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 劉紅亮 朱英萍
【關鍵詞】生育行為;生育意愿;避孕
為了準確了解群眾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為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提供依據,2017年7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全國舉行了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在全國共抽取25萬人作為調查樣本,其中,甘肅省共抽取樣本7000人,分布在14個市州,79個縣區。本次調查覆蓋面廣,樣本量大,代表性強,數據質量高,很好地反映了當前群眾的生育意愿及行為特點。經過分析,調查數據主要分析結果如下。
本次調查甘肅省選取戶籍人口6650人,占95%,全省各市(州)、縣(市、區)均有分布。其中流動人口350人,占5%,主要分布在蘭州、慶陽和平涼3個市州。
1.已生育調查對象平均生育孩數2.08人,平均懷孕次數2.35次調查對象中已經生過小孩的5320人,占76%,未生育1680人,占24%,在生育過小孩的調查對象中,平均生育小孩人數為2.08人,其中男孩1.08人,女孩1.01人。調查對象中曾懷孕人數5336人,占76.6%,平均懷孕次數2 35次。
2.最近出生子女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比例為65.8%4749名最近出生子女中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占65.8%,其中與父母雙方一起生活的占61.8%,與父親在一起生活的占0.7%,與母親一起生活的占3.3‰不與父母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32%,子女已經去世的占2.2‰
1.超過八成家庭認為1男1女是理想的家庭子女結構對育有子女的5443名調查對象關于理想子女數的調查中,4451人認為理想子女數為2人,占81.8%,認為理想子女數為1人和3人的分別為423人和419人,分別占7.8%和7.7%,其余情況150人,占2.7‰對理想子女性別的統計中,支持1兒和1女子女性別結構的分別占87%和85.1%,對男孩的偏好略高于女孩。
2.有62.8%的調查對象打算生育2個孩子在5443名已婚調查對象中,打算生育2個孩子的占62.8%,打算只生1個孩子的占19.9%,二者合計占82&%,不打算生育的占2.0%,打算生育3個孩子的占11.7%,生育4個的占2.4%,5孩以上的占0.9%。
3打算生育孩子數量與多因素相關調查對象打算生育孩子數與其認為的最理想家庭子女數、初婚年齡(未婚同居年齡)、主要職業、就業單位性質正相關關系,與調查對象年齡、平均受教育年限、受教育程度、戶口性質呈負相關關系,與調查對象年齡分組、民族、戶籍所在地無直接相關關系。
4經濟負擔和年齡因素是影響調查對象不打算再生育的主因在對3147名調查對象不算再生育一個孩子原因的調查中,主因選擇經濟負擔重的1953人,排第一,占62.1%;選擇年齡太大的547人,排第二,占17.4%,二者合計占79.5%;排第三的選擇是沒人帶孩子,有203人,占6.4%;值得關注的是在主因選擇中,有133人選擇了夫妻身體原因,占4.2%,占總體的1.9%,這與我們日常經觀察到的約2%的家庭面臨不孕不育問題困擾的比例大致相等。再對選擇夫妻身體原因的群體做單獨統計,目前孩子數量為O的2人,占0.3‰,這一比例也基本符合現實生活中經過醫學手段干預后仍然不能生育小孩家庭的比例6、住房和收入水平是影響調查對象打算生育子女數的重要因素。
對調查對象認為的理想子女數和打算生育子女數與其住房性質、住房面積、2016年全年家庭總收入做相關分析,在95%顯著性水平下,家庭理想子女數與與住房性質和家庭收入顯著相關,與住房面積不相關;打算生育的子女數與住房性質、住房面積和2016年全年收入顯著相關,其中打算生育子女數與住房面積正相關,與全年收入負相關(表3.2)。

1.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對群眾生育行為的選擇有一定影響,但對生育規模的提升作用有限。
2.盡管大多數家庭認為1男1女是最理想的家庭子女結構,但對已經生育了1個孩子且年齡條件允許再生育一個孩子的家庭而言,將再生育的美好意愿和付諸行動的實際選擇之間仍有不少的差距,家庭負擔、年齡因素、住房情況、以及是否有人照顧小孩等都是將理想變成現實的障礙。
3.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家庭生育子女人數代際遞減現象仍將繼續。
4.人口年齡結構性變動將成為影響甘肅省人口出生規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