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軍
[摘 要]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雙元制、全日制和短期培訓。雙元制是指學生通過政府勞動局的職業介紹中心選擇一家企業,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同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得到一個培訓位置,然后再到相關的職業學校登記取得理論學習資格。對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的考察與學習,對德國職業教育體制、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及其特點、德國職業教育職業技能考核模式等進行深入了解,能為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帶來啟發。
[關鍵詞]高職教育;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1-0155-03
2016年7月3日至6日,為學習和借鑒德國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及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沈陽“雙元”培育項目試點及中德學院項目建設,筆者參加了由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任團長,教務處長(兼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科研規劃處長為成員的沈陽職業技術學院赴德訪問交流團,對德國杜塞爾多夫工業聯合會、下萊茵河工商聯合會職業教育部進行了以雙元制為重點的訪問交流。現將訪問交流團赴德訪問交流情況總結如下。
一、訪問交流情況
訪問交流團7月4日拜訪了德國杜塞爾多夫工商聯合會。杜塞爾多夫工商聯合會(IHK)國際部主任羅伯特·布陳先生向訪問交流團介紹了杜塞爾多夫市經濟及社會發展概況、工商聯合會(IHK)組織體系、任務目標、部門設置及管理職能、國家職業標準、雙元制運行模式、考核模式以及工商聯合會(IHK)與中國合作的情況。訪問交流團7月5日又拜訪了下萊茵河工商聯合會(IHK)職業教育部。下萊茵河工商聯合會(IHK)職業教育部克勞斯先生向訪問交流團介紹了下萊茵河地區(門興市、諾伊斯市、克雷菲爾德市三市)產業結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情況、工商聯合會(IHK)發展歷史、IHK和AHK職能劃分、IHK組織架構、IHK職業教育委員會、IHK職業技能考核委員會、BIBB(德國職業培訓研究所)職責、德國職業培訓條例、德國職業培訓教學大綱以及雙元制運行及考核案例。
訪問交流期間,訪問交流團團長向對方介紹了沈陽市及中德產業園發展情況、沈陽職業技術學院牽頭“雙元”培育試點項目及中德學院建設項目進展情況。訪問交流團成員還緊緊圍繞杜塞爾多夫工商聯合會(IHK)國際部主任羅伯特·布陳先生、下萊茵河工商聯合會職業教育部克勞斯先生介紹的雙元制人才培養主題,針對雙元制運行過程中政府、行業(IHK)、企業、學校的職能、作用和利益,雙元制運行過程中學校、企業工學交替的教學安排、教學與職業工種的對接、職業技能統考的運行等相關問題,與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
二、訪問交流收獲
(一)對德國職業教育體系的認知
1.德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類型
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雙元制、全日制和短期培訓。雙元制是指學生通過政府勞動局的職業介紹中心選擇一家企業,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同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得到一個培訓位置,然后再到相關的職業學校登記取得理論學習資格,其享受政府補貼。全日制是指沒有通過企業考核錄用的“初中”畢業生在職業學校接收全日制的學習,但學校也有較好的實驗、實訓條件,其不享受政府補貼。短期培訓時間一般為三個月以內,結束后獲得臨時工作技能。在三種教育類型中,雙元制是主體,德國青少年接受雙元制教育的約占同齡人群的60%。
2.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的含義
雙元制是一種國家立法支持,將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以培養高水平的專業技術工人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雙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特別注重從事未來職業的實踐技能的培養;另一“元”是指企業,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凡是在職業學校上學的學生,都要與培訓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內容包括培訓目標、培訓起始時間、培訓年限、生活津貼數額等。學生學習期滿且考核合格后,大部分會留在原簽合同企業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業工作或繼續上學深造。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的“雙元”互為依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整體培訓目標上,合二為一;在具體培訓過程中,一分為二。雙元制的精髓,概括地說就是學校和企業合作,突出企業培訓;理論和實踐結合,突出技能培訓。
(二)了解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
1.政府重視,依法發展職業教育
德國各州都有職教法規,各州政府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視職業教育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支柱。在雙元制教育中,教育體制與就業體制相互銜接。培訓的實施方案合理、有效、有法律作保障。職業學校以及企業內部培訓,都是由聯邦政府來負責的。聯邦議會為企業培訓立法,聯邦委員會在企業之間協調,因為企業、公司不同,他們之間的培訓需要協調。所以這個系統一方面是非全日制職業學校和企業內部培訓,中間是雙元制,它把兩者結合到一起。
