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摘? ? 要: 王沂創作的淮劇現代大型喜劇《公公做媒》,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征:巧妙地將改革開放作為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表現;情節跌宕起伏、曲折生動,傳奇性、故事性強;呈現出濃郁的喜劇格調和風格;有著強烈的鄉土生活氣息,贏得了廣大觀眾和專家們的歡迎和好評。
關鍵詞: 淮劇? ? 現代戲? ? 喜劇? ? 公公做媒
愛情、婚姻歷來是戲劇表現和反映的重要題材之一,劇作家或借愛情、婚姻表現現實社會生活,或借此反映時代與社會之劇變,因此愛情與婚姻都打上了時代的鮮明烙印,有著強烈而鮮明的時代特征。王沂創作的淮劇大型現代戲《公公做媒》[1](由建湖縣淮劇團演出)一經上演,便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專家們的如潮好評,堪稱社會轉型期的愛情喜劇的典范作品。
一、強烈的時代特征
此劇是改革開放、社會轉型期的一曲歌頌新鄉村、新風尚與新氣象的新時代戀歌。然此劇并非從正面表現這一時代改革浪潮的,而是將其作為故事的時代背景,并將其濃縮在一個家庭的婚戀故事中加以集中反映。號稱“鐵算盤”的老公公康大爺按照傳統社會習俗,自作主張地為年輕守寡的大兒媳與剛畢業回鄉的小兒子做媒、希望促成叔嫂婚而發生的一連串喜劇故事。難得的是此劇以改革開放為時代背景,將年輕人的婚姻與社會經濟改革活動有機并緊密地結合起來,反映了新時代新社會的新風尚和一代新人的新婚姻觀,體現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
在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和轉型的社會轉型期,搞活經濟成為當時最熱門的話題,村里一些能人在這方面嶄露頭角,走上了率先搞活家庭經濟的發展之路。鐵算盤一家沐浴著改革的春風,在搞活經濟方面率先嘗到了甜頭。會裁縫的大兒媳晚霞正在與路子寬商談籌辦服裝加工銷售聯合體,小兒子小強同女友李蓉蓉正在協商聯辦家庭編織廠。路子寬由農民成為紡織廠的購銷員不僅幫助廠里把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還順帶銷售服裝,可謂如魚得水,李蓉蓉畢業后,更是辦起了家庭編織廠,干得風生水起。精于算計的“鐵算盤”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慮,覺得大兒媳晚霞既聰明能干又孝順賢惠,小兒子剛畢業回村,便暗里考慮讓其組成叔嫂配,既留住心靈手巧、賢惠善良的大兒媳晚霞,又解決小兒子小強的婚姻問題,還使小孫女得到親媽的撫養照顧,也減輕老兩口照顧小孫女的負擔,于是便亂點鴛鴦譜,讓本已各自有意中人的晚霞和小強組成叔嫂婚,誰知遭到了晚霞、小強和路子寬、李蓉蓉的激烈反對,形成了一出兩代人之間在愛情與婚姻觀念上的激烈沖突。最終年輕人在自己的努力下,雙雙與心上人結成眷屬佳侶,上演了一出在改革開放年代才能有的既緊張曲折、波瀾迭起,又令人捧腹開懷、繼而深思的兒女婚戀的新時代喜劇[2]。正是社會的改革開放與時代的發展進步,才使兩對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結為夫婦,有情人終成眷屬。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美好婚姻可言。因此愛情、婚姻是時代的產物,是社會轉型期新舊兩種婚戀觀念交鋒和碰撞的生動反映和藝術體現,是時代浪潮中的一朵璀璨奪目的浪花。
二、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
