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詩瓊
【關鍵詞】CysC;mALB;β2-MG;RBP;糖尿病腎損傷
糖尿病腎病患者大多發病隱匿,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其中常見并發癥為糖尿病腎病(DN)。患者早期出現腎損傷較為隱匿,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使得患者病情出現惡化,發展為DN,難以逆轉。因此關于這類患者需要及時監督其病情,并對DN進行早期診斷,積極采取干預措施。因此本文通過將多項聯合措施進行研究,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100例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腎損傷患者,并選擇同期收入的100例單純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相關檢查確診,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者。其中研究組:女性54例,男性46例,年齡為40~75歲,平均年齡為(56.85±4.58)歲。對照組:女性52例,男性48例,年齡為40~75歲,平均年齡為(56.45±4.33)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之間,無差異,P>0.05,可進行研究。
1.2方法收集所有患者晨尿,3000r/min離心5min,留取上清液采取免疫比濁法檢測mALB,取平均值。空腹8小時以后,采取靜脈血5ml,置于真空干燥管中,室溫放置30min,3000r/min離心10min,使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ysC,并使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β2-MG;采用免疫比濁法經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RBP。檢測均在2h內完成。
1.3觀察指標其中CysC>125mg/L,mALB>30μg/mh,μ2-MG>3.0mg/L,RBP>3mg/L,為陽性,存在早期腎損傷。
1.4統計學處理采取SPSSl9.0統計軟件對本文數據計算,計數資料采取X,選擇n(%)表達,計量數據采取t,(π±s)表達,P<0.05數據差異有統計學。
研究組在CysC、mALB、B2-MG、RBP上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常見的并發癥,臨床病死率較高,患者存在復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展到終末期腎臟并,會使得患者治療較為困難,因此對這類患者需要及時防治。但這類患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多數患者知道出現明顯的蛋白尿才會發發現,但此時腎臟病理難以逆轉。
本文通過將多項檢測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CysC、mALB、β2-MG、RBP上均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CysC可自由通過腎臟腎小球,并在腎近曲小管周圍被重吸收,不會重新釋放入血,因此該含量能夠真實反映腎小球濾過率。且該含量不會受到性別、年齡、炎癥等干擾,是檢測的重要指標。mALB在腎小球受到炎癥等損傷時,使得腎小球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濾出較多的血漿蛋白,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測定mALB反應腎小球有無受損與受損程度。β2-MG能夠在腎小球濾過膜自由通過,正常人血清中濃度較為恒定,當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后,血清β2-MG水平會出現下降。但容易受到炎癥、免疫抑制劑、腫瘤等變化影響。RBP大部分被腎臟近端腎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情況下GBP含量較小,在腎臟出現損傷后,會出現明顯升高。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可采取CysC、mALB、β2-MG、RBP聯合檢測,可有效進行診斷,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