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姝
【關鍵詞】孤立性肺小結節;胸部CT;臨床表現
孤立性肺小結節是一種局限在肺內部的單發類圓形肺實質病變,患者病灶周圍存在充氣肺實質包繞,但是沒有胸腔積液、肺門增大等。該病的良惡性診斷是肺部疾病診斷和CT診斷的—個難點,孤立性肺小結節作為胸部常見病變,病因復雜,臨床表現也不明顯,因此很容易漏診或誤診,由此對患者的生命質量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應提高肺內孤立性小結節的診斷準確率。本文選擇我院2017年1月一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孤立性肺小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孤立性肺小結節胸部CT的臨床表現,現進行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將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孤立性肺小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3例,女25例,患者平均年齡為(49.5±6.7)歲。病理檢查證實患惡性腫瘤者37例:10例小細胞未分化癌,9例轉移瘤,鱗癌9例,腺瘤9例;良性病變31例:12例炎性假瘤,19例結核球。
1.2 CT檢查方法對68例患者均使用西門子64排CT儀掃描檢查,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采取常規仰臥位,上舉雙臂,然后用CT進行檢查掃描,掃描范圍是從肺尖到肺底,單次屏氣完成患者的全肺檢查。CT掃描檢查過程中,設置合適的掃描參數,之后采用工作站AW4.3測量掃描所得到的影像資料,測量過程中重建常規的二維圖像,接著借助肺結節分析軟件重建患者的三維立體肺部結節圖像。醫院選派兩位職稱在副高以上的資深醫師分析患者CT檢查資料,這兩位資深醫師要對患者肺部結節的三維體積、形態等情況進行重點觀察。
1.3統計學分析本次實驗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8817.0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患者結節大小及惡性病變情況分析在68例孤立性肺小節結患者中,其中病檢惡性37例,占比54.41%;病檢與胸部CT都診斷為惡性的有33例,CT與病檢符合率為91.89%。結節≥2.0cm患者有46例,其惡性44例(95.65%),結節<2cm患者有22例,其惡性2例(9.1%)。
2.2患者結節部位與惡性病變情況分析患者右肺結節的惡性占比顯著高于左肺,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如表1所示。

孤立性肺小結節是肺部的一種常見病變,該病的發病原因多樣化,病因可能是惡性疾病的單個肺轉移,也可能是一些良性病變導致的。肺部結節與腫塊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病癥,但是相同疾病所呈現的影像并不相同,相同的影像資料也不一定代表患相同的病,因為患者患病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對此應及早確定肺結節或腫塊影的性質,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經過CT掃描檢查得出了如下的結果:肺內孤立性結節在CT上表現為結節內多發較小透亮區,結核球上的空洞出現率比較高,CT也比傳統的x線胸片的分辨率高,因此顯示出來的圖像更加清楚仔細;惡性結節患者的胸部CT影像表現為胸膜凹陷、引流線、毛刺及細支氣管充氣征等,惡性結節患者并存3種以上基本影像征象,由此可以得出:患者以上征象越多,那么其疾病為惡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與傳統x線相比,CT診斷的準確率更加高,但是在借助CT進行診斷時,仍要注意幾點:第一,進行CT檢查的放射科人員應對該病建立牢固的高惡性概念,只要在臨床上或影像檢查上發現可疑的地方,就應該深查下去,不能就簡單地診斷為良性;第二,高分辨率的螺旋CT能夠清晰顯示患者的病灶形狀,因此對那些惡性可疑患者采用高分辨率螺旋CT檢查;第三,醫務人員不能僅僅將一種檢查手段的結果作為診斷依據,應借助多種檢查手段進行動態觀察、診斷;第四,相關醫務人員應對該病的CT影像基本征象熟悉、熟練掌握,發現存在惡性征象時,要密切跟進患者、對患者實施較長時間的影像學動態觀察;第五,對CT影像臨床特點、征象進行評分。
總而言之,孤立性肺小結節胸部CT的臨床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也具有較高的惡性結節檢出率,因此要結合患者的結節部位來仔細分析患者的CT影像征象,提高CT對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