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李 峰,馬 健
(平陰黃河河務局,山東 濟南 250400)
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技術要求較高的系統工程,基層單位防汛在建設中要立足本單位實際,注重經濟、實用、高效,高起點建設,高水平設計、高技術配置。要以打造黃河信息化高速公路為基礎,對網絡進行戰略性調整,加快對現有網絡的改造、優化、升級,加大對移動終端及無線傳輸技術的應用,使網絡信息化逐步演進成為一個融數據、語音、圖像為一體,靈活互通、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集合體。
信息存儲、處理、傳輸技術構成了信息技術的主體,也是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條件。防汛信息化要建設成為以豐富的防汛基礎信息資源、先進的科技信息技術、發達的信息技術產業手段和完善的防汛信息咨詢服務為標志的成熟的防汛信息產業鏈,當前防汛信息技術的發展,勢必將引起水利事業向現代水利發展和變革。
目前,平陰黃河河務局配備標準化機房一處,建設完成全局各部門的綜合計算機網絡布線,配備了多層網絡交換機、防火墻、協議綁定器等設備,開通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局域網,實現了聯通寬帶專線配合微波專線通信的雙保險。各職能科室計算機通過專網與上級部門的連通,構成了完整的防汛網絡系統,通過電子政務專網實現網上信息查詢、公文流轉、文件傳輸。配備視頻會議系統,實現黃委、省、市、縣局四級河務部門視頻通信。
規劃工作是現代信息化工作的基礎,極其重要。目前,規劃工作一直是薄弱環節,雖然建成多種決策支持系統、水情自動化測報系統、防汛網站和水雨情查詢及會商網站等防汛應用系統,但各業務系統功能單一、數據分散,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大多服務于單一業務。有關數據信息量巨大,但由于相互封閉,導致數據質量差,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已建系統間的信息交流、同步工作不能有效完成,數據更新維護管理滯后問題也不容忽視。
目前,正在運行的部分防汛信息采集、處理的平臺,各種信息管理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的功能有待逐步調整和完善。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跨平臺間綜合數據庫數據無有效鏈接。如必須在各信息管理系統之間轉換才能獲取足夠資料,操作步驟繁多。同時,與氣象、交通等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尚未實現數據交換,無法為業務系統提供全面、專業、權威的數據支撐。
目前,多數基層單位對防汛搶險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高度重視,反而忽視信息自動化軟件及設備應用人員的培養,難以適應現代防汛應用工作的需要。
現在尚有一些信息化建設因缺乏穩定的資金支持,導致部分項目最終“半路夭折”,基層單位信息基礎站點覆蓋盲點多、信息采集和傳輸手段普遍落后的問題。部分重點防洪段、防洪對象仍然存在自動監測缺失現象,建設年代較早的監測設備本身自動化程度不高且已老化嚴重。由于防汛信息化程度較低,防汛調度尚處于電話值班、人員輪崗等傳統模式,需要人員在一線頻繁奔波,耗時間費精力,制約了防汛調度的時效性。
嚴重滯后于當前社會廣泛應用的大數據、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計算機應用大多只局限在對數據錄入、讀取上。水文測報、通信聯絡相對薄弱,基層仍采用人工水位觀測,自動水位觀測并未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人工水位觀測的負擔。防汛數據豐富程度不夠且未制定標準,不利于數據內外共享,不能滿足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決策支持系統計算、推演需要。
堅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管理”的基本思想。按照制定的統一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加強深層次的調查分析研究,綜合考慮,長遠規劃,科學地編制好防汛信息化規劃,杜絕低水平開發和重復建設。統籌做好各系統之間的綜合信息調用,避免系統重復建設的現象。必須由業務主管部門進行協調,將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準確、權威的數據庫,各系統之間實現完全的資源共享。防汛信息系統龐大復雜、分布較廣,其建設、使用、維護維修、安全保護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精通信息技術和掌握現代水利知識的技術人員,注重培養具備計算機專業技能的管理人員來規范管理。
加強基層單位防汛信息化建設是科技治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治黃工作改革的重要內容。利用目前已有的計算機技術、大眾網絡資源,通過防汛辦公信息化建設,加速信息的運轉流通和有效利用。提高對決策分析系統的基礎信息利用,使計算機系統建設從數據使用階段上升到信息資源綜合利用的高度。通過配置大數據、輿情監控等軟件,及時了解掌握廣大民眾的關注焦點和一些常規渠道難以及時掌握的有效信息,提早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來回應公眾的關注,把握輿論導向,防止輿情發酵,變被動為主動。
人才是信息化工作的關鍵,加大對單位內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如組織熟悉計算機應用的高學歷水利技術人員從基礎開始廣范地進行傳感微電子技術、3S技術、現代通信網絡技術、虛擬數字模擬技術、基礎數據庫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等各方面的培訓。同時引進和補充專業基礎好、業務水平較高的技能人才,充實防汛信息化建設人員隊伍,為管理好防汛信息化網絡系統做好各項工作。培養技術精、業務勤能夠跟蹤系統內先進水平并加以利用開發、掌握信息系統應用開發技術并能靈活運用、精通信息系統管理、熟悉水利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質、復合型、實用型的專業人才隊伍,滿足防汛信息化和管理的需要。
由于基層單位負責防汛的河段戰線長、信息量大,相當多的信息源分布在黃河岸邊的工程中,信息的采集有相當難度,所以要加大信息自動化建設投入。在當今信息化發展格局下,發展移動端是必然趨勢,各種技術的發展也為發展移動端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中,也應該及時引入并擴大移動應用技術,在進一步完善固定終端的同時,及時推出移動端,充分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便于攜帶的工具,實現隨時查、報相關信息的功能,以滿足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工作的需要。
基層單位作為防汛搶險、防洪抗旱、巡查排險的橋頭堡,擔負著繁重的任務。在信息化發展迅猛、各種新技術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下,把握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主動權,努力減少重復建設,提高建設成果效率,不僅僅對于基層單位,對于整個防汛事業穩健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