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阿妮 曹佛寶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部分大學生出現了一種以財富獲得和消費至上作為快樂和幸福源泉的現象。通過對物質主義概念的界定,分析部分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產生的個體與社會根源,從辯證的角度分析物質主義傾向對大學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并針對負面影響提出對策。
[關鍵詞]物質主義;財富獲得;消費至上;成因;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和消費品得到了空前的增加。社會財富追逐和消費本身成了部分人們追求快樂和得到滿足的手段,甚至當做人生幸福和終極目標來追求。這種思想由發達國家蔓延到整個世界,其中,年輕人的物質主義傾向尤為突出。
大學生正是處于人生觀、價值觀逐漸成熟的發展階段,對待人生的態度、個性心理特征和個人價值的構念在大學期間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甚至會顛覆以前的認識。大學生群體和整個社會一樣,物質主義傾向也愈來愈凸顯,談論和追逐功利、高消費已經不再是可恥的事情。那么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又會對大學生的人生產生什么影響?帶著這些疑問,通過文獻閱讀和梳理,進行深度訪談,分析和概括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產生的根源,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和人生的影響,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1 物質主義傾向概念
對物質主義的定義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從對待事物的一種反應,即態度的視角對物質主義進行定義。人們對待追逐財富、高消費等現象的反應和態度。這種對物質主義的構念是很容易產生的,普通人都能對物質主義現象做出好與壞、愛與惡等反應。二是從物質主義傾向的人格特征概括出定義,認為物質主義者極度重視物質并試圖擁有更多的財富,表現出較強的占有欲,不愿與人分享,小氣,并嫉妒比自己擁有更多財富的人,或嫉妒擁有自己無法獲得的某些東西的人。三是從價值的角度分析物質主義傾向,認為物質主義傾向是一種價值,指人們熱愛追逐財富和奢侈消費,并作為人生幸福和人生成就的目標。
2 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的成因
2.1 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的現狀
通過較大范圍的深度訪談,筆者發現,當代大學生具有較為顯著的物質主義傾向。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對待物質主義的態度較為開明。當被問及對待物質主義盛行時你怎么看時,A學生:“其實也沒什么,人們追求幸福和快樂沒有錯。” B學生認為:“高大上的東西自然就貴,這可能是品牌的價值,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給。”
二是追逐財富的心理較強。C同學說:“有了更多的錢肯定會更加幸福。” D同學:“我身邊很多同學畢業后都想經商創業,不愿意做領點死工資的工作。”
三是追求較高消費。大學生群體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家庭給予的生活費,兼職收入,獎助金。訪談發現大部分學生會滿額消費,不愿存錢,甚至通過借貸消費,如按揭購買較貴的手機等耐用品。
2.2 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的成因
2.2.1 家庭成長環境與條件。成長環境和條件會影響個人的人格特性和價值判斷,這一點得到眾多學者的證實。當成長中一些不良影響留下印跡,從而會使人一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些人往往把物質主義作為一種對不安全感帶來的心理痛苦的一種補償策略。家庭教育是產生物質主義傾向的重要原因。許多大學生產生妒嫉、消費中心等物質主義傾向的人格特征都是由于個體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偏差造成的。最典型的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父母獨斷型。由于父母長期的獨斷,孩子在物質方面的要求很少得到滿足,并時常感到壓抑和憤怒,從而在擺脫父母獨斷的大學階段,產生消費至上的觀念,作為對成長過程的一種補償。第二種,父母驕縱型。在這種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無節制的順從和寵愛,容易滋長孩子無理性,不健康消費理念的形成,為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的形成打下了基礎。家庭環境不和諧也是導致大學生出現物質主義傾向的原因。研究表明,在父母爭吵和家庭分裂環境中長大的比在完整家庭中長大的個體具有更加突出的物質主義傾向和強迫性消費行為。成長環境缺乏安全感也是導致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的原因。馬斯洛認為,個體具有安全需求,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會通過經濟成功來補償和表達。
2.2.2 社會因素。除了家庭因素外,社會因素也是導致大學生物質主義傾向的重要原因。首先,商業廣告的大量出現是形成物質主義傾向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西方經濟學認為,消費不僅受收入條件的約束,也受群體消費水平的影響,即消費具有模仿效應。最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激發了人們空前的財富狂熱,對財富的追求已經變成了大部分年輕人夢想。
