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 ? 要: 特殊兒童評估是對其進行教學和康復的起點,多重障礙兒童的身心發展狀況的復雜性決定了必須對其進行準確的評估才能保證后續教學和康復的科學性。本研究為了解培智學校多重障礙學生的評估需求,對培智學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多重障礙學生普遍存在評估需求,部分教師雖然接受過相關訓練,但在評估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難。針對多重障礙兒童評估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本研究提出一些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 培智學校? ? 多重障礙? ? 評估需求
1.研究背景
多重障礙是指個體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障礙,且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障礙不源于同一原因,不存在連帶關系[1]。當前,由于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很多輕度障礙的兒童都能夠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殊學校的兒童程度大多為中重度以上的障礙,并且其中很多兒童存在多重障礙。這種情況在培智學校尤為突出,為培智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在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計劃中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提高特殊教育質量,提高殘疾學生評估鑒定、入學安置、教育教學、康復訓練的有效性[2]。為了落實二期提升計劃,對特殊兒童進行符合其教育需要的個別化教學,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評估非常必要。但是,我國在特殊兒童診斷評估方面的研究及實踐起步晚、發展慢,缺乏研究廣度和深度。基于此,本研究試圖對當前培智學校中多重障礙兒童的評估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以了解目前培智學校中多重障礙兒童評估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構建多重障礙兒童評估體系提供合理的依據。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方式,對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區的150名培智學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剔除無效問卷8份,有效問卷142份。下表為本次調查中的樣本基本情況。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自編問卷《培智學校多重障礙學生評估需求的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該問卷包含20題,其中兩題為填空題,18題為選擇題(包括多選題和單選題)。調查內容涉及填寫問卷的教師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教齡、專業背景、任教地區)、班上多重障礙學生情況、對學生評估的情況、評估上的困難和需求這幾個方面。
2.3數據處理。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3.研究結果
3.1培智學校中多重障礙學生分布情況。
針對“您的班級中是否有學生屬于多重障礙”?,回答問卷的142名教師中有128名教師的班級有多重障礙學生,14名教師的班級中沒有多重障礙學生。班上有多重障礙學生的教師達到90.14%。說明大部分教師在任教過程中需要對多重障礙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3.2培智學校教師對多重障礙學生評估的情況。
首先,本研究了解到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所在學校是否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評估。針對這一問題,107名教師的所在學校要求教師為學生進行評估,占總體的75.35%。一方面表明當前各地區的培智學校對學生的評估較為重視,說明對大多數教師而言為多重障礙學生進行評估是一項必須的工作。
其次,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在特殊兒童評估方面是否具有專業能力呢?針對“您是否接受過特殊兒童診斷評估方面的相關訓練?”這一問題,105名教師接受過相關訓練,占總數的73.94%。但有37名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說明部分教師接受過相關訓練。
目前教師對多重障礙學生評估哪些方面是本研究關注的一個問題。根據教師們的回答,可以得知,言語語言能力排在第一位,根據選項的多少接下來是生活自理能力、智力及認知能力、情緒行為能力、粗大動作、精細動作、感知覺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學科學習能力。具體情況見下圖1。
教師們對于評估方法的了解和使用情況如何呢?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們目前使用的評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觀察(87.32%)、訪談(79.58%)、標準化量表(45.77%)、自編測驗(26.06%)、非標準化量表(25.35%)。還有16.2%的教師使用以上所有評估方法。
