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楊思敏 郭尚窈 陳曉婷
[摘要]通過分析蔬菜生產、加工現狀及問題,提出家庭農場合作社蔬菜“綠色化”生產加工模式的解決方法。此模式通過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綜合利用加工廢棄物,打造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樹立“蔬菜綠色加工產品”品牌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蔬菜的生產加工安全,降低蔬菜生產加工成本,增加農民收益,進而推動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家庭農場合作社;綠色化;蔬菜生產加工;安全追溯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識碼]A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和現代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支持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支持縣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以此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基于家庭農場合作社的綠色蔬菜生產加工模式,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蔬菜發展開拓方向,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有效途徑之一。
國內外學者對蔬菜生產加工已有研究。皮向紅等人在對湖南長沙、瀏陽等13個縣 (市、區) 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湖南蔬菜產業提出了謀規劃、活政策、優布局、保供應、強龍頭、育品牌等建議;楊龍等人對新鮮蔬菜供應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 并提出一系列的食品安全質量控制的解決方案;A V Kozhemyako等人提出大田蔬菜加工的無害化生產,乳糖發酵飲料、調味料、飼料等蔬菜加工產品在商品銷售和經濟領域均具有優勢;加拿大學者指出Bonduelle集團已經創造AgPOD系統,用于收集可跟蹤信息以及管理種子和合同,還與DoubleLeaf合作開發新系統,使最終產品能夠完全追溯至田間。
本文通過對以上相關文獻資料及實地調查情況進行歸納整理,實證分析目前蔬菜目前生產、加工現狀及問題,并基于此提出家庭農場合作社蔬菜“綠色化”生產加工模式,期望通過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蔬菜生產加工安全,降低蔬菜生產加工成本,提高農民經濟效益,進而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為實現鄉村振興助力。
1 蔬菜生產加工現狀
1.1蔬菜的生產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蔬菜生產大國,近年來,隨著“菜籃子工程”的推動,我國蔬菜生產行業發展迅速,2013年至2018年蔬菜產量呈逐漸上升趨勢,2018蔬菜產量已超過7億t。其次,溫室、大棚等設施蔬菜的發展使得蔬菜生產已突破季節的限制,大大促進了蔬菜的產出效益。然而,我國目前蔬菜生產多為分散種植,不成規模,生產水平低下。即使是中大型蔬菜基地,在種子栽培、肥水調控、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也存在技術基礎薄弱問題,更缺少對生產過程及后期的跟蹤監督與管理。此外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現象也屢見不鮮,蔬菜生產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但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安全無害的優質蔬菜需求已經愈來愈大。“綠色化”蔬菜產品是未來蔬菜市場的大勢所趨,但如何降低其生產成本,保證蔬菜“綠色化”產出,依然是蔬菜生產待解決問題。
1.2 蔬菜的加工現狀
1.2.1 蔬菜加工企業類型。目前國內蔬菜加工企業多以中小型加工為主,加工設備簡單,加工技術不成熟。加工企業主要有三大類:小作坊加工企業、中小型加工企業、大型加工企業,具體如表1所示。
1.2.2蔬菜加工種類。國內蔬菜加工種類主要有五種:鮮切蔬菜、冷凍蔬菜、脫水蔬菜、烘烤蔬菜和腌制蔬菜。其主要加工步驟、主要產品如表2所示。
1.2.3蔬菜加工情況。我國蔬菜加工業發展迅速,特色優勢明顯,其中番茄醬、脫水食用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此外,我國在加工技術與設備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國從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引進了一大批先進的加工設備與生產線,并研發出螺旋式速凍機等冷藏設備,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蔬菜加工業向國際水平邁進。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蔬菜加工技術在各個環節都相對落后。深加工蔬菜占全國蔬菜總量不到10%。我國基本蔬菜加工流程(挑選、浸泡,清洗、瀝水、整理、包裝等)如圖1所示。
加工過程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而且極少被利用。因此,我國蔬菜加工業在產出效益方面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和發展潛力。