2.發揮企業用任何技術進步的需求作用,廣泛參與培訓
在雙元制職業教育中,以企業為主。高校培育多少人才、培育什么樣的人才,取決于某一時期的經濟結構,市場需要以各個企業的市場戰略。大企業多數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和培訓師;沒有能力單獨按照培訓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樣化的職業培訓的中小企業,也能通過跨企業的培訓和學校工廠的補充訓練或者委托其他企業代為培訓等方法參與職業教育。以企業為核心,以企業實際培訓為主,以學校教育為輔,兩者平行進行密切合作,成為一個整體。
3.注重實踐技能,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開展培訓
雙元制職業教育形式下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接觸的是企業目前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的,這減少了費用并提高了學習的目的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培訓結束后隨即投入工作。
4.實施分流教育,建立各類教育立體互通的機制
德國各類教育形式之間的隨時分流是一個顯著的特點。在基礎教育結束后的每一個階段,學生都可以從普通學校轉入職業學校。接受了雙元制職業培訓的學生,也可以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文化課補習后進入高等院校學習。近年來,有許多已取得大學入學資格的普通教育畢業生也從頭接收雙元制職業培訓,力求在大學之前獲得一定的職業經歷和經驗。
(三)對德國工商聯合會(IHK)在職業教育發展中作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德國現有79個獨立的工商聯合會(IHK),具有公共社團組織性質,一般設有行政管理部、國際部、觀察部、法律法規及稅收部、工業創新及環境保護部、職業教育部、再教育及持續教育部等部門,其中職業教育部是工商聯合會(IHK)中最大的部門。根據德國有關法律規定,所有德國境內企業均必須加入德國工商會,其是300萬德國企業的最高發言人。德國工商聯合會(IHK)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發揮了獨有的巨大作用。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學生在和企業簽訂職業培訓合同后必須到當地的工商聯合會(IHK)登記注冊,登記后才能到職業院校報到,正式進入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工商聯合會(IHK)專門設置了調解庭,在企業和學校,學生和企業,學校和學生有沖突矛盾的情況下進行調解和斡旋,調解結果具有法律效應。工商聯合會(IHK)還給德國企業、學生和職業院校提供咨詢支持工作。
(四)對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有了全面深入了解
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學制為2~3.5年,一般主體為中學畢業生,培養目標為技術技能人才。教學分別在企業和職業學校里交替進行,學生有每周3~4天在企業學習,1~2天在學校學習。在培訓的組織方式上,采用由企業進行實際操作方面的培訓,培訓學校完成相應的理論知識的培訓,企業與職業學校兩方面共同完成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培訓工作。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企業的廣泛參與,大企業多數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和人員,沒有能力提供全面和多樣化職業培訓的中小企業,也能通過跨企業培訓或者委托其他企業代為培訓等方法參與職業教育;二是同企業生產緊密結合,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操作技能培訓,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產性勞動方式進行的,學生不但能獲得勞動報酬,而且學習目的明確,“為未來工作而學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三是真實的生產環境,使學生能較早地接觸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勝任未來工作的需要;四是培養出的綜合職業能力是一種跨職業的能力,學生學會大量基礎知識以及有實用價值的社會能力,為人生道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對德國職業教育職業技能考核模式有了全面深入了解
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注意培養學生個人管理和社會能力、操作機械設備和掌握工作流程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及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學生的畢業考試由德國工商聯合會(IHK)職業教育部負責組織協調,實行全國統考,分為期中考試(1~2天)、最終考試(1~2天)。工商聯合會(IHK)設考核委員會,由3人組成,其中1人為職業院校教師、1人為企業培訓師、1人為企業雇主)。最后學生獲得的畢業證書也是由德國工商聯合會(IHK)頒發,IHK證書得到全球大部分國家認可,其中包括中國。
三、思考與建議
(一)應加強政府、行業在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
德國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頒布了《聯邦職業教育法》,并賦予德國工商聯合會(IHK)在雙元制人才培養中的特殊管理權力,保障了德國職業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我國應借鑒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經驗,結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盡快出臺新的《職業教育法》,充分保障學校、行業、企業在發展我國現代職業教育中的相關權益,調動行、企、校多元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特別是要大力支持行業組織的培育和發展,推動行業組織在人才需求預測、專業教育標準和職業標準開發、校企合作平臺搭建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應進一步探索德國雙元制本土化運作模式
