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萍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服務模式,并分析其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選擇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來本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53例患者,將其根據手術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接受圍術期護理服務模式,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服務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結果:研究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環境狀態、生理狀態以及社會關系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服務模式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后續的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研究思路。
【關鍵詞】 圍術期;護理服務模式;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生存質量
文章編號:WHR2019104072
子宮切除術在臨床婦科屬于較為常見的手術。隨著我國醫學研究和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切口較小、術后恢復較快,如果配合合理、科學的護理服務模式,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患者恢復[2]。基于此,本文將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53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不同的護理服務模式,旨在研究圍術期護理服務模式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來本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的53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的時間為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研究排除有手術禁忌證患者;合并其他肝、腎等臟器疾病的患者;精神異常無法正常交流的患者;對研究參與意愿度低的患者;臨床資料保存不完整的患者;不愿意參與研究或未簽署知情同意文件的患者。將53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的27例患者年齡33~64歲,平均年齡為(48.53±6.22)歲;對照組的26例患者年齡在32~65歲,平均年齡為(48.25±6.17)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在術前叮囑患者禁食12h并禁水4h,給予必要的術前消毒準備等。
研究組患者接受優質圍術期護理,具體為,1)心理護理:由于許多患者對自己的疾病認知較差,過度擔心手術對身體造成損傷,影響以后的正常生活,從而出現焦慮、擔心、緊張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了依從性和手術質量,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提高疾病的認知度。2)術前護理:患者在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首先要向其詢問是否有過敏史、既往史以及手術禁忌證,并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手術當天,與手術室護理人員做好相應的交接工作。3)術中護理:護理人員首先要保證手術室溫度和濕度適宜,進入手術室后要協助患者取正確、舒適的體位,并為其建立靜脈通道;輕聲安撫患者,為其講解手術室設備、流程、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等,避免患者發生應激反應,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4)術后護理:在術后,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取去枕平臥位,并保證其呼吸暢通;進行高流量吸氧;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的體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壓等,如出現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護理人員還要定期對患者的引流管進行查看,避免引流管發生扭曲或脫落,并保持引流管的暢通,同時詳細記錄引流量、顏色等。5)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期查看患者的切口是否發生滲血、滲液等,及時為其更換敷料,并協助患者更換體位,避免切口感染和褥瘡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選擇WHOQOL-100生存質量量表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判定,包括心理狀態、環境狀態、生理狀態以及社會關系。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各項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存在優勢,差異對比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由于切口小、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恢復快等優點,已經成為了婦科治療子宮良性病變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于患者對該手術的了解程度較淺,因此會出現焦慮、擔心、恐懼等負性情緒,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適當的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3-4]。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生理狀態為(59.29±5.76)分、心理狀態為(58.43±5.35)分、環境狀態為(58.73±5.28)分、社會關系為(59.78±5.83)分,而接受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研究組的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68.54±7.62)分、(68.57±7.32)分、(69.42±7.81)分、(68.71±7.55)分,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高,P<0.05。主要因為在優質的圍術期護理中,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能夠較好地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減輕患者內心的疑慮、擔心和恐懼,提高了其依從性;術前護理能夠避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發生不良情況,并且根據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評估結果,在手術時采取合理的應對方法;術中護理避免了患者發生應激反應,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術后護理提高了治療效果,并避免了術后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患者舒適度提升,對于護理服務較為滿意;并發癥護理有效避免了術后出血、切口感染或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促進了患者的恢復[5]。
綜上所述,圍術期護理服務模式對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而言,應用效果較為理想,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 沈志娥,劉銘,王楠,等.快速康復護理在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管理中的相關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7,20(09):1100-1103.
[2] 閆雪梅,馬衣努爾·托合提,王益蘭,等.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圍手術期患者護理結局及指標類目的構建[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12):902-905.
[3] 高宇,張金燕,劉冰,等.激勵式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患者圍術期焦慮情緒及康復情況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7,14(11):98-102.
[4] 吳麗芬,朱宇虹.加速康復外科在后腹腔鏡腎腫瘤剜除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08):985-987.
[5] 于美玲,徐麗麗.同理心護理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8,33(0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