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媛
摘? ? 要: 本文從經濟“新常態”的提出和內涵入手,分析新經濟環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耦合關系,指出經濟“新常態”要求藝術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啟發式調整和主動性變革,并提出改革措施即轉變教育理念,促進教育總量和質量可持續協調發展;調整教育結構,促進教育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擴充教育內容,加強教育資源整合和教學內容創新;改進教育方法,實現教育方式和教育平臺多元化;共享教育資源,實現教學場所和教學人員開放化。
關鍵詞: 經濟“新常態”? ? 創新創業? ? 藝術人才培養
一、經濟“新常態”的提出和內涵認識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河南時首次提出經濟“新常態”。他指出,處于重要戰略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要從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平常心態。同年11月,他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首次系統地闡述經濟“新常態”。同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新常態”,指出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明確穩中求進總基調①。
何為經濟“新常態”?如何認識與理解經濟“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新常態”有三個主要特點: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經濟發展的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②。“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但質量卻在提高,增長更趨平穩,動力更多元,將帶給中國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可能。
二、經濟“新常態”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耦合關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業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新創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是實現機會公平和社會流動的重要方式。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拓寬學生就業渠道是新時代新經濟環境下高校所需承擔的重要職責。
目前,我國藝術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如學校教育發展水平不一,有些學校以公共選修課形式進行教育,但存在課程定位不清晰、師資配備不齊全的現象;有些學校以講座形式進行教育,但存在普及率低、關注度低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創新創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影響和位置。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一般由校就業工作人員牽頭、院系輔導員為主構成,大多數身兼數職,投入精力有限,且理論知識不足又缺乏創新創業經歷。教育方式照本宣科,未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未考慮到藝術院校專業特色和學生個性需求,沒有很好地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會貫通,缺乏實踐指導性。一些高校存在“錦標觀念”,功利色彩較濃③(18),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匱乏,轉化率低,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當前,經濟結構由舊至新轉變所形成的常態環境,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啟發式調整和主動性變革提出以下要求,即促進教育總量和質量可持續協調發展,促進教育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加強教育資源整合,實現教育內容創新,推動教育方式、教育平臺多元化,實現教學場所和教學人員開放化等,以此更好地培養藝術院校學生創新思維、創業意識、企業家素質,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就業本領和就業機會,實現“雙創”藝術人才培養和輸送。與此同時,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社會“陣痛”,加速知識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的進程,促進就業,拉動需求,推動經濟“新常態”浪潮更進一步,真正實現經濟“新常態”環境與創新創業教育環境的有機融合。
三、經濟“新常態”視域下藝術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措施
1.轉變教育理念,促進教育總量和質量可持續協調發展。
自2006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在數年間持續保持高位,直至2014年“新常態”提出,經濟才逐漸由高速增長放緩至中高速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高校擴招帶來全國畢業生人數由413萬上升至2019年的834萬,大批新生勞動力涌向就業市場,傳統就業市場趨向飽和。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后他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闡述創新創業理念,“雙創”熱潮在全國尤其是大學生中廣泛傳播。
大學生是具備高等知識和技能的社會群體,年輕,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擁有積極挑戰的人生態度,是寶貴的人力資源。藝術院校大學生普遍個性突出,不拘小節,向往自由,追求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與職業選擇,是創新創業的“熱心人”和“主力軍”。但由于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職業閱歷,缺乏人際關系和商業網絡,對經濟市場的了解和認知不夠深入,容易出現過于樂觀、眼高手低和好高騖遠的情況,因此大學生創業存在創業人數不斷增長,但創業持久度和穩定性后動力不足的現象。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情,藝術院?!半p創”教育要在經濟“新常態”大環境下,首先從教育理念上更新轉變,不能忽略教育初衷,一味追求教育人數增長、創業人數增加等單一衡量指標,而應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目的,以強化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能力為目標,關注人的發展與教育,從單純的規模數量擴張轉向內涵質量提升,扭轉重“量”輕“質”的格局,實現教育總量和教育質量可持續協調發展。
2.調整教育結構,促進教育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在經濟“新常態”下,原本依靠規模擴張、低勞動力成本、低環境成本發展的模式難以為繼,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后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相應的,創新創業“新常態”環境下的教育模式隨之升級轉變,注重教育結構的對稱態,突出創新驅動。經合組織OECD將“創新”闡述為“不同行為者(包括企業、實驗室、科研機構與消費者)互相交流、互動作用的結果”④(105)。因此,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要求藝術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型人才,處理好教師教學主導與學生學習主體的關系,處理好教學任務與學習環境的關系,處理好教學內容合理呈現與學生自主探究的關系,致力于將新知識、新技術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形成內生性的經濟增長要素,“以此滿足創新驅動的三個方面要求(科學發現、對發明成果進行轉化、采用新技術)”④(105),經過知識、資本、創新、成果四個階段,實現教育模式和經濟發展方式的成功轉型。
