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強
【關鍵詞】噪聲;行業類型;企業規模;經濟類型;高頻平均聽閾
重點職業病監測與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賦予衛生部門的一項重要責任,2015年淮安市開展重點職業病監測與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工作,噪聲聾是重點職業病監測項目之一,為了解該市噪聲作業人員分布及其健康情況,現對該市2016年重點職業病監測數據分析。
1.1資料來源2016年淮安市重點職業病監測資料,內容主要包括:(1)轄區內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相關信息來源于安監部門職業危害信息申報系統;(2)轄區內重點職業病職業健康檢查情況,資料來源于轄區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3)轄區內職業病報告情況,資料來源于職業病與職業衛生信息監測系統。
1.2方法通過對噪聲危害的分布、接觸人群分布、職業健康檢查情況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客觀地對淮安市職業健康風險進行預測、評估;雙耳高頻平均聽閾40dB作為高頻聽閾損傷。
1.3統計處理運用SPSS19.0軟件,采用X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2.1淮安市各縣/區存在噪聲危害企業分布情況從行業分類看,噪聲危害主要存在于制造業,共1660家(85.2%)。從企業規模來看,主要分布于小、微型的企業,其中,小型企業713家(36.6%),微型企業1133家(58.2%);從經濟類型來看,主要分布于私有企業,共有1783家(91.6%),詳見表1。

2.2淮安市噪聲接觸人數分布情況接觸噪聲作業人數分布與企業分布基本一致,接觸噪聲總人數為46828人,均分布于私有的小、微型制造業,其中小型制造業16136人(34.46%),微型制造業19030人(40.64%),私有制造業33666人(71.89%)詳見表2。

2.3接觸噪聲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情況數據來源于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上報的2016年在崗期間體檢結果。
2.3.1一般檢查指標檢查情況:2016年共有58家(3%)企業安排5167名接觸噪聲的員工參加職業健康體檢,其中開發區大型、港澳臺制造企業的員工占70%以上。結合安監職業危害申報系統數據,接噪人員體檢率僅為11%(5167/46828)。一般檢查指標包括血壓、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心電圖,參加體檢的人員中,血壓異常(偏高)人數684(13.2%),血常規異常197人(3.7%),尿常規異常391(6.8%),肝功能異常391人(7.5%),心電圖異常1383(26.8%),一般檢查指標檢查結果詳見表3。

2.3.2不同分類噪聲作業工人雙耳高頻平均聽閾檢查情況:純音氣導聽閾測試結果表明2016年該市有181名(3.5%)工人雙耳高頻平均聽閾≥40dB,主要集中于大型港澳臺制造企業的工人;以行業分類,所有雙耳高頻平均聽閾≥40dB工人均是制造業人員;以經濟類型分類,雙耳高頻平均聽閾≥40dB檢出率港澳臺組高于其他經濟類型組(X2=6.63,p>0.05),無統計學意義;以企業規模分類,雙耳高頻平均聽閾≥40dB檢出率小型企業組高于其他組(X2=35,p<0.01);見表4。

本次調查,表明淮安市噪聲危害主要集中于小、微型私有制造業;該市開展職業健康監護的企業僅58家(占存在噪聲危害企業數的3%);該市接觸噪聲的人數較多,達4萬多人,但從目前職業健康監護情況來看,參加職業健康監護人員僅有5167人(占接噪總人數11%);體檢的工人大多來自大型的港澳臺資企業,這些企業管理較規范,在日常工作中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其他類型的企業,尤其小、微型的企業管理人員職業病防治觀念仍然比較淡薄,造成接噪人員職業健康監護工作開展率極低的情況。參檢的部分人員出現聽力損傷的現象,小型制造業工人雙耳高頻平均聽閾≥40dB的檢出率高于其它分類企業工人,表明相關企業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或措施存在缺陷不能有效地保護工人健康;約有13.2%和26%的接觸噪聲的人員的血壓和心電圖檢查出現異常,表明接觸噪聲危害可能與工人心血管功能存在一定的關聯。
綜上所述,淮安市工業企業噪聲危害控制形勢比較嚴峻,職業病危害情況較為嚴重,接噪工人健康監護覆蓋率低,職業性噪聲聾發病風險較高,發病人數有進一步增多趨勢,企業級相關部門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