此劇構思巧妙,情節曲折動人。鐵算盤自作主張要為大兒媳晚霞與小兒子小強做媒來一場叔嫂配,然其兩人都有了意中人。路子寬和李蓉蓉上門遭到鐵算盤的嚴厲指責后遂達成共識,要爭取婚姻和幸福,便與晚霞、小強商定各自為對方說媒以成就自己的婚姻。就在小強為路子寬和晚霞做媒,路也表示一定替小強和李蓉蓉作伐時,鐵算盤卻先來一步找路子寬,請他為晚霞和小強保媒,又竭力慫恿康奶奶找李蓉蓉,請她為小強、晚霞說媒,甚至使出了撒手锏——“訂婚照”,讓路、李兩人都無言以對而痛苦不堪;鐵算盤趁熱打鐵,請出老鄉長為晚霞和小強保媒,還不由分說將其推入婚房圓房成親。無奈之下,晚霞跳窗逃婚去了娘家一直不回,小強則在家發著癡呆,終日不言不語,這讓鐵算盤一時沒了主意。鐵算盤因服裝樣式過時陳舊,敵不過路子寬與李蓉蓉的新式服裝,不僅一件未賣出去還受盡戲弄和奚落,讓他氣得七竅生煙又無可奈何。晚霞和小強分別聽說路子寬和李蓉蓉一起在城里開服裝銷售店生意特別好,遂一起找來,大家才知道都被別鐵算盤算計了。在事實面前,鐵算盤當著老鄉長的面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更為路子寬主動入贅家門、準兒媳李蓉蓉主動邀請他擔任針織廠的會計而高興,遂決定公開為晚霞與路子寬、蓉蓉和小強作媒,正好從此經過的攝像師為全家人拍了一張全家福的照片。老公公為兒、媳做媒本來就顯得滑稽至極,再加上路子寬與李蓉蓉設計,為保證自己的婚姻先要促成對方的婚姻,小強和路子寬出面為對方說媒,再由鐵算盤和康奶奶出面讓路子寬為小強和李蓉蓉做媒,求李蓉蓉為小強和嫂子晚霞做媒,繼而鐵算盤請老鄉長為晚霞與小強保媒,強行逼婚圓房成親,最后鐵算盤在事實面前認識自己“亂點鴛鴦譜”的嚴重錯誤,決定為兒、媳等公開說媒,使有情人終成眷屬。當中,多種說媒關系相互交織、彼此交集,好似一團亂麻,既十分復雜又充滿情趣。故事情節新穎別致,既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又緊張感人、漸入佳境,一步步推向高潮,讓觀眾始終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三、濃郁的喜劇特征
通常說來,喜劇作品的藝術魅力多來自于觀眾對喜劇情節產生的一種審美趣味。顯然,在豐富多彩的喜劇藝術世界中,構成喜劇情節的形式復雜多樣,但此劇營造喜劇情節主要采用了重復、移置、巧合三種基本方式。
首先,重復手法能造成喜劇強烈的審美趣味。事件重復本身并不一定達到滑稽與幽默的效果,但當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反復運用時,其所構成的一組結構相似的場景、情節就有可能產生強烈的喜劇效果,使人感到幽默好笑。就從“說媒”來說,開場時是鐵算盤意欲撮合大兒媳晚霞與小兒子小強的叔嫂配的婚姻,有意暗中設下讓其倆拍所謂“訂婚照”的圈套,又當眾作“男朋女友,男婚女嫁。書信來往,關口我把。家門緊閉,無須野花”的公開宣示,表明要強行為大兒媳與小兒子做媒。當其發現晚霞與路子寬、小強與小辣椒之間萌生出彼此戀愛的苗頭時,尤其是在河邊發現其雙雙對對出現并準備對自己進行反擊時,其將計就計、從容應對。而為了成全自己的婚事小強先是來到路子寬家中,主動為嫂子和路子寬牽線作伐,路子寬也主動表示愿意當小強與李蓉蓉的媒人,“兩場芝麻一場打,兩對夫妻同跨洞房門”。顯然,媒人的角色此時已從鐵算盤身上轉移到路子寬和小強兩人身上,讓觀眾開懷大笑。此時鐵算盤來了,要主動出擊,故意請路子寬出面,讓其為晚霞與小強保媒,并甩出一張其兩人的訂婚照,意在徹底打消與晚霞戀愛與婚姻的念頭。緊接著鐵算盤故技重施,慫恿和強逼康奶奶請求李蓉蓉做媒,同樣以訂婚照相欺騙,懇求李蓉蓉成全小強與嫂子的叔嫂配,實際目的是讓蓉蓉就此死心。說媒的媒人角色變了,但背后主使的鐵算盤沒有變,最后在事實面前碰壁而還,終于承認錯誤,再次邀請老鄉長出面做媒,遭到拒絕后遂自己公開決定,讓晚霞與路子寬、蓉蓉和小強雙雙對對成婚,奏出了一曲社會轉型時期的美好愛情婚姻戀歌。
