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夢旭 青木 ●任重 柳玉鵬 ●本報記者 蘇靜
“中美貿易談判進入決定性階段”,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共同主持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開幕式。本輪高級別磋商定于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2019年開年僅僅一個半月,這已經是中美副部級以上官員之間第三輪面對面的貿易磋商了。“美國和中國尋求協議以防止貿易戰升級”,法新社14日報道稱,姆努欽周四早上離開酒店時對記者表示:“我們期待今天的討論。”據彭博社當天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考慮將提高中國輸美產品關稅的3月1日期限“延期60日”,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意味深長地回應稱,等到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之后,“會有一個更好的答復”。
3張合影凸顯細節
中美貿易談判最新一輪磋商14日在北京登場,劉鶴與萊特希澤、姆努欽共同主持開幕式。此次談判地點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華苑,會談開始前,劉鶴在芳華苑大廳迎接美方談判牽頭人萊特希澤和姆努欽。
據美國雅虎新聞網14日報道,3人在會談開始前特意拍了合照,而且是3人輪流站在中間位置,一共拍了3張。雖然是貿易戰的停戰談判,卻也體現中方對談判對手的尊重,向外界釋放出談判無須針鋒相對、該有的禮儀還是要顧及的信號。報道還稱,“魔鬼藏在細節里”,就連合影都顧及細節,可見中方對談判已經做好十足準備。
“這個細節體現了中方對美方的尊重”,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更多是一個外交技巧上的安排,但體現了東道主的良苦用心,希望美方能理解這個良苦用心。
“中美貿易談判進入決定性階段”,德國《世界報》14日稱,兩國間最新一輪經貿高級別磋商正式登場,目標是為世界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協定設定基準。這已經是新年以來雙方副部長級以上官員第三次面對面磋商了。1月7日至8日,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率領美方工作組訪華,“與中方工作組就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重要共識進行積極和建設性討論”。第二輪是在當地時間1月28日,離中國春節只有一周的時候,劉鶴率領高規格中國代表團,風塵仆仆趕赴華盛頓,于1月30日至31日期間與美方進行貿易磋商。而此次美方代表團從本月11日,即大年初七就陸續抵京,代表團規模之大、級別之高引人關注。
在14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媒體爭相詢問中美此輪高級別磋商情況。高峰回答說,磋商正在進行中,“有關磋商的確切情況,我們會及時向大家進行通報”。
《紐約時報》14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談判代表此次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立一個“自動關稅機制”,如果中國對美出口仍然在增加,那么就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美總統財長都發積極信息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3日在白宮對記者表示,他的政府派出了一個“規模龐大、非常有才華的團隊”,現在正在中國就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進行磋商。他還寫道:“我們將拭目以待,但我認為目前進展很順利。他們對我們表示了極大的尊重。”
周三早些時候,姆努欽在北京被問及會談進展情況時也對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進展順利。”姆努欽和萊特希澤是12日抵達北京的,11日兩國已開始副部長級會談。
此前,特朗普曾威脅稱,若雙方無法達成貿易協議,將從3月2日開始把逾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關稅稅率從10%提高至25%。但特朗普近日表示,如果與中國的談判進展順利,他對延長休戰期限持開放態度。彭博社14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如果美中貿易談判接近達成協議,特朗普考慮把提高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的最后期限延長60天,以便給予兩國談判人員更多時間。白宮發言人桑德斯13日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們將拭目以待,看總統是否會改變最后期限。”她還提及兩國元首會晤的可能性,稱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將是一個很好的地點。“最終需要特朗普總統和習主席坐下來,面對面地解決這個問題,并達成最終協議,因為他們是唯一能夠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人”。美國農業部副部長肯斯奇13日也透露,兩國元首預計將在“3月的某個時候”會晤,但具體日期尚未確定,“希望他們能夠會面并達成協議,農業必須是協議的一部分”。
樂觀期待占了上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中國海關總署網站14日發布了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1月出口總值同比增長9.1%,這一強勁表現令經濟學家感到意外,認為中國經濟“可能比預期更好”。“當前,中美兩國談判代表正就解決貿易爭端進行磋商,投資者對兩國達成協議的樂觀情緒一直在上升”。
《洛杉磯時報》13日評論稱,來自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主要財經官員于14日和15日會晤,試圖阻止貿易沖突升級,這種沖突顯然已經損害了公司和消費者的利益。中美兩國公司都受到華盛頓關稅政策和中國采取的報復性措施的打擊。白宮關于本周貿易談判的評論有助于緩解市場的不確定性。經濟分析師認為雙方最終將敲定一項協議,以滿足美國在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上的關切。出于對雙方能達成協議的樂觀期待,14日,國際油價連續第三天出現上漲。
“中美需要一個現實的協議”,德國新聞電視臺14日稱,通過貿易戰,特朗普已經明白,貿易保護主義不僅傷害別國,也傷害自己。現在,兩國都非常期待達成協議。很顯然,這一協議不會是一個完美的協議,但必須是一個現實的協議,讓兩國重新走上貿易合作之路。
《紐約時報》13日則稱,即便是一份“能簡單掩蓋兩國之間分歧的臨時協議”,也可能對中國政府和特朗普都有利,前者正在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后者經歷了一連串政治挫敗后,希望能夠宣告這項勝利。但談判面臨巨大障礙,包括如何落實中國早些時候的承諾,以及中國官員是否會在保護知識產權、停止強制轉讓美國技術等問題上做出進一步承諾。盡管兩國之間看似分歧很大,但一些專家認為,如果雙方就協議如何執行達成一致,則有可能取得很大進展。
華盛頓的影響力和北京的抵抗力,哪個更強?
“美國和中國尋求協議以防止貿易戰升級”,法新社14日報道稱,姆努欽周四早上離開酒店時對記者表示:“我們期待今天的討論。”報道稱,隨著中國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以及全球市場的低迷對特朗普及其經濟團隊構成挑戰,雙方對達成貿易協議的期望都有所增加。
不過,英國《經濟學人》14日指出,盡管中美貿易磋商出現進展跡象,但彼此的認知差距還很大。去年美國官員來北京磋商時,“他們內部斗爭的激烈程度甚于對華作戰”,他們無法就誰來主導談判以及達成何種目標達成一致,非常不專業。而這些官員當中很多人本周再次來到中國磋商。如今外界普遍預期,雙方可能接近宣布貿易和平,或者至少將休戰延期,而兩國已開始討論新的“習特會”。關鍵問題是如何判定中國履行諾言,如果做不到,美國怎么辦?
“哪個更強?是華盛頓的影響力,還是北京的抵抗力?”俄羅斯《高加索先鋒報》14日稱,對于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目前美國領導人的表態和美國市場的反應都表明對談判取得成果持樂觀立場。是美國率先打響貿易戰,但現在他們尋求與中國達成協議。雖然美國的實力強于中國,但很難說美國的影響力和中國的抵抗力哪個更強。與貿易戰剛開始時相比,現在越來越少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會受到嚴重傷害,或做出重大讓步。在貿易戰結束后,中美應該變得更加平靜,以解決雙方間的分歧。當然,單靠一份協議無法解決所有爭議。即使達成協議,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也有可能發生變化。如果未能達成協議,兩國還會繼續磋商,并期待另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