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蓉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我國企業的組織形式和政府的管理模式也開始日益更新。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實現政企分離,促進企業管理模式的多樣化,能夠從更多元化的角度幫助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政府行為也需要在企業制度轉變的基礎上實行現代化管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同時,為企業的進步和政府職能的優化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研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政府管理現代化的措施。
[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管理;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F234.2 [文獻標識碼]A
在現代化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實行政企分離,企業能夠直接以法人的資格參與市場競爭,不僅能夠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價值,同時還能引導企業建立以市場經濟為核心的現代管理制度。基于此,企業體制的改革也必然會對政府的管理行為和管理模式提出全新的要求,使政府的管理職能逐漸適應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形勢,繼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1 政府管理現代化與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關系
正確認識我國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其不僅關系到國企是否能夠成長為經濟市場主體,市場環境能否完善等問題,還關系到我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政府管理現代化與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關系,既是相互獨立的,同時也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企業管理需要以政府的管理機制為依托,但并不能完全依賴于政府的管理手段;政府的管理也不能完全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標準。具體來講,現代企業的管理主要從經濟和行政兩個角度來進行,政府主要起到協調作用;政府的管理則需要企業與其他社會結構的積極協調和配合,力圖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更為有效的市場環境。因此,只有正確認識政府管理現代化與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關系,才能保障企業的長遠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
2 政府現代化管理模式分析
2.1 突出政府機構設置的專業化
以往的政府機構設置模式,存在辦事效率低、權責不清以及機構重疊的特性,只有進行職能的轉變,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的建設提供更為精準和有效的服務。具體來講,為了能夠促進政府機構設置的現代化,需要從三個角度來進行,首先,政府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需求,設置便捷的管理機構,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其次,政府機構需要不斷精簡,以最低廉的成本實現最優化的配置并進行最大限度上的公共事務管理工作;最后,應該保障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夠協調統一、上下一致,將以往的職能經濟部門轉變為現代化的行業或經濟實體,從而實現政企分開,保障權責分明,全面優化政府的管理職能。
2.2 促進政府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
從理論上來講,政府管理手段的優化配置,需要不斷吸取信息時代下科學技術發展和學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心理學原理、運籌學原理、系統論原理以及控制論原理等,以不斷豐富和充實行政管理科學理論。例如將激勵理論應用到實際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中,優化人員配置的同時,提升政府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在管理方法的更新上,也應該從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從原有的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方向轉變,轉變單一管理模式,并在合法合理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互聯網技術,創建現代化的政府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和企業的有效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2.3 保證政府行政人員素質的現代化
政府對企業或公共事務的管理,都需要人才進行操作,因此全面提升政府行政人員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具體來講,在對政府行政人員素質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下三點來進行要求和規范,首先應該促進其轉變思想,防止其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導致思想僵化,全面樹立市場經濟觀念。同時,要求行政人員要有效認識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并采取科學的方法對經濟市場進行宏觀調控,以促進服務的現代化和有序化。其次,要求政府行政人員要促進自身知識結構的更新。想要更好地體現政府的行政職能,行政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都至關重要。因此在素質能力優化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崗位和不同層次的行政管理人員,采取必要的能力培訓模式,使其掌握必備的市場經濟知識、行政管理專業知識、法律知識以及現代科學知識等,并能夠逐漸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主動學習計算機管理技能,繼而滿足現代化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需要 。
3 企業實行現代化管理制度的策略
3.1 轉換理念是前提
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企業存在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首先是受傳統思想影響的計劃管理體制;另一種是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化管理模式。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運行,大部分企業已經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中脫離出來,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適應現代化管理模式。但是還有部分企業,尤其是經營時間長的國有企業,依然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經營理念、經營模式以及營銷觀念上存在明顯滯后的趨勢。因此,為了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運行,并滿足政府現代化管理模式的發展需要,企業需要逐漸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調整產業結構,使企業本身成為經營管理的責任人、投資主體和決策主體。除此之外,為了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企業還需要根據市場變化的需求預測經濟市場發展的趨勢,關注成本控制準則、資金運營模式、營銷門路以及投資標準等,不斷提升企業的經營利潤,進而為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3.2 穩定管理核心是關鍵
企業在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下,主要是以實物形態為產業管理核心,管理者只要做好產品的制作、配給以及調度就能實現預先的經營效益。而且一旦出現虧損還能由政府出面補貼,極大程度地降低了企業建設的門檻。而現代經濟體制管理模式下,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都需要自己運行,整個產、供、銷以及物流過程都需要在合理的配置下進行并做好生產循環處理。而且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競爭壓力的逐漸加大,企業的經營發展所面臨的風險也逐漸增大,管理者必須要將傳統的生產任務轉移到流通、信息等任務上,穩定核心經營模式,并將資金、資產作為主線引入到經營活動的全流程當中,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3.3 健全秩序是保障
企業在制定現代化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需要在優質經營管理理念的有效引導下,保障各職能的有效發揮,并在協同合作的基礎上促進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具體來講,首先,企業應該制定適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以及企業經營效益的核心戰略規劃,包括新產品戰略,在一邊生產的過程中一邊制定物流規劃并預備研發下一代產品,提升產品生產的主動性和獨特性。
其次,企業也應該建立完善的反應機制。企業內部的領導班子和管理部門應該立足于企業全局發展的角度,并結合市場發展規律制定合理的宏觀管理政策,并能主動抓住企業發展和營銷的機遇,拓寬海內外市場的同時,以政策為導向,依據市場信息變動做好企業投資管理等工作,從而引導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
最后,企業也需要以市場為依托建立有效的營銷體系,其中包括市場營銷、廣告營銷以及售后營銷等,全面優化市場專員的營銷服務能力和市場信息搜集能力。企業各部門員工都需要將銷售作為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并組成一支健全的營銷服務團隊,將個人效益和組織效益以及企業整體發展效益結合起來,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營銷服務能力。
4 結語
在經濟市場逐漸發展和壯大的情況下,構建完善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并促進政府管理職能的現代化,能夠在穩定市場經濟秩序的基礎上,幫助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穩定市場秩序,促進政企分離,使企業的發展和政府的職能轉變更為優化,一方面為現代化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強化政府宏觀調控效率,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參考文獻]
[1] 孟齊,趙偉.國企資金集中管理制度及其借鑒——支付寶體系對國企資金集中管理的啟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1).
[2] 侯生明,王偉光,張瑞江,等.提升企業內部管理的制度流程優化與標準化管理[C]// 全國電力行業企業現代化管理創新5年經典案例集(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5年第一期增刊). 2015.
[3] 楊磊.論行政管理現代化及其與政治現代化的關系[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