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青,郭文杰,申建軍,付明明,馬有營
(濱州學院 化工與安全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工程技術職業全球化也迫在眉睫。為了使我國工程領域的畢業生得到國際認可,自2006年開始引入高校本科專業認證的方法。2008年安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專業認證開始進行試點[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中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導向,要求本科畢業生達到畢業要求的12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2-5]。為達成安全工程專業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和我校的培養目標,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工業通風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工業通風是安全工程專業一門重要技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工程思想和意識、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工業通風設計、事故防治技術的能力為目標,將課程內容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的防治方法、技術與原理;二是通風與防塵系統的組成、原理、設計方法;三是通風除塵系統及其設備性能的檢測方法、儀器原理與操作。
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將 “以教師為主導”變為以“以學生為主導”,增加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同時對學生的預習和鞏固效果進行評價,建立評價考核標準。
針對工程專業認證畢業要求的指標點,將工業通風的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6,7],增加過程性考核,過程性考核包括:課程作業、課堂表現、課程論文與課程匯報四個部分,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40%,過程性考核的每項基本分為100分,某項成績低于60分時,該項不計分;某項成績可以高于100分,但過程性考核四項的最高總成績為400分,在計算課程綜合評定成績時按照四項成績的平均分計算。期末考核成績的總分為100分,期末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60%。
工業通風課程作業包括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兩部分。課堂作業形式多樣,根據所學內容及學生掌握情況,提出思考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或提出分析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于一些綜合題和內容較多的分析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
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將出勤與課堂表現均納入過程性考核中。將缺勤作為扣分項,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作為加分項。缺勤1次扣10分,缺勤次數超過4次,該項成績為0;缺勤次數超過該課程總次數的1/3,則取消本課程的期末考核資格。參與課堂活動,積極主動回答問題,正確回答1次加5分,不正確不扣分;被動回答問題,回答正確不加分不扣分,回答錯誤1次扣5分。
學生查閱文獻資料,結合所學知識,選擇不同的題目,每人一題。通過該環節,培養學生查閱文獻、發現問題及撰寫論文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8]。
根據課程內容,教師選取部分專題內容,分組討論(4~5 人1組),每組內容不同,共同討論完成匯報材料,以PPT形式進行匯報,課程匯報時,教師隨機抽取1名小組成員作為匯報人,小組其他成員也可自愿匯報。隨機指定的匯報人匯報成績作為改組的匯報成績,自愿匯報學生的成績超出改小組匯報人的成績時,可作為個人加分。該環節的實施有助于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自信心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的提高,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的熱情。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針對《工業通風》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優化,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為本專業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