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華
(長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2)
十八大會議以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顯著成就,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會議以來,全國掀起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報告的熱潮。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并且將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高校是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具有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立德樹人、科研創新、服務社會的功能。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校教師應具備“四有”條件、做到“四為”,才能履行好教書育人的使命。由此,鞏固和創新高校基層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的工作顯得尤其重要。
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不斷深入基層,并對基層教師黨支部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以達到發揮黨支部政治功能的目的。但是,伴隨高校發展、高校教師和學生發展的新變化,基層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發揮呈現一定的新情況。
高校教師的學科專業界限較分明,導致教師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與專業學習的認識,及其兩者的關系認識存在較大的區分。這表現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松懈方面。
在網絡時代,支部的政治宣傳與校園內外輿情交織。支部對于網絡輿情的特征、管控把握認知的程度,關系到支部政治宣傳功能的發揮效果。支部成員在新時代理論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消化吸收、轉化應用的問題。所以,這導致黨支部積極宣傳組織的正能量、弘揚正氣的政治宣傳功能不能充分發揮。
高校內部,有多種類型的黨支部。如,教師與學生是主體,在專業傳授方面,兩者的關聯密切。同時,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的思政教育協同也十分重要。但是,受現實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的一定局限,教師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在思政專業教育、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宣傳、組織、教育實踐活動等方面的結合工作偏少。
新時代,國家日益明確的提出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教育強則國家強。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無疑要發揮其在教育強國方面的獨特優勢。在黨委領導下的高校管理機制之中,高校教師基層黨組織任重道遠。然而,目前高校教師基層黨組織存許多管理與發展的問題。尤其伴隨新一代青年教師和年輕學生邁入大學校園,教師基層黨組織面臨一系列新挑戰。
當前,高校為自身發展與建設,通過科學管理,吸引了大批青年教師入職。但是青年教師自身的一個成長過程,表現在黨性認識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的源自于對黨史黨情的認識不足,有的源自于其自身的成長經歷,有的源自于自身學科專業學習背景等。這些都會影響到高校教師基層黨組織的發展。同時,新時代以來,高校招收的一批批年輕學生,具有網絡社會原住民的顯著特征,也有自身的成長期。教師基層黨組織存在與建設的基本使命就是培育大學生,做好引路人。因此,青年教師與學生的“成長期”存在疊加現象。這成為教師基層黨組織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新時代,高校教師依憑自身學識修養的優勢,往往愿意選擇在學科學術領域的不斷探索,也認識到在學科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景,但卻往往忽略了自身在黨性修養方面的鍛煉,經常徘徊于黨性修養與學識修養之間。其表現就是面對基層黨務工作知識、黨組織生活新標準要求的認識更新不足。同時,自身專業學識與黨性修養結合范疇的認識不足。這不利于基層黨支部政治功能的創新運行。
高校教育改革不斷發展,從管理機制到人才培養都出現了新形勢。這就對高校自身內部的基層黨建工作帶來了諸多新挑戰。其一,教師基層黨支部的設置問題。如何科學的設置教師基層黨支部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黨的上級組織的領導效力。其二,高校各類基層黨組織的管理問題上存在分類管理情況。高校基層教師支部,是新時代上級黨組織傳達政策、方針的主渠道。科研團隊型或教學組織型的黨支部,在傳達上級黨組織工作任務時,情況是不一樣的。其三,高校基層教師支部的政治功能發揮上存在與高教事業發展新理念、新標準和高校發展改革新目標相契合的挑戰。這些關系到包括基層教師黨支部在內的高校各級黨組織在高校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中的協同效力。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等黨組織管理制度對黨的基層支部工作作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其中,“五化”建設成為當下支部工作的指南。在教育領域,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作為一個戰斗堡壘,面對各種新挑戰,有必要適應并落實“五化”建設工作要求,鞏固其政治功能。
高校教師基層黨組織應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及基層教學管理單位黨員教師實際,科學設置或健全教師基層黨支部,即將黨員教師組織起來,每位黨員教師明確自身的組織歸屬管理、并服從組織管理。尤其是伴隨教師人員的流動性日益突出,遵循支部設置的標準的同時,基層支部黨員的情況適時更新,向上一級黨組織匯報,以實現動態管理。從而便于黨組織對黨員教師的管理和支部活動的開展、任務的執行。
