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期)
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的影像,看了著實令人激動不已。登月,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夢。宋人蘇軾一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至今傳唱,甚至成為流行歌曲。再早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里的形象,被毛澤東引入詩詞——“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在嫦娥四號完成探月任務之際,中國正式宣布2020年左右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且繞火星與著陸一次完成。這讓我想起了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時代即將開啟,中國的鄭和船隊七次遠航。英國人孟席思等學者甚至認為,鄭和比哥倫布更早登陸美洲。不過,后來的歷史證明,改變人類歷史進程,讓人類文明突入近代世界的,不是鄭和而是哥倫布。原因在于,一度在經濟體量、科技力量等諸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大航海時代封鎖海疆,導致落后于世界。1840年,當國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洞開,中國再次有人睜眼看世界,此時的世界早已變了樣。
從1840年到2019年,經過了近180年,中國人再次走在了人類探索未知空間的前列。雖然在航天領域,我們仍算后來者,然而“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當我聞聽中國人即將把搭載著陸器的火箭發射往火星的時候,我忽然就想起了蘇軾的好友秦觀的詞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目前地球到火星的發射窗口恰恰是兩年后的金風送爽時節,期待2020,中國,加油……??? (記者? 姜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