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科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環境工程系,湖南 長沙 410004)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湖南省教育廳也在2018年啟動了高職高專“雙一流”建設計劃,制定了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雙一流”建設特色項目建設實施方案。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既是卓越職業院校和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計劃升級,又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預備,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近期公布的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一流特色專業群立項名單中,本院生態環境工程專業群順利入圍[1]。專業群的建設要求深度融入節能環保產業鏈,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整合教學資源[2]。其中,課程建設與改革是專業群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作為本專業群的核心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培養學生對常見污水處理工藝進行分析、設計的能力。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本文以雙一流特色專業群建設為背景,以水污染控制工程為例,對課程建設和改革的路徑進行了分析探討。
一流專業,應當培養出行業內拔尖的人才。“職業性”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顯著特征,作為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應當以環保行業需求為導向,對接職業崗位能力發展要求,并將職業崗位標準引入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以設計、運營、管理、咨詢等技能培養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
環保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學校應當根據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結合企業用人需求特點,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作為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需要在充分開展企業調研的基礎上,確定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以及考核評價體系在內的課程標準,與企業的選人用人有效對接,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就業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還要與企業建立常態化的聯系協調機制,對課程標準實行動態優化調整。
在傳統校園內的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構建以“現代學徒制”為代表的校內校外聯合培養模式[3],特別是以環保職教集團為基礎,加大工學結合力度、深度,提高企業積極性,最終為行業、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環保人才。
一流專業,應當具備領先的教學條件。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建立配套的實訓教學平臺,如果單純依靠學校的力量,在平臺仿真程度和資金投入上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因此,學校需要與企業互聯互通,以生產實訓平臺為目標,建設適應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學、實踐、研發”一體化平臺。例如,環保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研發優勢或項目需求,建立特定污水處理實驗室,讓學生、教師、企業人員有了共同交流、學習、提升的機會。依托一體化實訓平臺,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學生可以在真實的生產項目或工程實踐的情境中學習,教師可以開展科研實驗探索問題解決措施。這樣不僅促進了人才培養,提升了教師實踐能力,也為解決企業生產問題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從而實現學校、企業的共贏發展。
一流專業,應當具備雄厚的師資支撐。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應,教學團隊的培養也應當注重應用、實踐能力的提升[4]。
專任教師在完成常規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應當根據自身技術特長,聯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熱點,深入環保企業、深入環保項目,將理論教學與項目實踐有機結合,切實提高自身解決環保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打好碧水保衛戰,作為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專任教師,可以從黑臭水體治理、湘江重金屬廢水治理、氮磷廢水治理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咨詢,達到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的目的。
通過行業講座、骨干教師跟崗訪學、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年輕教師一幫一等途徑,拓展專任教師視野,吸取兄弟院校相近專業的優勢經驗,及時了解掌握行業動態,在共享、互助中實現教師素質的快速提升。
在與工程實踐聯系緊密的教學單元,特別是涉及儀器、設備、構筑物結構等問題的時候,校內專任教師由于工程經驗的欠缺,可能存在講授不夠深入的現象。因此,可以拓寬教師選擇途徑,通過吸納相關環保公司的工程師、技術負責人作為校外專家參與教學,有效充實現有專任教師教學團隊。另外,在教學方式上,可以通過適當的企業現場教學或者專家視頻直播連線等實現教學目的。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培養新型創新創業人才已經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創新創業教育應當貫穿于水污染控制課程的學習中,特別是要與實驗、實訓教學環節有機結合。作為專任教師,應當結合專業知識和特長,積極指導學生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以創新創業實踐帶動自身綜合能力提升。
一流專業,應當能靈活應對挑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著教育教學方式的轉化。在“互聯網+”時代,僅僅依靠傳統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屏幕華和碎片化已經成為一種新型學習模式[5],并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這一挑戰,在水污染控制課程的教學中,應當用開放、積極的心態擁抱信息技術,擁抱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心設備、新形式。應當將教學方式由“單向傳授”向“互動”教學轉變,特別是基于課程特點開發出一系列包括慕課、微課、flash動畫等教學資源的在線精品課程資源。例如,可以依托云課堂智慧職教、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等平臺,充分利用平臺線上已有的精品教學資源,并結合自身特點和條件進行課程開發,打造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
一流特色專業群的建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改革,需要從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平臺建設、教師團隊培育、新興技術運用等方面全面展開,為培養出環保行業一流應用型人才的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