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超
[摘要]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化,我國政府對貧困地區的財政扶貧力度不斷增大,但扶貧資金使用的亂象也不斷增多,制約了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運用田野調查方法,利用調查問卷對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發現在政府會計核算基礎、法律法規規范、社會公眾信息需求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從政府、法律、審計、公眾等層面,探討提升我國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812.8;F323.8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由于區位環境、資源稟賦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還有部分地區處于貧困線以下。為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11月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思想,并于2015年在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扶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增加扶貧投入,…”。其中扶貧資金作為扶貧投入的重要形式,近年來投入數量不斷增加,但與此同時,扶貧資金紊亂的現象也是只增不減,嚴重影響了扶貧的效果與效率。因此,需要提高政府扶貧資金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規范政府扶貧資金的使用,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
1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調查分析
為準確把握我國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問題,采用田野調查方法,利用問卷調查方法進行調研。調查問卷設計采用“問卷星”APP,并采用線上發放的方式,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基本情況調查;第二部分是對于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度與滿意度的調查;第三部分是對于政府在精準扶貧方面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和一些想法、建議的填寫。調查問卷的發放對象是面向全國各個地方的社會公眾,發放時長為2019年7月至9月;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55份。通過對收回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如下。
1.1 社會公眾獲取扶貧資金會計信息途徑分析
根據調查問卷,通過新型媒體獲得信息的約占50%,通過報紙獲取信息的約占35%,通過政府網站獲取信息的約占15%,并且通過新型媒體和報紙獲得的信息多數經過二次加工處理。這反映出我國民眾獲得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方面具有被動性,并且通過媒體獲得的信息不完整,說明社會公眾在獲取扶貧資金會計信息存在欠缺性與不完整性。
1.2 社會公眾對于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獲取途徑的全面性分析
通過新媒體途徑獲得信息的社會公眾中,有52%的人認為全面性較差;通過傳統媒介獲得信息的社會公眾中,有39%的人對信息全面性存疑;而對于官方媒介,約75%的人認為全面性較好??梢?,官方媒介仍然是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最佳渠道。
1.3 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中專業信息可讀性分析
根據調研,通過新媒體獲得信息的社會公眾中,有70%的人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專業術語有一定的理解;通過官方媒介獲得信息的社會公眾中,有47.37%的人對于專業信息是不理解的,說明官方媒介上會計信息披露中的專業術語相對較多。同新媒體與傳統媒介的通俗易懂相比,官方媒介雖然更加專業,但也造成社會公眾理解起來非常慢,甚至可能會讀不懂,弱化了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意義。
2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分析
2.1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全面
首先表現為政府對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廣度還是不夠大,現有的政府會計信息系統主要反映收支預算信息,不能全面反映資產、負債、現金流量等財務信息,也難以披露像扶貧資金這種非財務信息。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本身比較零碎,并且部分信息可能涉密,在信息披露過程中是缺少的。其次,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深度不夠。扶貧資金的重點在于扶貧項目及成本運行,只有對扶貧資金會計信息進行詳細、及時、公開的披露,才能更好的滿足公眾需要,并遏制扶貧資金紊亂、套取、截留等現象的發生。但根據調研分析,目前尚很難做到這一點。
2.2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可理解性有待改進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屬于專業信息,在披露過程中經常需要運用一些會計專業術語以及一些晦澀難懂的會計專業名詞,而我國民眾目前教育背景與知識背景程度是不同的,對于扶貧資金的會計信息理解的程度存在差異,影響到披露信息的效力,尤其是對于大多數農村老齡人甚至中老年人來說,對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幾乎是無法理解的。這就需要政府會計人員在進行財務報告編制、披露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時,對一些專業術語和專業名詞進行相應批注,爭取做到通俗易懂。
2.3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地區政府網站或扶貧辦網站上面雖然披露了精準扶貧財務信息,但多為簡略的介紹,并沒有相應的網絡下載鏈接與文件下載,信息使用者不方便利用披露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即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未完全實現共享。
2.4 政府與公眾對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重視程度不夠
政府扶貧資金是政府財政支出的重要部分,對其重視不僅應體現在扶貧資金的使用上,更應該體現在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上,不僅應表現在披露內容、披露質量,還需要更多的監督群體,使得扶貧資金能夠高效運行。