2 蔬菜生產加工問題分析
近年來,蔬菜生產加工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加工產品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總體上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但蔬菜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2.1生產、加工主體分散,缺少資源整合
受小農經濟的影響,我國蔬菜生產多為家庭分散生產,生產規模小,生產水平低;而蔬菜加工企業大多是各自建設,未形成區域性規模生產,且多數都沒有自屬生產基地,所加工的蔬菜來源不確定,導致企業采購成本的上升和蔬菜質量參差不齊。農民、農民合作社、加工企業三者之間缺少利益聯合,故易造成農戶蔬菜銷售不出去,加工企業采購效率低等現象。
在國外,日本、丹麥、美國等發達國家早已是“農民合作社+企業”模式進行生產加工或是銷售,極大地促進了其產品加工升級。
2.2生產過程農藥、化肥使用不合理
正確使用農藥和化肥是保證蔬菜“綠色”生產的關鍵。隨著我國工業生產和農業技術的進步,農藥和化肥的產量有很大的提高。據統計,中國的農藥和化肥使用量占全球總量的35%。由于農藥和化肥具有價格低廉、使用方便、蔬菜產出效率高的優點,大多數農民放棄了原來使用有機肥的習慣,大量施用農藥和化肥。但農民們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缺乏合理性,化肥和農藥的選擇完全靠個人和他人經驗,使用量更是隨心所欲,沒有考慮作物生產過程最優需求和是否造成浪費。這不但無法保證蔬菜的安全,而且會直接污染環境。如果對蔬菜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和化肥不加以監督和管理,將會對土壤、水質等環境造成破壞,不利于蔬菜的可持續生產。
2.3 加工流通過程蔬菜損失率過高
交易時間長、成本高、損失大及流通效率低一直是困擾我國蔬菜流通的主要問題。長期以來,蔬菜的產后損失十分嚴重,蔬菜從采收、貯運、加工到銷售流通各環節的損失率高達30%,是發達國家的4~5倍。蔬菜生產加工流通過程具體見圖2。
由圖2可知,蔬菜經生產者生產后,還需經過收購商或販運商運送后才能到達加工企業,經加工后,最終通過菜市場零售店到達消費者手中。蔬菜經過長時間的流通后,很容易腐壞變質,腐壞變質的蔬菜隨意丟棄也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加工后的蔬菜價格相比普通蔬菜更高,而為了減少蔬菜在運輸中的損失,不得不提高其物流環節的價格,到終端的消費者需要承受的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了。這將影響蔬菜加工產品的銷售,直接降低了菜農和加工企業經濟效益。
2.4加工過程下腳料的綜合利用率低
下腳料是指在加工過程中作為殘余物分離出來的下腳或廢料。在蔬菜加工過程中,一些不需要的蔬菜的邊、皮、根、須與葉子等就是蔬菜下腳料。據統計,我國蔬菜加工業每年產出數以噸計的下腳料基本未被開發利用,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污染環境。
下腳料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酚類、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對于蔬菜加工企業來說,如何將蔬菜加工副產品做到物盡其用,如何利用下腳料增加其附加值,是降低蔬菜加工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最需解決的問題。
3 基于家庭農場合作社的“綠色化”蔬菜生產加工模式
基于家庭農場合作的“綠色化”蔬菜生產加工模式是以多個家庭農場構成的合作社對蔬菜進行 “綠色化”生產和加工。家庭農場合作社能夠克服傳統小農戶的分散經營的缺陷,提升農業經營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家庭農場聯合形成合作社,通過信息共享、統一經營管理等方式,成為利益共同體,促進實現農業現代化。而“綠色化”意味著安全、環保、可持續化,是蔬菜生產質量、加工效益最大化的保證。
基于家庭農場合作社的綠色蔬菜生產加工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蔬菜生產安全、蔬菜流通損失、加工過程中廢棄物浪費等問題,是解決分散家庭經營制度和保障蔬菜生產加工安全的有效方式。
3.1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家庭農場合作社因其主體明確、責任明確、規模經營等優勢,成為保證產品質量的代名詞。加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能夠保障蔬菜生產各環節安全,使蔬菜加工產品具有可信度。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包括農產品生產管理系統、農產品質量檢測管理系統、農產品質量追溯監管系統五個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詳情如圖3所示。
家庭農場合作社在生產管理系統錄入生產過程信息,并做好農產品生產檔案;檢測機構(各級農產品檢測部門、有檢測資質的機構)對生產的蔬菜進行檢測并在系統中如實錄入檢測數據,供監管部門監測管理,并提出意見。質量追溯監管系統是對家庭農場合作社、蔬菜生產和檢測情況進行全方面的監控管理,家庭農場合作社還需做好追溯碼打印和管理、建立視頻監控管理等,便于監管部門通過蔬菜追溯二維碼查詢相關信息,以快速鎖定問題源頭,追蹤產品流向。農業投入品備案與實名銷售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服務系統是為終端消費者購買的可追溯的農產品提供一種追溯查詢服務,幫助消費者了解綠色蔬菜生產過程中的種子來源、種苗、肥料、農藥使用等情況,增加產品的可信度,刺激消費者購買。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充分發揮家庭農場合作社優勢,保證蔬菜產品質量。
