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芳 寧夏 孔令孜 李小紅
[摘要]廣西是農業大省(區),但農業發展“大而不強”、“多而不優”,闡述了農業高質量發展對廣西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從推進生產高標準、實施綠色引領、積極打造品牌、強化科技創新、培育經營主體等方面進行具體對策研究,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頂層設計、評價考核、宣傳推介等保障措施。
[關鍵詞]農業高質量;對策;廣西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部門,必須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型經營轉向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廣西作為后發展地區,農業經濟及鄉村人口的比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發展仍處于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階段。如何解決農產品供給的數量和質量不平衡、農業生產的規模與效益不平衡、農業的生產與生態功能不平衡,如何滿足新時代人們對農業發展的更高要求,實現農業產業興旺發達,是廣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首要問題。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是破解廣西農業發展難題的關鍵舉措,是廣西“三農”發展的必由之路。
1 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思路
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把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益作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優化生產力布局,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產業水平,使農業、農村、農民協調發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全面發展。
2 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2.1 推進生產高標準
農業標準化既是產品質量高的首要前提、產業效益高的根本基礎,也是生產效率高的重要保證。農產品要從滿足“量”的需求向“質”的需求轉變,就要大力堅持生產高標準。一是加快完善全區農業生產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實施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堅持“無標制標,缺標補標,有標完善”原則,加快完善現有主要優勢農產品的標準規范,以指導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對有潛在優勢的品種體系,盡快組織制定配套標準;加強制定完善農業產后收購、儲運、流通加工、銷售的先進標準體系和服務規范。二是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龍頭帶動、農民實施”,依托各地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打造一批質量標準高、管理機制先進、功能示范作用強、品牌形象彰顯和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的種養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示范場(企業、合作社)、示范鄉(鎮)。三是注重將農業標準化與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生態環境建設等工作及項目有機結合,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2 實施綠色引領
綠色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根植綠色發展理念,用好廣西生態金字招牌,堅持綠色生態導向引領農業高質量,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一是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產方式,推進生態種植和健康養殖。積極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鼓勵使用農家肥、新型有機肥、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和病蟲害統防統治,推廣畜禽清潔養殖工藝和適用技術,從作物種植、后期管理、農藥化肥、飼料獸藥等方面實施綠色生產操作。二是加快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業廢棄物包裝回收和資源化利用,讓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成為常態,切實做到該減的減下來,該退的退出來,該治理的治理到位。三是增強全民生態環境意識和綠色生產意識,從根本上改善人為因素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切實走上綠色農業發展道路。
2.3 大力打造品牌
農業品牌化是促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廣西特色農業品牌優勢明顯,要充分發揮資源稟賦、環境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大標準化的基礎保障作用,突出區域農產品的差異化優勢,以特色塑造品牌的獨特性,以標準確保品牌的穩定性,推動品牌建設又快又好發展。一是打好品牌開發基礎。加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良好農業規范農產品的認證登記,推動具有一定規模、知名度和產業基礎的優質品種創建品牌,持續做大做強具有特色產業優勢的區域公用品牌。二是大力開發品牌內涵。打好廣西特色牌、富硒牌和長壽牌,突出品質、文化、地域特色,全力打造“桂”字號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提升廣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多種展會、推介會及大力實施“互聯網+”經營行動,探索品牌農業營銷新方式。四是加強支持與監督。政府應給予農產品經營主體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加入品牌建設過程中來,還應發揮監督作用,避免惡性競爭。
2.4 強化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一是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深入實施優質種業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桂系”品種,開展重大技術攻關,著力取得一批重大實用技術成果,以育種技術和生產技術提高農業土地生產率;加強適應廣西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和產業特點的農機研發,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精準化水平。二是創新延長產業鏈條。加強精深加工技術研發,重點加大廣西特色水果、蔬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畜產品和水產品等的開發力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三是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農業科技成果和農業生產有效結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示范平臺;建立多層次、多成分、多形式、多功能的農業推廣體系,不斷完善農業推廣機構運行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時效性。
2.5 培育經營主體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了市場與小農之間的平臺作用,為農業產業鏈主體提供紐帶作用。一是加大對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在產、供、加、銷等環節的稅收優惠、補貼和獎勵政策,激發經營主體的生機與潛力,提升規模經營水平,促進經營主體快速、健康發展。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鼓勵建立產業協會和產業聯盟。二是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價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擔保方式,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水平,適當延長貸款期限,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投放與支持力度。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村能人,形成專業化的隊伍,成為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力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3 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和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增強緊迫感和自覺性,把農業高質量發展納入年度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3.2 加強頂層設計
強化頂層設計引領,做實布局謀篇,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出大招、出實招,進一步明確重點任務的節點進度和年度目標,支持各地區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途徑。
3.3 加強評價考核
盡快建立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同時完善統計體系、績效評價體系,加大督查力度,出臺政績評價考核辦法,設立激勵措施,確保決策執行落實到位,促進目標任務有序推進。
3.4 加強宣傳推介
充分利用各類傳統和現代媒介,開設專題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成效,加強典型案例和經驗的及時報道,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參考文獻]
[1] 劉淑春.高質量發展的浙江實踐與啟示意蘊[J].治理研究,2019,35(01):55-63.
[2] 路馨丹,朱彧,萬靚軍.質量興農戰略下農業標準化問題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04):45-48.
[3] 張傳統.農產品區域品牌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5.
[4] 漆雁斌.把握加快推進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N].四川日報,2019-06-13(006).
[5] 信軍,鄭末,李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探究[J].農學學報,2019,9(07):87-90.
[6] 陳淑玲,侯代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與農村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19(07):30-32.
[7] 張九虎.上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上海農村經濟,2019(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