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斌 吳曉麗 于潔
摘 要:以專業優勢服務鄉村振興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內蒙古涉農職業院校鄉村振興戰略院校及專業教育情況,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內容及方法,探索了內蒙古自治區涉農職業院校開設面向新農村建設相關專業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研究結果有助于內蒙古自治區涉農職業院校根據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專業設置,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使其適應地方鄉村振興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農業農村建設,對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內蒙古;涉農職業院校;專業優勢;服務;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3-0193-02
0 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中央1號文件)和《內蒙古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提到高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這主要是因為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專業人才進行扶植,而這些專業人才的引進則極大地依賴當地的涉農專業的招生結構與人才培養方向。如何結合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的實際發展狀況,來進行內蒙古自治區涉農院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已成為近些年亟待變革和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依托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建設需要什么樣的新型人才?涉農職業院校開設什么樣的專業能夠促進和實現鄉村振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涉農職業院校影響鄉村振興建設的因素做出系統的分析,其中科學設置和優化專業及課程是關鍵。本文對內蒙古涉農職業院校以專業優勢服務鄉村振興進行了探究,以期為內蒙古自治區的涉農院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提供參考,并更好地為內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服務。
1 鄉村振興戰略院校及專業教育
1.1 涉農職業院校及專業設置
內蒙古地區涉農院校包括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大學和烏蘭察布學院等;所設置的與農牧業相關的專業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營養與檢測、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林學和農業水利工程等,每個涉農院校的涉農專業中的培養人數不同,而這些專業設置的變化以及培養人數的變化都需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農牧業規劃與發展需求相結合起來,爭取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不能做到職業院校與專業設置與農牧業有機結合,則會出現所需人才無處尋覓,而過多的專業人才又無處發揮自身優勢的現象。
1.2 專業教育
專業教育是要求執業人員具有從業必備的專業學習背景,所在學校及所學專業的辦學條件、課程設計、教學過程、教育質量都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培養出所謂接受過專業教育的人才[1]。長期以來,涉農高校人才培養的“高度專業化”與鄉村振興要求的人才“綜合化”相矛盾。鄉村的振興,取決于人才的素質。目前,涉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高度專業,專業細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技能難以培養,而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是綜合化的人才,要求人才具有農學、管理學、社會學、鄉村規劃與設計等相關學科知識,人才的學科交叉融合特征非常明顯。
2 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內容及方法
國內已有很多學者對涉農院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做出了調研并進行了相應地理論分析,不少地區的涉農院校涉農專業改革已經實施,并在實際鄉村振興戰略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大多數的學者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院校所在的地區,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易蘭花[2]、張英[3]和于欣欣[4]等對涉農專業的優化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是目前還沒有系統的對內蒙古自治區涉農專業院校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的研究方案,在內蒙古自治區是否需要增設如農業化學、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機械技術等新專業、優化如生物技術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原有專業、加快如運動馬馴養與管理、食品加工、農畜產品檢測、設施農業技術、農牧業人工智能等專業人才培養速度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縱觀有關研究,研究者們已經在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而采取的相關專業設置這個領域進行了一定的挖掘與開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討不夠深入,而對涉農職業院校開設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專業教育研究鮮有報道[5]。
2.1 研究內容
(1)涉農職業院校面向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什么樣的新型人才:通過調查問卷方式,在內蒙古東、中、西部各選1個有代表性的旗縣,對當地基層農村進行關于鄉村振興需求人才的問卷調查;
(2)涉農職業院校面向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開設什么樣的新型專業:通過調查研究和文獻分析方式,調查搜集內蒙古自治區涉農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情況與近些年的招生和畢業生情況,并通過調查問卷證實研究問題的可靠性;
(3)涉農職業院校開設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相關專業教育的理論及對策研究:通過對目前所設專業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并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什么樣的新型人才的調研結果,研究開設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相關專業教育的理論及對策。
2.2 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方法[3]
(1)文獻分析法:通過學校數據庫和百度引擎等搜集鄉村振興與涉農專業院校相互關系的文獻資料,在充分閱讀和理解的前提下,探明研究對象的性質和狀況,并從中找出適合內蒙古自治區特點的分析方法和觀點。
(2)調查研究法:通過網上調研和實地考察等方法,考察了解客觀情況直接獲取有關材料,并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實地考察的方式則包括到內蒙古自治區農村進行實地走訪以及約談村干部等形式進行,也可以組織相關專業專家進行研討會。
(3)問卷調查法:對內蒙古東、中、西部各1個有代表性的旗縣進行問卷調查,對當地基層農村進行關于鄉村振興需求人才進行問卷調查。
(4)案例分析法:指結合文獻資料對單一對象進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規律的方法。在本文的研究中則主要以內蒙古自治區涉農院校為例,對院校專業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探索優化地方涉農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的專業開設及優化的建議。
3 結語
依托鄉村振興戰略,調研內蒙古自治區涉農職業院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專業現狀及新農村建設的新型人才需求,探索自治區涉農職業院校開設面向鄉村振興相關專業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并以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為實際案例,優化傳統專業,打造特色經典專業,使其更加符合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需求,并最終提出涉農職業院校開設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相關專業的對策及建議。開展內蒙古涉農職業院校以專業優勢服務鄉村振興探究則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1)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努力優化專業結構和專業方向,讓院校畢業人才能夠更好為服務于鄉村振興;(2)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創新涉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積極探討改革專業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根據地區發展特點和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專業結構優化。
參考文獻
[1] 王鋒.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現狀研究—以亳州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9(16):1-3.
[2] 尤強林.鄉村振興背景下建立閑置資源流轉服務平臺的實踐與探索—以游仙區太平鎮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9(20):258-260.
[3] 張慧慧.地方農業院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路徑及作用機制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3.
[4] 張英.淺談應用型本科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構想與實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0):117+119.
[5] 于欣欣,翟印禮.農村職業教育的個人需求與社會需求—基于遼寧省的調查[J].農業經濟,2015(0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