2.2.3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也會導致物質主義傾向的產生,如消費的棘輪效應,個人享樂主義思想和物質至上的價值觀等。
3 物質主義傾向對青年學生的影響
物質主義傾向并非像大眾傳媒所宣稱的只有負面影響,其實,物質主義傾向既有正面性也有負面性。
3.1 正面影響
物質主義傾向會促使大學生朝更高的目標努力奮斗。根據滲溢理論認為,一個人的滿足感是根據所得到的效用與參考標準進行比較得出來的。一個具有較高物質主義傾向的個體,其生活標準和財富欲望都較高,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上進心,物質主義傾向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大學生樹立較高的人生目標,通過努力成就人生。
物質主義傾向者除了較強的上進心外,他們往往也具有較強的行動執行能力,不沉迷于聊聊我我。很多物質主義傾向的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社會,通過自身的能力掙得生活費,既鍛煉了能力,也為家庭減輕了負擔。
3.2 負面影響
相對于物質主義傾向的正面影響,其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物質主義傾向者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嫉妒心、不愿與人分享、貪圖享受,低幸福感,甚至構想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財富。具體到青年大學生身上,物質主義傾向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下:
3.2.1 同學關系不和諧。研究表明,大學生物質主義與孤獨感及其兩個維度均呈顯著正相關,即物質主義水平越高孤獨感越強。物質主義傾向者更加注重物質利益,不愿與人分享,在人際關系處理上,獨立自我的構念起了重要作用,依賴自我的構念越來越淡薄,因此,在校期間單純的同學關系受到了影響。
3.2.2 沉迷于物質消費、學習成績受到影響。物質主義傾向者往往存在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當經濟條件難以滿足時,物質主義傾向者心情受到影響,從而影響了學習。同時物質主義傾向者往往為了滿足高消費,熱衷于兼職,較少的時間用于學習,從而也影響了學習成績。
3.2.3 人格受到影響。物質主義傾向者熱衷與人比較,自尊心往往受到傷害。大學生是人格特征發展的成熟階段,長期的自尊心受傷,會影響整個人生的人格特性,從而影響到幸福指數。
4 克服物質主義傾向負面影響的對策
4.1 社會應弘揚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消除拜金主義、消費至上的不良風氣
近年來,社會上彌漫著一股拜金主義、消費至上的不良風氣。特別是一些文藝作品、相親選秀節目,為了突出眼球,不惜低俗化、功利化,對包括青年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造成誤導。因此,社會媒體應該主動承擔純化社會環境的責任,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4.2 學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生物質主義負面傾向產生的根源就是與主流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學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理應思考要塑造什么樣的人,怎樣塑造人的問題。因此,學校在做好知識教學的同時,應該努力探索一條引導青年學生樹立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和新模式。
4.3 家庭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
家庭是每個學子的溫馨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和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就是人格形成和發展。因此,家庭應該更加注重孩子的人格教育和熏陶,避免一些功利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影響孩子的成長。
4.4 青年大學生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健康人格
大學階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人格逐步成熟和穩定的發展階段,此時,青年大學生應該主動克服浮躁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摒棄不良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培養健康人格。
[參考文獻]
[1] Richins M L, Dawson S. A 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measurement.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2(19):303-316.
[2] Richins M L, Dawson S. A 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measurement.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2(19):303-316.
[3] 羅瑞奎.大學生物質主義、社會支持與孤獨感關系的實證研究.教育導刊[J].2019(08):38-43.
[4] 曾欣虹,陳飛.大學生網絡強迫性購物的調查研究.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J].2015( 01):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