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編者按: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芬太尼類藥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對這一需要“全球管制的麻醉藥品”,美國要做的還有很多。今年1月底,美國海關和邊境管理局在亞利桑那州美墨邊境一個口岸查獲一批次藏在貨運黃瓜中的芬太尼類物質——約115公斤的重量被美國媒體形容為“打破紀錄”。但有意思的是,據美聯社2月10日報道,美國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紐約州聯邦參議員舒默計劃提交一項被稱為“芬太尼制裁法案”的議案,有意把美國濫用芬太尼的“責任”推到中國身上。對類似無端指責,中方多次予以回擊。《環球時報》記者12日采訪了中國國家禁毒辦、公安部禁毒局禁制毒品處處長于海斌和公安部禁毒情報技術中心副處長、國家毒品實驗室博士花鎮東,聽他們講述芬太尼的前世今生和中國為管控芬太尼做出的努力,并希望美國能找準自身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
1芬太尼,全球管制的麻醉藥品
環球時報:芬太尼是一種什么物質?花鎮東:芬太尼是一種化學合成的阿片類藥物,可作用于生物體內阿片受體,產生麻醉和鎮痛作用,其效果可達嗎啡的100倍。芬太尼常用于中到重度疼痛治療,現已被廣泛應用于手術麻醉誘導、緩解癌痛和術程疼痛,目前是全球管制的麻醉藥品。通過簡單修飾芬太尼化學結構上的某個原子或基團,可以得到結構類似、作用相近甚至更強的類似物。由于該類物質能產生欣快感,常被作為毒品濫用,其成癮性和依賴性很強,戒斷很難,大劑量使用還可導致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目前,全球已查獲作為毒品濫用的芬太尼類物質有數十種,潛在的類似物數量可能高達成千上萬種。
環球時報:芬太尼是怎樣被發明出來的?據了解,芬太尼類物質大多是從歐美發達國家實驗室中研發出來,其深加工環節和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這些國家。是這樣嗎?
花鎮東:芬太尼是1960年由比利時結構活性藥理學家保羅·楊森首次合成,然后在自己成立的比利時楊森制藥公司生產上市,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起在歐洲被廣泛使用。1968年,美國批準芬太尼用于醫療用途。1974年,我國批準生產醫用芬太尼。1976年,比利時楊森制藥公司研發合成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兩者于1983年在荷蘭正式上市后,又于1984年、1987年分別在美國上市。1996年,英國葛蘭素威康公司研制合成了瑞芬太尼,并于當年在美國最先上市。由此形成了目前國際社會普遍用于醫療用途的4種芬太尼類藥品。▲
2濫用芬太尼,美國要怪自身
環球時報:芬太尼類藥品在全球的合法制造和使用情況如何?
于海斌:由于芬太尼類藥品合成方便、效果良好,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合成阿片藥物。聯合國允許醫用的芬太尼類藥品有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4種,我國作為藥品批準上市的只有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3個品種,阿芬太尼尚處于藥物研發階段。國際上常用的劑型有注射劑、透皮貼劑、舌下片劑、鼻腔噴劑等。為防止流弊造成濫用,我國批準上市的只有注射劑和透皮貼劑兩種。據國際麻醉品管制局統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芬太尼類藥品生產國和消費國。2018年美國申報芬太尼類藥品配額1.19噸,當年我國的產量只有50.03公斤,并從比利時和德國進口少量制劑,國內合法醫療年消費量近30公斤。
環球時報:美國大規模濫用芬太尼類物質現象在其他國家是否也存在?造成美國現狀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于海斌:據統計,2017年美國死于吸毒和藥物濫用的人數高達7.2萬人,其中以芬太尼類物質為代表的合成阿片類藥物致死人數達2.9萬人,同比增長45%,遠超海洛因及其他毒品。除美國外,加拿大、英國等國家也存在芬太尼類物質濫用嚴重的現象,但濫用人數和吸食過量死亡人數遠低于美國。美國爆發芬太尼類物質濫用危機,其自身因素是主要原因:一是傳統使然。美國人有使用阿片類藥物的習慣,占世界人口總數5%的美國人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二是利益驅動。大型藥企為維持可觀經濟利益,資助專家有傾向性研究得出阿片類藥物無害的結論,藥店大力兜售、醫師濫開處方,形成完整利益鏈條。三是監管不力。美政府對處方藥管制失控,濫用者跨州開藥和醫生重復開藥無從監管,醫療渠道流弊突出。四是文化導向。美國內自由主義思潮泛濫,將吸毒與“自由”“個性”“解放”等標簽掛鉤,政府對毒品危害宣傳不多,毒品管制效果不佳,現半數以上州又實行了“大麻合法化”。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美國大規模濫用芬太尼類物質問題。▲
3全球管制芬太尼,中國最嚴
環球時報:中國目前有芬太尼類物質濫用的情況嗎?