其次,是喜劇中常采用的移植手法。如劇中媒人的角色、說媒方式一再發生變化,甚至不厭其煩地反復上演,然而正是由此渲染出此劇濃郁的喜劇氛圍與格調。其中媒人一角不斷變化,正是喜劇中經常出現和采用的角色互換手法,亦即移植。所謂移置是指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某一角色位置經常不斷反復更換,這種手法往往在喜劇作品中得以廣泛運用,目的是造成此劇強烈的喜劇效果。這種角色的移置好像擾亂了正常的事物發展秩序,但由于人物之間的角色及相互關系發生了某種形式上的錯位,卻能因這種張冠李戴而達到出人意料的詼諧、幽默的喜劇效果。
再次,是巧合首發的杰出運用。“無巧不成書”。觀眾對戲劇的傳奇性、故事性的偏愛可謂深入骨髓和由來之久,“巧合”被經常運用到喜劇情節的設置、構建和安排之中,并力求巧得有情趣,巧得不露痕跡,巧得能強化喜劇的效果。巧合手法的運用尤其需要高度的聰明和機智。如劇中“河邊定計”中,路子寬啟發晚霞主動為蓉蓉和小強說媒,蓉蓉勸說小強主動為晚霞和路子寬保媒,意圖通過促使對方婚姻的成功達到自己婚姻成功的目的,這一切恰巧為同來河邊尋找他們的鐵算盤所察覺,遂定下讓路子寬和蓉蓉出面為晚霞和小強說媒的“巧合”之事,讓觀眾感受到此劇幽默、風趣的強烈的喜劇審美風格。
最后,強烈的喜劇色彩還表現在鮮活的喜劇人物形象塑造和表現上。此劇的主人公是作為一家之主出現的康大爺,這個人是貫穿全劇始終的一個喜劇性人物。既飽經世故和社會閱歷,又是聞名遐邇的一個經濟能人,還是出了名的精打細算的高手,人稱“鐵算盤”,不僅善于計算財物,從不做吃虧之事,而且很會察言觀色、揣摩別人心理,甚至精于算計別人。為了留住心靈手巧、聰明能干的大兒媳,竟然想出了讓32歲的她與才22歲的小兒子成就婚姻,并不顧康奶奶勸說,暗中設計讓攝影師拍下了兩人所謂的訂婚照,還將此視為成就叔嫂婚配、防止他人插手的“撒手锏”。他不僅明確宣示大兒媳與小兒子的婚姻由自己做主和把關,不僅親自上門,更逼迫康奶奶上門,請求路子寬和蓉蓉為其叔嫂做媒,并甩出所謂的訂婚照讓別人知難而回不要作非分之想。其既善于擺家庭權威的架勢,又善于變化而蓄意請別人成全叔嫂婚配。在市場上與路子寬、李蓉蓉的矛盾沖突中,先是厲聲指責,再是強裝不懼,最后折價出賣,顯示其的無奈與不甘。正是他的種種自以為聰明的滑稽表現,為此劇增添了許多的笑料,讓觀眾忍俊不禁。另一個喜劇色彩強烈的是路子寬和李蓉蓉兩人。路子寬聰明機靈,能說會道,頗有經商頭腦,因此被招聘為紡織廠的購銷員,很快使產品推向了全國市場;為了接近晚霞,經常拿一些布料讓其裁剪縫紉制作時髦服裝,順便加以銷售,既取得經濟效益,又使自己“主顧”身份免遭鐵算盤的驅趕;用自己的時裝打敗了鐵算盤的過時服裝,最后還主動要求倒插門入贅康家,贏得了鐵算盤的認可。李蓉蓉是社會轉型期的新女性,有文化,有經商頭腦,性格外向潑辣豪放,主動上門邀約小強看電影,見自己的信被人拆了就立即要告狀打官司,啟發小強主動為路子寬與晚霞做媒以成全自己的婚姻,在街上與路子寬聯合起來與未來的公公智斗取勝,最后主動邀請鐵算盤當自家廠子的會計,顯得聰明、智慧而調皮。這一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間展開的沖突與矛盾,如康大爺與大兒媳晚霞、小兒媳李蓉蓉之間,以及與小兒子小強、路子寬之間的沖突,甚至與康奶奶之間產生的種種矛盾,都讓觀眾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強烈喜劇氛圍與格調[3]。
四、質樸的生活氣息