3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3.1 政府會計制度的自身存在缺陷
主要表現為預算體系的缺陷和會計核算基礎的缺陷。預算體系的缺陷主要表現為現行的增量預算的編制方法,該方法假定前提是所有的收支水平為合理,但該種預算編制方法無法有效控制無效開支,影響到扶貧資金使用效率。政府會計核算目前仍然是收付實現制,收付實現制能夠反映我國扶貧資金在既定條件下的預算收支情況,但對資金運行的動態性無法有效反映,尤其是一些跨期項目,很難將成本費用進行合理分攤。目前我國推行的政府會計改革雖然逐步引入權責發生制,但實施范圍仍不夠廣,并且暫時未運用于扶貧資金的會計核算。
3.2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公開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各級政府扶貧辦會計信息的披露參差不齊,追其原因就是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法律制約做的不徹底,沒有明確的法文來規定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以及內容的統一標準,在這種狀態下,相關的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必然會低。目前我國只頒布了《政府公開信息條例》,缺乏強大的強制力,而且在條例中并沒有明確的條文對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等進行規定。
3.3 社會公眾對于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需求的動力不足
需求和供給作為經濟學中的一組相對概念,有需求才產生供給。而目前公眾對政府扶貧資金的會計信息需求不足。一方面是社會公眾的監督意識淡薄,不善于利用公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進行相應的監督,缺乏主體意識;另一方面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需求主體較多,其各自的訴求不同,無法形成合力,從而無法更好地引導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供給。
4 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完善的對策研究
4.1 加快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和完善財務報告制度
從財務會計角度看,政府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應再引進權責發生制,使這兩種核算在互補的過程中發揮各自的正向作用,確保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政府扶貧資金所涉及的各會計要素的歸屬期間,來彌補收付實現制的不足。從財務報告角度看,財務報告能夠列報和披露相關會計信息,可以作為公眾獲取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我國實行的總預算會計只能反映政府的預算收支,不能全面的反映其他會計信息。所以,必須建立一套健全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
4.2 加強法律層面對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保障
目前我國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這一行政法規,其效力和強制力方面遠遠不及法律。因此,為了更好地督促和規范相關的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披露,就需要制定一部專門的法律來進行相應的監督,來不斷提高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保證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
因為法律具有很強的強制力和約束力,所以法律法規是完善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強有力的保障,通過相關法律可以提高有關部門信息披露質量。同時,在法律法規中對披露的方式、內容、時間以及程序等等進行規范,不僅可以為有關扶貧部門提供扶貧資金披露的標準,還能加強部門之間的可比性,真正能夠從法律意義上提高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的知情權、透明度。
4.3 強化政府審計的監督作用
目前,在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披露存在信息不對稱,需要一方面要加強相關信息的披露,另一方面強化政府的審計工作的監督作用。政府在披露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同時,一同披露審計部門的審計報告,可減少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搜尋和鑒別成本,并提高政府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質量,減少扶貧領域的貪污腐敗現象,為扶貧資金設計了一道“保護屏障”。
4.4 引入社會公眾監督和社會審計監督
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社會公眾對于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需求不足,這也使得政府在披露的過程中對于扶貧資金信息也披露不足。為了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不僅要從法律角度出發,還應當要從社會角度出發,從社會公眾自身出發,增強需求方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不同的信息需求者必需形成需求合力,聯合起來對信息供給者產生制約,這樣的信息傳遞方式也很容易被扶貧部門重視和了解。
為保證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可以在政府部門之外,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獨立審計,擺脫政府權力制約,以增強社會公眾對扶貧資金會計信息的信賴程度,并且多方的監督制約能夠使扶貧資金真正的在陽光下運行,提高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謝柳芳,韓梅芳.政府財政信息披露在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中的作用路徑研究[J].審計研究,2016(03):63-70.
[2] 姬文藝,宋玉麗,董雪艷,等.完善精準扶貧信息管理系統探析——基于山東省的調研[J].農業展望,2017,13(11):39-44.
[3] 謝柳芳,羅宏.政府信息披露提高國家治理效率的實證研究——以“三公”經費披露為例[J].財會通訊,2015(21):124-129.
[4] 謝柳芳,韓梅芳.政府財政信息披露在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中的作用路徑研究[J].審計研究,2016(03):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