3.擴充教育內容,加強教育資源整合和教學內容創新。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要注重跨界融合和資源整合,把握教育精準性,著眼教學內容創新,學以致用,因材施教。緊跟國家經濟政策和創新創業政策,關注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成果和最新研究成果,傳遞行業、產業信息,根據藝術院校學生個性特征和學科專業特色,調整、增加創新創業內容,增設法律法規、財務、企業管理等創新創業選修課,把實踐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具體而言,“雙創”教育要創新“三基”教育,即基本理論教育、基本知識教育、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育?!盎纠碚搨戎赜诜从呈挛锉举|和規律性的知識;基本知識側重于事物、現象中的感性知識以及辯論、證明過程中的材料性知識(理性知識);基本技能側重于將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運用于實際活動中的能力”④(106)。幫助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知識,在實踐中運用創新創業技能。以南京藝術學院為例,學校開設了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必修課,1個學分,18個學時。根據藝術院校學生實際和藝術市場實情,編制教學材料,制定班級大綱。曾開設創業選修課,并與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合作開設SYB創業培訓班,普及創新創業知識與技能。
4.改革教育方法,實現教育方式和教育平臺多元化。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提出,高校要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⑤。藝術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增強人本意識,重視學生課堂體驗與師生互動,打造“互聯網+教育”平臺、“翻轉課堂”,讓學生提前通過網絡視頻、微課等新穎方式預習課堂知識;適度開放學生線上平臺的視頻上傳和文本上傳功能,通過用戶名、密碼和驗證碼形式登錄,實名分享與課程相關的視頻和案例;課堂上應加強技能提升與案例模擬,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后,教師要及時跟進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對教學方式的認可程度,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功效,如每節課后安排幾分鐘讓學生完成課程評估問卷,將互聯網分析結果呈遞給教研室,優化教學質量,還可以建立課堂微信群或QQ群,供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交流課堂心得,發揮互聯網實時溝通的功能。以南京藝術學院為例,成立教學質量檢測與評估中心,及時對教學質量進行追蹤評估反饋;打造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登錄學習文史哲藝術類創新教育課程,如《創新中國》《創新、發明與專利實務》《創業創新執行力》等。
5.共享教育資源,實現教學場所和教學人員開放化。
2018年,《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在全國高校推廣創業導師制,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體系,允許大學生用創業成果申請學位論文答辯。支持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引入企業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⑥。《意見》指出了藝術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教學場所和教學人員開放化、教育資源共享等方面可以做出的努力。以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為核心開展教育和人才培養,以校企產學研合作方式聯合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打造一支以校內專業教師和就業創業指導教師為主、校外企業家和職場專家為輔的專兼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授課地點突破教室這一物理空間限制,授課形式突破面對面授課,增加網絡視頻錄制授課和直播連線授課等。以南京藝術學院為例,打造“天空下的琴房”,把音樂演奏專業課堂延伸至教室之外,讓學生在學習中強化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學習。美術專業將課堂延伸至周邊的古林公園,讓學生在如畫的風景中創作,感受藝術之美,呈現藝術之美。定期邀請成功企業家和創業取得成績的畢業生回校舉辦講座,與在校生面對面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前沿創業信息和創業心得。
四、結語
經濟“新常態”下藝術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遵循經濟轉型新要求,結合藝術市場實情和學生實際,以科學的創新創業理念為指導,以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為目標,以創新創業實踐為內容,幫助學生擁有好的創業心態,學會尋求社會資源,具備敏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事不同職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注釋:
①中國新聞網.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新常態 提前定調貨幣政策[EB/OL]. http: //www.chinanews.com/gn/2014/12-06/6851162.shtml,2014-12-06/2019-08-02.
②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11-10.
③曾珊.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17.
④程利.經濟新常態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5(9).
⑤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9):4-5.
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2018-09-26/2019-08-06.
參考文獻:
[1]程利.經濟新常態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5(9):104-108.
[2]李冬霞.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輔導員思想引導作用淺談[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24):60-64.
[3]王潤平.粗放教學到集約教學:成人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J].成人教育,2006(10):62-63.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9):4-5.
[5]謝瑞剛,蘭翠玲.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以百色學院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8):69-71.
[6]羅文雯.基于ERG理論的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索[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8):169-171.
[7]曾珊.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17:18.
[8]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11-10.
[9]中國新聞網.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新常態 提前定調貨幣政策[EB/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12-06/6851162.shtml,2014-12-06/2019-08-02.
[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2018-09-26/20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