該劇語言有著質樸而強烈的生活氣息。首先,從劇中人物的取名來說既極其巧妙貼切又有著很濃的生活氣息。如精打細算的康大爺被稱為“鐵算盤”,可謂名副其實,十分恰當。善良溫順、心靈手巧、聰明賢惠的大兒媳名字叫“晚霞”,既表現其美麗的外貌和心靈,又暗示著她后來幸福、美好的愛情生活。路子寬因頭腦活絡,為人機靈,尤其是聰明機靈中又帶有些狡猾,說話既“伶牙俐齒”又“油嘴滑舌”,辦事干脆利落,更不會讓人抓住把柄,故被人稱為“小泥鰍”。李蓉蓉是個陽光女孩,有文化,有頭腦,性格外向而豪放,做事敢作敢為,坦蕩磊落,說話辦事雷厲風行,作風潑辣,不僅穿著時尚漂亮,還喜歡與人頂牛抬杠,故被稱為“小辣椒”。這些人名通俗而形象,頗為接地氣,有著濃烈的生活氣息。其次,以說媒為主及圍繞所發生的一些趣事同樣有著強烈的生活氣息。在從這一家人之間發生的諸如公公為兒媳說媒,小叔子替嫂子和路子寬(哥哥)說媒,路子寬為小強和蓉蓉說媒等趣事,都是鄉村中常有的事,極為普通。至于晚霞和路子寬相好,蓉蓉和小強戀愛,先是遭到鐵算盤的強烈反對,繼而用計離間,卻都未成功,而路子寬、晚霞和蓉蓉與小強則聯合起來,與鐵算盤作巧妙的斗爭,其間所發生的一些事件都有著質樸的鄉村生活氣息。最后,此劇的人物語言有濃烈的鄉村生活氣息。如鐵算盤說為什么不讓晚霞遠嫁是因為自己“當家人心中有難,晚霞是棵搖錢樹。若是改嫁走出去,好比將軍抽了‘車。若是改嫁走出去,苦了阿鳳小孫女。她在那繼父膝下吃大苦,我康家骨肉后代改了姓脫了譜”“我康家媳婦配康家的兒,肥水不灑外人苗”。這通俗、淺近、直白的話語,既極具生活氣息,又將一個善于算計、自私的鐵算盤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如鐵算盤當著上門的路子寬和李蓉蓉明白宣示:“全家上下,聽我指畫。事無大小,歸我盤查。”既顯示其在家庭中不容他人挑戰的霸道、強勢、權威與氣勢,又趁機表明讓晚霞和小強成婚的既定計劃,希望由此拒絕、威脅和借此嚇退不好惹的“小泥鰍”“小辣椒”二人。哪知弄巧成拙,造成笑話,形成了此劇的喜劇格調。“兒女婚事真復雜,幸虧我不聾又不瞎……小強看中了李蓉蓉,蓉蓉她心高膽大脾氣辣。晚霞看中了路子寬,子寬他尖刁機靈嘴也滑。一個滑,一個辣,一個辣,一個滑,哄又哄不住,壓又不好壓。古老門風靠不住,小康之家要出大豁”。語言通俗淺近,是地道的大眾口語,可謂老嫗能解,極具生活氣息。
與此同時,劇作者還采用了大量方言土語,既使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又使劇作充滿生活氣息。如“冷飯冷菜我能吃,冷言冷語聽不得”。對比鮮明,極為生動。“家花引野蝶,家蝶迷野花”,比擬生動,形象貼切。“我走過的橋比他走過的路長,我喝的酒比他喝的水多”。此語極符合鐵算盤的身份和性格,將其倚老賣老、自以為是的自作聰明表現得既活靈活現又入木三分。另如謠諺俗語“靠船插篙”“不知葫蘆里裝的什么藥”等話語有著濃烈的鄉土生活氣息。特別是一些帶有鮮明地域色彩的歇后語,如“四兩棉花——細談(彈)細談”“狗拿老鼠——多管閑事”既符合劇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表現出濃重的鄉土氣息,更給戲劇增輝添色不少,與此劇的幽默、詼諧、滑稽的喜劇格調和風格高度一致。
《公公做媒》曾獲得1984年鹽城市新劇目演出的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1985年獲得江蘇省現代戲演出的“百場獎”。尤其是在鹽城地區現代戲喜劇創作方面的開拓性、創新性的藝術成就和貢獻,對后來現代戲喜劇創作無疑有重要的引領、啟迪和示范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沂.公公做媒[J].劇本,1985(10):28-49.
[2]編委會.江蘇戲曲志淮劇志[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88.
[3]孫曉東.淮劇藝術通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67.
資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9SJA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