于海斌:目前中國國內尚未發現成規模濫用芬太尼類物質現象,也沒有發現因吸食芬太尼類物質致死案例。我國對芬太尼類藥品管理極為嚴格,已上市的3種芬太尼類藥品均已列入麻醉藥品目錄,生產實行總量控制和年度計劃管理,國內流通由3家全國性麻醉藥品批發企業統一采購、經區域性批發企業直接進入醫療機構,使用實行醫生處方和患者實名登記制度,形成全流程可追溯的閉環管理。5家合法生產企業均通過了國家藥監局GMP認證,內部安全管理體系完善,人防、物防、技防設施健全,在生產、儲存、銷售和運輸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迄今未發現芬太尼類原料藥、中間體和成品在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流弊的情況。
其中2家企業有少量芬太尼類藥品制劑出口,年出口量以原料藥計不超過300克。每筆出口均獲得了國家藥監局核發的準許證,并主動加強客戶甄別、通關辦理、終端流向核查等,未發現出口的芬太尼類藥品在進口國或第三國流弊的情況。中國從未向美國出口過任何品種和劑型的芬太尼類藥品。可以說,中國是全世界對芬太尼類藥品管制最為嚴格的國家,至今沒有發現1克流入非法渠道,更不可能進入美國國內。
環球時報:中國目前是如何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管控的?
于海斌:為防范不法分子非法加工芬太尼類物質,近年來,中國禁毒主管部門積極采取基礎調研、科學研究、立法管制、打擊整治等措施加以應對。
具體來說:一是加強品種列管,先后列管國際社會普遍關注、濫用較為嚴重的25種芬太尼類物質及其2種前體,超過了聯合國管制的21種。二是加強網上監管,部署各地加強對重點醫藥化工類網站的巡查監控,及時刪除芬太尼類物質購銷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聯絡交易。三是加強情報分享,及時收集并與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分享芬太尼類物質走私販運情報線索。近兩年來,中方已向美國通報400余條求購芬太尼等毒品線索。四是加強查緝攔截,及時向有關部門和重點地區通報有關情況、預警流失趨勢,部署各地嚴密監測,加強對物流寄遞業的巡查管控和對可疑樣品的收集分析,會同海關、郵政部門對寄往美國的郵包全面落實“三項制度”。五是加強專案偵查,對條件成熟的情報線索作為公安部毒品目標案件進行督辦,與美國緝毒署、移民海關執法局等緝毒執法部門開展聯合偵查,嚴厲打擊制造和走私販賣芬太尼類物質犯罪活動。▲
4
美國要對癥下藥更要開放合作
環球時報:在中美禁毒合作中,查獲芬太尼類物質的情況如何?
于海斌:中國國內確實發現了幾起非法加工和走私芬太尼類物質案件。這些都是個別不法分子應美國、英國等國外毒販訂購要求,研制加工中國政府當時沒有管制的芬太尼品種,然后通過郵包快遞方式走私出境。他們是中國緝毒執法部門打擊的重點對象。中國政府一直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本著高度負責任的態度與包括美方在內的各國緝毒執法部門開展合作。中國公安部禁毒局與美國司法部緝毒署、國土安全部移民海關執法局等部門合作關系良好。截至目前,中美兩國共聯合偵破芬太尼類物質犯罪案件數起,繳獲芬太尼類物質數十公斤。2018年,中國公安部禁毒局2次派團赴美國調查取證,得到美國緝毒署、移民海關執法局的大力支持,取得良好效果。
我們注意到美國最近連續查獲兩起毒品走私大案,特別是美國海關和邊境管理局在一批從墨西哥運往亞利桑那州的農產品中查獲約115公斤的芬太尼類物質,美國媒體說“創了紀錄”。中方對此表示祝賀。
環球時報:美方是否向中方提供過確認來自中國的芬太尼類物質樣本?
花鎮東:截至目前,中方尚未收到美方查獲確認來自中國的芬太尼類物質樣本。
中方一直本著高度負責任態度,積極主動加強與美國緝毒執法部門合作,向美方提供了中方繳獲的芬太尼類物質樣本。中方希望美方今后也能提供相關樣本,分享芬太尼類物質檢驗鑒定技術和數據譜圖,交流現場查緝技術和設備,以便進一步加強雙邊緝毒執法合作。
環球時報:中方怎么看美國某參議員提出的“芬太尼制裁法案”?
于海斌:我們也注意到有美國國會參議員計劃提出“芬太尼制裁法案”的報道。每個國家都有權制定本國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案都是國內法,不能用國內法干涉國際事務。我認為,美國如果想要真正解決其芬太尼類物質濫用問題,第一要務是弄清楚造成其國內芬太尼類物質大規模濫用的原因、濫用人群、芬太尼類物質的來源和走私販運渠道等情況,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方能見成效。美國個別參議員提出所謂的“芬太尼制裁法案”,企圖對別國企業和個人進行制裁,這種做法有回避本國問題、轉移本國矛盾之嫌,更無助于該問題的解決。
禁止毒品走私販運,各國都要負起責任。美國在禁毒方面起步較早,相關舉措也較為成熟完善。中國在此方面起步稍晚,也深受其害。中國一貫嚴格遵守聯合國三大禁毒公約,堅決奉行厲行禁毒原則,逐步探索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綜合治理”“預防為本”“四禁并舉”的禁毒政策。堅持從宣傳教育、預防濫用、戒毒康復、行政監管、執法打擊等多方面入手,綜合施策。特別是中國對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實行全流程、閉環式管理,加強對醫生處方權的監管,有效防止了合法藥品流弊造成濫用。中國所采取的這些措施對美國同行應該有一定借鑒意義。
花鎮東:我還想補充一點,建議美方加強對本國芬太尼類物質的源頭排查,摸清本國基本情況,同時也對中國等相關國家開放情報和數據,大家攜手共同應對這一問題才是真正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