種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新時代。從教育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可以看到,努力使中職生成為“人格高尚、基礎寬厚、技能嫻熟、特長明顯、終生發展的合格公民和勞動者”是中職教育的終極目標。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要求中,除了常規的要求以外,還需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學生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能夠在實際中學以致用,能順應企業的發展要求。
三、《數銑加工》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及具體措施
隨著計算機及其他現代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教學方法、手段也會隨著科學的發展發生一定的變化,老師教,學生聽,先理論教學,后實踐教學等灌輸式教學已不適用現今教學的要求。對以往傳統式教學進行改革,將成為數銑加工課程所必須面臨的問題與考驗。為此,根據現有的教學條件,對本課程提出幾點措施,
(一)教學團隊的建設
《數銑加工》這門實訓課程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豐富的數控銑床實踐操作經驗,才能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在中職學校中,大部分老師在講和做之間都或多或少達不到標準。為此可以對老師進行分類培養。對于實操能力很強,但講得不夠好的老師,可以重點培養為學校的競賽輔導老師。理論知識強,但實踐能力薄弱的老師往往是剛從大學院校畢業不久的老師,他們缺乏實踐操作能力,這些老師可以安排下企業鍛煉,不斷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對于“雙師型”教師,可以培養為學校的學科帶頭人,由學校選送參加各類培訓,然后將學到的最先進、最前沿的經驗和技術傳送回學校,以增加學校的綜合競技能力。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創新
在教學內容上,對于《數銑加工》這一門課程,為了應付中職生的考證,大多數的基本流程是安全-機床介紹-坐標系-面板操作-對刀-自動編程,期間穿插Mastercam軟件的學習,然而這一過程卻忽略了手工編程,面對后處理上的程序,往往不知道程序段的具體意思及工藝加工路線,這樣,將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就業發展,企業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而不是單一只會一種方法的人才。為此,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適當性講解手工編程,使學生能夠從程序中看懂基本的工藝路線及大體刀路,從而提高對數控銑床的認識,以為自己以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方法上,傳統的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總結出一套適合學生運用的方法,讓學生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操作實施,這樣學生少了自己探索發現獲得結果的成就感,也缺乏了主動學習獲取經驗的積極性。在數控銑床實訓的時候,可以由老師將理論知識講解一遍,對重要的環節可以進行重要講解或者錄成小視頻。在班里分好小組,并選出操作能力好的同學為組長,由組長,各小組結合起來進行討論,再由老師點評總結,這樣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三)教學方向和教學思路上的改革和創新
以往在《數銑加工》課程的教學上,教師在對所教內容進行嘗試后,把自己的學習過程記錄下,并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按照給定的方法進行加工,學生加工出來的工件就相當于是老師的復制品。我們教學,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方向上,不能僅滿足與工件的完成,而是要注重啟發性教學,達到目的的道路有很多條,啟發學生去尋找最優的工藝方案是教學改革上的重點。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制定并不完善的工藝路線,對工件所需的工藝進行基本講解,引導學生自我完成工藝路線,并不斷優化加工參數和刀具路徑,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四)實訓基地建設是提高實訓課程的重要基礎。
實訓基地對于數控銑床實訓課程的教學課程非常重要。是否具備完備的設施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學校具備了數控銑床實訓室,電腦工藝房。但數控銑床的數量不太夠,部分讓給了競賽的同學,所以實際用來上課的機床不多。為此,可以運用校企合作,共享實訓設備。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去企業現場學習、實習,校企合作單位也可以提供一些加工零件材料。
四、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步實踐與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課程內容的選擇體現了模具零件加工的特點,課程內容的調整體現了個人的職業成長歷程,課程教學方向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課程改革,教師教學增加的新意與挑戰,學生增加了課程學習的興趣,并且明確了職業發展未來,從而樹立學習的目標和方向。
《數銑加工》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多層次、多角色參與的過程。學生不僅要學到本專業知識,更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以滿足職業生涯的發展,要保證課程改革落實的實處,企業、學校、教師三方面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談乾川,基于工學結合的數控銑床實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職業技術教育,2017.(3):0031-01
[2]鄧矛,現行數控銑床加工課程改革和創新的新思路[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8):104-105.
[3]郭滿榮,數控銑床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0(2):1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