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帆
最近,筆者應邀到菲律賓最大的國立大學菲律賓理工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演講,主題是菲律賓的中國新移民。演講之前,筆者的菲律賓華人朋友對講稿內容反復修改,甚至一度建議筆者不要談論任何與中國公民的負面行為有關的話題。考慮到菲律賓理工大學的背景----據說該校學生的民族主義情緒非常強烈,筆者因此做好了應對尖銳提問,甚至受攻擊的準備。然而,盡管筆者在演講中提到了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以及中國人在菲律賓非法從事網絡博彩等負面事件,但菲律賓學生的提問居然無一關注此類問題,他們更多關注到中國留學、“一帶一路”、到中國經商等問題。
坦率地說,自2018年以來,菲律賓社會對中國的觀感有所下降,這是我們有必要加以重視的。據菲律賓移民局統計,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有244萬中國大陸居民入境菲律賓,入境年增速自2016年以來保持在50%以上。受中國公民大量涌入,尤其是網絡博彩業的泛濫,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的影響,以及一些中資項目與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在反對派政治家別有用心的鼓噪之下,當地民眾就有可能把不滿的矛頭對準中國。
當地媒體鋪天蓋地的涉華負面報道也造成了很大影響,這些報道主要涉及中國公民在菲律賓從事非法網絡博彩、非法零售、非法用工等問題。往往一個小小的孤立事件,在媒體的鼓動和傳播下會得以放大。這其實更多反映了菲律賓社會的一種不信任感,而這種不信任感又源自阿基諾三世時期的中菲南海爭端。但另一方面,菲律賓民眾對很多涉華事件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們往往會受到媒體報道的鼓動和誤導,甚至將菲律賓自身在決策過程中的問題歸咎于中國。
此外,菲律賓反對派出于政治目的,對一些涉華事件做無底線的抹黑、污蔑以及惡意解讀,也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菲律賓民眾。比如自2018年以來,菲律賓不斷抓捕非法從事網絡博彩的外國公民,其中也包括不少中國公民,菲律賓反對派將菲非法網絡博彩業的井噴視為杜特爾特總統奉行對華友好政策的惡果,而其實中國公民大量涌入菲律賓從事網絡博彩業,發生在前任阿基諾三世時期。
遺憾的是,在互聯網時代,由于傳播渠道的多樣性以及便捷性,普通民眾掌握的信息有限,他們往往基于樸實的情感,選擇對媒體報道的盲從。不過,據筆者在菲律賓的田野調查以及與菲律賓人的交往實踐,兩國民眾之間的正常交往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中菲兩國之間的這些零星插曲,盡管短期之內在菲社交媒體上掀起一定程度的“厭華”情緒,但其實對普通菲律賓人的影響有限。后者也許在飯后茶余以此作為談資,但永遠不缺乏故事的菲律賓政壇將會迅速淹沒此類事件帶來的沖擊。盡管如此,據筆者近期在東南亞幾國的調研,我們確有必要對中菲社會層面的交流往來情況予以重視。▲
(作者是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