基層支部的一切工作,都要嚴格遵循黨的章程。配強黨支部委員,要根據黨內干部選用的標準和程序來確定支委人選。高校基層教學管理單位的核心工作就是教學、科研。支委的人選,要考慮黨員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或優勢。支委的整體政治素質,直接或間接的表現在對上級組織工作的貫徹執行方面。支委成員對組織工作規程的學習掌握、管理服務意識的自我完善,都是“五化”建設要求落實的關鍵。進而,通過支委自身良好的黨性修養,在工作上的積極配合,密切聯系群眾,適時關心黨員教師,增強支部凝心聚力的政治功能。
基層黨組織要抓牢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意識與覺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1]。思想意識是黨員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培育學生工作的“總閥門”。黨支部要讓黨員教師這個“總閥門”的作用發揮得好,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正常的組織生活、成體系的工作制度,營造正能量的教學科研環境。二是,抓緊抓牢教師的思想政治觀念教育學習,達到促進教師個人按照黨的要求、自覺控制、防范、杜絕不良風氣的目的。這樣才能鞏固好支部的政治功能。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只有不斷得到鞏固,才有利于發揮黨員教師對學生的示范引導作用,有利于提高黨員教師在學科專業發展上與自身黨員義務有機結合,有利于基層黨支部適應高校當前迅速發展的形勢與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2]作出更大貢獻。新時代,呼喚新作為。高校教育領域涌現了一批批先進典型教師,如黃大年、陳先達、鄭德榮等。他們立德樹人的光榮事跡,無不透射出創新智慧。可見,創新成為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政治工作的要求和動力。
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就要堅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合格人才的目標,就要從黨務工作和學科專業工作兩方面著手,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立定報國志向,成長成才。這成為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與其他基層黨支部協同創新,共同發揮政治功能的基礎。從而,教師基層黨支部要積極主動與學生、管理部門等基層黨支部協同,在引導優秀青年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工作中不斷創新協同培養方法,寓學生黨員的教育于學生專業學習、校園生活的全過程,確保將一批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共產主義理想、國家建設和民族振興所需要的棟梁之材。同時,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在塑造教師個人或集體自身政治品質方面,也要結合黨建、教學、科研工作內容,設計多樣的組織生活學習專題,應用網絡,開創適應青年教師特征的組織生活模式,激發教師個人或集體在支部政治功能發揮過程中的動力。
教師基層黨支部,既要根據黨的組織原則,又要根據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具體情況開展黨務。在這一情況下,黨支部管理有必要借鑒當代科研教學隊伍管理模式,創新支部黨員隊伍管理方法,將黨務工作創新研究與學科專業研究、教學研究、科研教學實踐等相結合,讓黨務即業務的觀念植入支部黨員教師心中。支委的管理服務精細化的意識,在面對新現象、新情況的實際時,就會產生見諸于細微處的新思路、新方法。創新凝心聚力的方法,使支部工作的效率將極大提升,活動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由此,教師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高校基層黨支部教師黨員的政治原則、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政治立場、政治道路、政治方向與黨的政治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同時,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的政治監督服務作用方面,具體體現在監督黨員和服務黨員、群眾的作用。實際工作中,高校管理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研究成果,只有通過教師基層黨支部的活動,才能達到應有效果。高校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學院,還是理、工、文、藝類學院,教師黨支部需要根據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或指導意見落實相關工作。其中,黨員教師的監督、服務黨員學生、自我監督或互相監督、黨員學生對老師的監督都需要借力創新黨內民主監督方式或意見交流方式而持續實現。這樣,教師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工作才能永葆活力。
總之,高校教師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功能的鞏固創新,必將夯實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一方面,黨支部塑造的是優秀黨員教師;另一方面,黨支部通過優秀教師影響了一批批青年學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1]。在黨支部“五化”建設要求的指導下,從支部設置、組織生活、管理服務、工作制度、陣地建設五個方面,圍繞支部政治作用的發揮而創新支部工作,讓高校教師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張顯,就是為高校立德樹人奠定戰斗力基礎,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