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承載著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近日,在2019年上海兩會期間,不少文化藝術組的政協委員,就如何“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打響城市文化品牌”各抒己見。
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都是上海的寶貴資源。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尤存表示,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不僅很好地概括了上海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與品味,也體現了文藝工作者所需要追尋的核心價值——文化自信。
尤存認為,聚焦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最終要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為重點,把“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融入到上海文化建設的全過程。特別是以剛剛建立并有效運作的長三角文藝發展聯盟為依托,建立健全長三角文藝資源共享、項目共建、團隊共融以及節慶聯動、創作聯袂、文創聯手的新格局。同時要以正在進行的群團改革為契機,克服、去除群團工作長期存在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傾向。推動上海文學藝術界“大咖”與大眾的結合,藝術與生活的融通,傳統與時代的“鏈接”。
上海的城市發展史,也是一部舞臺藝術的演出史。對此,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副總經理喻榮軍建議籌建上海舞臺藝術博物館,以挖掘、搶救和開發上海舞臺藝術豐富的歷史資料,發揮其應該有的價值。他認為,在努力打造上海文化新品牌的同時,也要極力弘揚和繼承上海已有的文化品牌。
“過去一百多年來,上海的舞臺藝術演出非常發達,在各個舞臺藝術門類中都擁有一大批大師級的代表人物。然而在歷史上,上海并沒有建立較好的舞臺藝術博物館來進行保護傳承和利用,很多藝術大家的資料沒有進行統一的保管和回收,許多演出資料因為技術更新換代而被淘汰或丟棄,非常可惜。”由此,喻榮軍想到了參考國際一流城市的文化藝術博物館,建立一個為當代上海城市文脈,進行全面梳理,好聽、好看、好玩且具有歷史溫度與人文情懷的上海舞臺藝術博物館。“這樣的博物館會讓更多人了解上海燦爛而輝煌的舞臺藝術史,從而繼續為上海文化品牌服務。”
心心念念,必有回響,對此提案,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迅速進行了答復,認為該提案很有見地,并將積極予以采納。市文廣局表示,將以推進上海舞臺藝術博物館建設規劃為目標,開展藝術檔案征集、舞臺藝術專題項目研究和藝術類博物館調研,不斷完善信管籌建方案等多方面的準備工作。
聚焦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最終要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為重點,把“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融入到上海文化建設的全過程。
在今年的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都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如何留住優秀的文化藝術人才上。市政協委員、上海評彈團演員陸錦花對此感觸頗深,作為優秀人才引進至上海的代表人物之一,陸錦花認為:解決生活上的“后顧之憂”,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條件與保證,也是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
在陸錦花看來,上海長期以來是國內外優秀演藝人才“趨之若鶩”之藝術高地。為了打響“四大文化品牌”,繁榮上海的文化產業,上海在培養演藝人才上花了很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但是近年來上海對國內外優秀演藝人才的“政策待遇”越來越弱。而外省市對演藝人才的引進待遇等越來越好。所以上海本土的優秀藝術人才有流失傾向,尤其是傳統文化藝術的年輕藝術從業者流失嚴重。
剛從院校畢業的年輕藝術工作者,進入文藝院團后,收入不高,每月工資幾乎只有一兩千元人民幣。由于演藝行業的特殊性,尤其是傳統戲曲行業的行業特性,剛畢業的年輕人無法在短期內提高收入,以至于上海的高房價讓年輕人望而卻步,哪怕是“租房”,高房租也讓這些年輕藝術工作者無法承受。對此,陸錦花表示,政府目前雖然也有“廉租房、公租房”,但是數量很少,據她本人調研統計:廉租房一般需要等待兩年。且公租房的價格雖然已經是優惠的,以靜安區為例,最便宜的公租房價格為每月三千左右,“這個價格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依然無法承受。于是很多剛從院校畢業的年輕人只能選擇‘逃離上海。而這類人群在藝術院校就讀期間國家花了很大的費用和師資配備,如果剛畢業就因為溫飽問題而轉業,那么對于國家之前的投入是一種巨大損失。”而針對外來“優秀引進人才”也沒有住房政策。上海過高的房價,也把這些優秀演藝人才拒之門外。
市政協委員、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厲震林也有很深的體會,據他統計,三年來上海戲劇學院本科畢業生約1500人,其中上海戶籍的僅有百分之十幾,而解決落戶問題的外地學生僅有33人。對此,數十名委員聯名簽署提案,建議上海設立“演員之家”租賃公寓。此項提案也得到了市委宣傳部相關領導的重視,相信未來會在如何留住人才,珍惜人才上,走出新路,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