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很多寶爸寶媽,因為孩子動不動就生病,會通過各種途徑給孩子買各種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以期望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免受病痛之苦。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僅僅依靠各種營養品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孩子免疫力差,就會出現動不動就生病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怎么辦呢?
第一,給予孩子均衡合理的飲食,確保營養充足,這是提升寶寶免疫力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少食或者偏食的情況,都不能較好的保證孩子營養的供給,不利于免疫器官的發育,從而直接影響到孩子免疫力。在嬰幼兒階段,我們盡量選擇純母乳進行喂養,這對于提升寶寶免疫力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因為母乳中含有最適合寶寶發育的營養素,有著豐富的免疫物質,能夠有效保護小孩呼吸道黏膜、腸粘膜免受微生物病毒及細菌的侵犯,很好的提升寶寶的抗病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加,對于營養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單純的乳類喂養已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這時必須根據寶寶的年齡適當的添加各種輔食,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逐漸添加,確保營養均衡,既滿足寶寶生長發育之需,又能很好地提升寶寶的抗病能力。
第二,是按照規定的計劃開展預防免疫接種,給幼兒注射疫苗是提升孩子免疫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孩子在感受到外部病原體刺激之后,會產生抗體,注射疫苗就是利用人體免疫系統特性,對病原體進行修飾之后,使其失去對人體的傷害,通過接種的方式進入到人體,人體在與修飾之后的病原體接觸后會產生免疫反應,對這些特定微生物實現明顯識別,在下次遇到這些微生物時就能夠產生較好的抵抗力,防止感染的出現,達到有效的預防。
第三,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特別是合理的戶外運動,不僅有助于促進孩子生長發育,同時更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在季節交替溫度變化較大時,孩子在受涼之后會更容易出現發燒、流涕、咳嗽、腹瀉等情況,這多是由于孩子的免疫器官發育不夠完善,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相對較差。因此,可通過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的方式,有效鍛煉孩子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身體的應急機制,如自由的嬉鬧式的奔跑,幼兒游泳等。
第四,補充充足的水分,生命之源在于水。人體所有的新陳代謝均是在液體中進行的,通過適當補充水分的方式有助于人體開展正常的新陳代謝,特別是夏季或者寶寶發熱生病時,人體不顯形失水都會明顯增加,建議多飲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少吃含有穩定劑防腐劑較多、含有色素等加工過的食品和飲品。
第五,防止出現交叉感染。如果家庭成員中有其他人患病,應當將孩子與這些人適當的隔離,減少直接接觸的機會;在流行病流行的季節,要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在托幼機構或者戶外時,要避免和患病的小朋友接觸;無論何時,要養成孩子勤洗手的良好習慣,盡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率。
第六,如果孩子存在免疫缺陷的問題,則可適當對其補充一定的免疫球蛋白。
其主要的作用是將侵入人體的毒素、病毒及細菌等等物質有效的分解,使其排出體外。新生兒由于還有人母體IgG,能夠實現較好的對病毒等治病因素的抵抗,這也是新生兒不容易生病的原因。但是隨著人體不斷代謝,這些物質會被逐漸代謝消失。—般情況下,出生3個月后,母親給予寶寶的抗體IgG就已明顯降低,多在6個月左右完全消失,這也是大多數寶寶在半歲之后就開始生病的原因之一。其實生病對于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壞事,寶寶生病后會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來提高自身抗病的能力。孩子在6歲以后免疫力就開始接近成人,生病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但是有部分寶寶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或者一生病就表現比較嚴重,或者遷延不愈,治療效果欠佳,就要考慮是否存在免疫缺陷。存在免疫缺陷的孩子,可以通過補充相應的免疫球蛋白、免疫因子等得到改善。但是,具體如何補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在明確孩子免疫缺陷的原因和類型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補充,不建議家長自己盲目補充。
第七,應當及時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現在的寶寶都是家長的心頭肉,家長也愿意將最好的都給予孩子,但就是在如此好的生活條件下,仍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因為挑食、脾胃不調、食物不耐受及生病等原因而存在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明顯缺乏的情況,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免疫力。例如維生素A缺乏,除了會引起夜盲癥外,還會增加寶寶患呼吸道疾病和腸道疾病的風險;孩子缺鋅,會出現食欲下降、生長遲緩、性發育、智能發育的延遲,還會因抵抗力下降而出現反復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孩子缺鐵,除了引起貧血、免疫力下降外,還會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甚至智商不在線,而且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為了有效克服這種情況,寶爸寶媽們應當適時的給孩子補充不同種類的水果蔬菜,合理均衡的飲食,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在明確缺乏的情況下,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進行補充,確保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