3.2綜合利用加工時產生的廢棄物
在蔬菜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棄物,例如殘余蔬菜,蔬菜次產品、下腳料等。這些廢棄物經過綜合利用后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部分綠色蔬菜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途經如表3所示。
在蔬菜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爛葉、老根、殘渣以及泥土等還可堆漚有機肥,從而減少化肥的使用,這既減少了生產成本,又使得蔬菜更綠色化,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3.3打造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
家庭農場合作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是指家庭農場合作社自家生產蔬菜,自辦加工廠進行蔬菜加工,同時建立蔬菜產品質量可追溯機制,保障蔬菜產品安全,并與周邊地區的農鮮市場、大型生產超市合作,進行穩定的貨源供應的一種集生產、加工、銷售三個環節于一體的高效率模式,是在家庭農場合作社的蔬菜“綠色化”生產加工模式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
家庭農場合作社打造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不僅使得蔬菜生產加工全過程易于監測管理,還能極大地降低蔬菜的物流成本和流通損失,最終為家庭農場合作社帶來高經濟效益。
3.4樹立“蔬菜綠色加工產品”知名品牌
家庭農場合作社對蔬菜進行綠色生產、加工后,獲得綠色農產品認證,增大產品的可信度,同時結合自己的成本、規模優勢,靈活利用互聯網將“蔬菜綠色加工產品”宣傳出去,擴大品牌優勢。例如在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社交網站上上傳綠色蔬菜生產、加工過程的視頻,提供溯源二維碼供客戶使用,與客戶進行生產加工交流等,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者應時刻把客戶的需求放在首位,生產加工成客戶喜歡、放心的安全蔬菜產品。
打造“蔬菜綠色加工產品”品牌有利于蔬菜加工產品的銷售,體現家庭農產合作社的生產加工優勢,增大其核心競爭力。
4 結論與展望
我國雖是蔬菜生產大國,但在蔬菜種植上還存在分散生產,合作社經濟組織缺乏規范的管理和運行機制等問題;另外,我國蔬菜加工業起步晚,加工產品單一,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低。因此,我國蔬菜生產加工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家庭農場合作社形式進行蔬菜“綠色化”生產加工,使得農民、合作社、企業結為一體,體現了農村發展綠色產業的優勢,改變了農村生產、城市加工的格局,是在現行分散家庭經營制度和傳統蔬菜生產加工產業經營模式基礎上的創新。
從目前蔬菜生產加工的情況看,家庭農場合作社在蔬菜的生產加工過程中,還存在難以管理、品質控制力較弱的問題。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完善蔬菜加工業質量標準體系,建立蔬菜農藥殘毒檢測體系,使家庭農產合作社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蔬菜生產加工產品信而有證。
[參考文獻]
[1]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EB/OL].新華社,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9/content_5366925.htm,2019-02-19.
[2] 皮向紅,金龍新,劉英,等.湖南蔬菜產業現狀調查及發展建議——以長沙、瀏陽等十三縣(市、區)為例[J].天津農業科學,2018,24(12):55-58.
[3] 楊龍,王永剛.基于食品原料安全的新鮮蔬菜質量控制研究[J].特區經濟,2018(08):73-75.
[4] A V Kozhemyako,T F Kiselyova,E A Vechtomova,E A Monastyrskaya,O V Mityakina.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Non-Waste Production of the Field Vegetable Processing[J].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9,224(1).
[5] Anonymous. Enabling integrated precision ag in processing vegetable production[J].Food in Canada,2019,79(3).
[6] 張學杰,王金玉,方智遠.我國蔬菜加工產業發展現狀[J].中國蔬菜,2007(4):1-4.
[7] 張思佩.昌樂縣凈菜加工現狀及對策[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
[8] 劉永杰.關于凈菜加工的調查和研究[J].農機與食品機械,1996(06):5-6.
[9] Hockdq6do8tqbm.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合同[EB/OL]. https://www.wenjiwu.com/fanwen/fizhnni.html. 201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