沈陽中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是國家批復的第一個以中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合作為主題的戰略平臺,是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合作的重要載體。按照沈陽市建設規劃,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沈陽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承擔沈陽市產業轉型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改革試點、建設中德學院的項目建設任務,圍繞中德產業園汽車和機器人產業結構及試點企業崗位需求,逐步開設機電一體化、機器人維護、汽車裝調、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等專業;開設華晨寶馬班,努力探索制造類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本土化模式;努力將中德學院建設成為全國雙元制改革試點的示范區、中德合作人才培養的典范、全國高職院校中外合作交流的楷模。
(三)應進一步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一方面,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和學歷層次,教師選聘要在全國范圍內公開招聘,招聘相關專業需求的高職稱、高學歷教師。另一方面要明確地設置崗位,責任分工要明確,使崗位設置結合學科建設和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長、短期目標進行,真正做到因事設崗,以崗擇人,事職相符。第三要建立嚴格的教師聘任條件及考核程序,既要考慮教師的學歷,又要重視教師的資歷,特別是企業經歷;另外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也不能忽視,這樣才能保證教師隊伍的高素質、高質量。第四要保持教師隊結構中有一定比例的兼職教授,這些兼職教授來自行業或企業,這樣才能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可持續性。
(四)應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我國行業協會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不明顯,作用也沒有得到發揮和利用,學校要加強同行業協會的交流與溝通,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它來構建高等職業教育的信息平臺,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另一方面,向企業和學校傳遞有益的訊息,促進社會各類資源的合理配置;第三,通過行業協會,構建起校企合作育人的良好平臺。
(五)應進一步探索“雙證”融通的職業技能考核模式
德國高度重視職業資格證書國家制度建設,證書不僅能證明持證人的從業技能,而且可以使持證人在求職過程中有權要求得到相應的工作和勞動報酬,使技能與工資真正掛鉤。建議我國盡早在職業院校建立和推進“雙證”融通制度。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承擔了遼寧省教育廳“高等職業教育‘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將逐步實現招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行“雙證”融通改革目標,使學生在能夠較好適應初次就業崗位需要基礎上,具有崗位能力提升快、崗位遷移能力強、職業成長空間大、可持續就業水平高的發展后勁,示范全省職業院校“雙證”融通教學模式改革。
(六)應進一步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一是應加強社會責任感教育。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因為企業有社會責任感,首先決策人員要有社會責任感,而決策人員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培訓其責任意識和對社會的負責精神。二是應加強學生誠信教育。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公民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基石和標志,更是新時代文明大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的素養。高職院校要為學生建立誠信檔案,訓練其誠實考試、誠實做事、誠實就業,忠誠于就業,忠誠于企業,不能看到有條件和待遇稍好一點的單位就想跳槽。
四、結語
這次赴德考察的收獲是多方面的,有些經驗體會還需慢慢地消化吸收,有些改革創新的舉措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我們將奮力前行,學習并消化吸收相關理論知識,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 參 考 文 獻 ]]
[1] 德國雙元制職教體系的歷史.德國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BIBB講座課件[Z].
[2]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
[3] 崔巖.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9):71-74.
[4] 梁卿.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6(4):76-79.
[5] 李湘偉. 德國雙元制高職教育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247-249.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