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玚 易永錫
[摘要]農民素質普遍低于城市居民,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從科學文化素養、學習能力、經營能力、戰略把控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農民素質偏低的表現以及與之相對應加強農民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教育;素質;城鄉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29[文獻標識碼]A
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差距被逐漸拉大,農村人口流失日趨嚴重,這又進一步擴大了城鄉之間的差距,阻礙了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享,共享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地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實現城鄉協同發展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其中城鄉一體化戰略是較為重要的一環,也是破除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有效途徑。而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農民的素質教育問題尤為突出,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
1 農民素質存在的問題
這里指的素質包括科學文化素養,學習能力,經營能力,戰略把控能力。這些能力不僅對個人來說十分重要,而且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樣至關重要。城市居民的綜合素質在總體上強于農村居民。究其原因,在于農民所受教育程度遠遠低于城市居民,農民很難獲得教育機會。雖然近年來農民的綜合素質有所提升,但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1 科學文化素養
這里指的科學文化素養,包括科學認知水平,及文化水平。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超過一半的農民受教育程度在小學以下,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79年。據調查,在廣東省農民中,31%只有小學文化。盡管在二十一世紀初的十年間,中國成功地將文盲人數降低了0.5億人。在較為貧困的鄉村,還有不少完全不識字的文盲。除此以外,農民的科學認知水平也很低,迷信的現象在農村十分普遍。據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2010)顯示,只有約3%的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這一數字在美國為25%。很少鄉鎮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中國公民的科學素養大概相當于發達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
1.2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個人發展中的重要一環。良好的學習能力可以讓個人不斷進步,而學習能力較差的人則容易停滯不前。農民的學習能力普遍低于城市居民。原因之一是農民的學習意識不強,這在農民中廣泛存在,大部分農民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即使接受了教育,農民也只是被動學習,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學習效率較低,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這是農民學習能力差的一個原因。其次,受到農村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民對學習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學習帶來的好處。這些問題阻礙了農民學習能力的提高,亟待解決。
1.3 經營能力
經營能力對于自身經濟水平的提高尤為重要。城市擁有現代化的經營方式和理念,采用科學的方法應對自身面臨的復雜境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許多企業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定位客戶,同時了解客戶需求;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雇傭職業經理人運營企業,最大程度上保證科學性。而在農村,大多數是一家一戶的小作坊式經營,不僅規模小,而且在經營理念上,基本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缺乏客觀依據,無法保證科學性。
1.4戰略把控能力
除了經營能力之外,戰略把控能力也是影響企業經營的重要因素。戰略把控能力代表著個人的大局觀,決定一家企業的前進道路是否正確??茖W大局觀的建立,應客觀分析自身所處境況,統籌兼顧,既要保證企業正常經營,又要考慮到企業未來發展,目光要長遠;既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產品的優劣勢,也要對市場有全面深入的掌握,認識要全面。要對市場規律有系統而徹底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把一家企業經營好。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部分農民思想相對狹隘,不敢大膽創新,在戰略把控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2 農民教育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農民素質還有許多方面亟待提高。城鄉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造成的。為此,對農民進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針對農民的特殊教育,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2.1 農民教育覆蓋面小,尚未全面普及
2012年開始,農業部開始在全國開展新型農民職業教育試點,一共有100個縣市入選。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骨干農民為培訓對象,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然而,其他未被選中的縣市,缺乏政策支持,沒有足夠的資金或者能力對農民開展教育。而美國在農民教育方面每年財政支出達到600億美元。為此,2019年2月農業部和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印發《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指出,要讓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隊伍不斷壯大,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0萬以上。2018年,全國農業戶口總人數約為5.6億,除去未從事農業活動的人口,也有2~3億。因此,可以說國家政策的覆蓋面還不夠廣,惠及到的農民還不夠多,中國農民教育問題任重道遠。
2.2農民教育體系尚未健全,缺乏經驗
我國開展新型現代化農民教育僅有幾年時間,還處于初步摸索階段,許多問題尚未明確。如,目前的政策文件只給出了指導性的規范,沒有具體針對農民教育的措施和方法。這需要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考量當地的農民及農業發展狀況,給出應對不同農民的相應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同時,目前的農民教育往往只重視對于農業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科學文化知識;注重農民經營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農民的精神健康等個人健康因素。在農民教育的績效考核方面,沒有明確的標準,這也是一個難點。
2.3農民自身的思想局限性
目前,絕大部分的中國農民所具備的農業基礎知識和技藝都來源于上一代,勤勞的中華民族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圈養家禽,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國人,并將他們在農業活動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足夠農民生存。但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理論更有利于農村的發展。美國學者西奧多·舒爾茲認為如果只是簡單地效仿前人耕種,那么無論多么辛苦,農民也只能勉強生存。許多農民思想不夠開放,囿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夠強,在接受新時代農民素質教育的時候表現出抗拒心理。因此,在給予農民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及心理疏導。
3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民素質教育改進的對策
針對上述農民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
3.1加大農民素質教育投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目前,面向廣大農民的素質教育僅限于全國一部分縣市,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農民未曾接受過培訓。政府應該增加對這部分農民的物質投入,與當地的涉農院校、農業企業、農技推廣機構等展開廣泛合作,在加大投入的同時,保證以最大效率提高農民素質。農民素質教育的進行離不開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增加對農民教育投入的同時,也要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修建鄉村公路,清潔廁所、清潔水源,保證基礎電力供應,只有在保證農民擁有一定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才能對農民開展素質教育。要將政策落到實處,對公職人員及收入進行公示公開,在最大限度上減少貪污腐敗,依據各地發展狀況,科學增加投入,擴大農民素質教育規模。
3.2完善農民素質教育體系,加強績效考核
各地政府因地制宜,要根據每個鄉村的實際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制定各自的實施方針,甚至根據每個農民的學歷或層次水平,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相關人員要明確職責,各司其職,要加強監督管理工作,建立相應規范,制訂具體實施流程,嚴格按照規范執行,做到科學化、規范化、流程化??冃Э己藱C制的建立是完善農民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要著力加強對相關人員的績效考核,以農民滿意度為基本指標,根據績效給予獎勵。并且做到實時反饋,盡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3打破農村傳統教育觀念,推進農村思想文明建設
農村的傳統思想已經嚴重束縛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在增加政府投入擴大農民教育規模的同時,應將農村教育思想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與物質建設協調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物質的建設能推動思想進步,思想的建設反過來促進物質社會發展。首先,相關部門內部人員要意識到思想建設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為農民作表率。其次,在鄉村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引導農民正確對待教育,重視教育。最后,給思想進步的農民予以獎勵,提高農民思想建設的積極性。
3.4發揚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鄉土文化,增強文化歸屬感
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不但要發揚城市的優秀現代文化,更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鄉土文化。在農民身上,有許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諸如勤勞、儉樸、真誠等優秀品質值得被發揚并繼承。同時,民間技藝在廣大鄉村隨處可見,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被保護并繼承發展。有關部門應大力倡導鄉村文化建設,在各大節日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并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政府與居民共同投入到文化建設中來,促進鄉土文化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喜文,賈兵強,向安強,等.我國農民教育的核心問題與時代需求——基于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培養視角[J].繼續教育研究,2009(07):22-24.
[2] 高書國,楊曉明.中國人口文化素質報告:從戰略追趕到局部超越[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 李桂文.鞍山市農民教育調查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6(08):18-19.
[4] 張雅光.發達國家怎樣培養新型農民[N].中國教育報,2008-11-18(1).
[5] [美]Theodore Sehultz.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