對于新的評估方法的認知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功能性評估是教師們最了解的新的評估方法,有65.49%的教師知道或了解這種評估方法。其次是,檔案評估(46.48%)、課程本位評估(31.69%)、生態評估(30.28%)、實作評估(27.46%)、動態評估(25.35%)。19.72%的教師對這六種評估方法都知道,8.45%的教師對這幾種方法都不知道,這一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們對于新的評估方法還需要進一步了解,目前很多評估方法并不廣為人知。具體情況見下圖2。
這些新的評估方法教師們的使用情況如何?調查結果表明,功能性評估和檔案評估的使用較多,其次為生態評估、實作評估、動態評估、課程本位評估。有少數教師(7.04%)這些方法都使用過,但有19.72%的教師對于上述新的評估方法沒有使用過。具體情況見圖3。
3.3教師對多重障礙學生評估的困難。
教師們是否對多重障礙學生的評估感到困難呢?難在何處?調查結果顯示,95.07%的教師認為對多重障礙學生的評估困難。原因最多的是:學校缺少專業的評估人員(69.72%)、學校缺少評估工具(59.86%)及多重障礙兒童的情況比較復雜(55.63%)。
具體情況如圖4所示。
為進一步了解研究困難的重點,本研究設計了一個單選題,上述困難中最大的困難是進行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學校缺少專業的評估人員是最突出的困難,其次分別為:入職后缺少評估方面的培訓、多重障礙兒童的情況比較復雜、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對兒童進行評估及學校缺少評估工具,具體情況如圖5所示。同時,沒有一位教師選擇入職前不了解評估方法,說明教師對特殊兒童評估具備一定的基礎,但在工作中遇到種種困難,尤其是缺少專業評估人員和工具,沒有時間和精力做評估,以及多重障礙兒童的情況較為復雜,這些方面都影響了評估工作的進展和效果。
3.4教師在評估方面最需要得到的幫助。
由于存在上述困難,本研究接下來了解教師認為在多重障礙學生評估方面最需要得到幫助的情況。統計結果表明,教師最需要的支持是專業的評估人員的支持,其次為職后系統培訓、給教師專門的時間用于評估、學校引進新的評估工具、職前的系統培訓。具體情況見圖6。
4.研究結論
通過上述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培智學校的教師普遍存在評估特殊學生尤其是多重障礙學生的需求和困難,大部分學校有評估學生的要求,同時認為多重障礙學生的評估存在困難。本次調查中部分教師為教齡5年內的新教師,有一半是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79.58%的教師班上有多重障礙學生,73.94%的教師接受過特殊兒童診斷評估方面的相關訓練。教師們的評估重點在于言語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及認知能力。教師們對各種評估方法基本上有所了解,但對于新的評估方法了解得不夠全面,使用得也較少。學校缺少專業的評估人員是教師在評估中最突出的困難,其次分別為:入職后缺少評估方面的培訓、多重障礙兒童的情況比較復雜、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對兒童進行評估及學校缺少評估工具。教師最需要的支持是專業的評估人員,其次為職后系統培訓、給教師專門的時間用于評估、學校引進新的評估工具、職前的系統培訓。
5.建議
鑒于上述調查結果,為了更好地對特殊兒童尤其是多重障礙兒童進行評估,使其得到更優質的教育,提出以下建議。
5.1組建專門的評估小組,進一步提高評估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評估要提高專業化水平必須組建專門的評估小組,名正言順地進行評估工作。借鑒特殊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的經驗,特殊兒童必須得到這方面的支持。例如,美國在2004年的《殘疾人教育促進法》中不僅強調對特殊兒童必須進行評估,而且由于美國日益復雜的種族多樣性強調語言和文化差異學生的非歧視性評估原則。同時在程序、技術和人員上保障非歧視性評估的進行。其中人員上規定了評估要組成一個評估小組。《殘疾人教育法修正案》對評估組的成員做了明確規定, 他們必須是經過專業訓練、知識豐富的專業人士[3]。挪威的做法是每個郡和每個自治市都必須組建自己的心理與教育服務部門。每一個機構都擁有不同領域的專家,其中特殊教育專家及心理學家占一大部分,這些機構提供“低門檻”的服務,保證學習困難兒童及社會情緒障礙兒童的教育需要得到專業的評估[4]。由此可見,在這方面可以借鑒特教發達國家的經驗,通過組建專門的評估小組,取得較好的人員保障。
5.2構建“易評估系統”,使教師更易掌握復雜的評估程序和方法。
通過前面調查結果發現,由于多重障礙兒童身心發展情況的復雜性,部分教師感到對他們進行評估很困難。因此,如何讓評估變得框架清晰又容易操作非常重要。因此,構建一個“易評估系統”非常重要。在這一系統中可按照評估工作進程分為如下階段:評估前準備、收集被評估兒童基本資料、分析評估需求、選擇評估模塊、進行評估工作、形成評估報告。并且在系統中給教師提供具體的選項,如不同評估模塊具體包括哪些可選內容、建議使用哪些具體的評估工具等。
5.3為特殊學校配備專門的評估工具。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教師認為評估困難在于學校缺少評估工具。因此,建議教育部門在組織進行教師評估方面培訓的同時重視為特殊學校配備專門的評估工具。
5.4對特殊兒童評估方面的培訓需要深入和擴展。
通過前文對特殊教育教師對評估方法的掌握情況的調查,可見教師們對于常見的評估方法有所了解,但對于比較新的方法了解甚少。為此,建議在進行特教教師評估培訓時注意評估方法的深入和擴展,使教師評估能力進一步提升。
5.5給教師專門的時間進行評估工作。
教師在評估方面的困難還體現在缺少專門的時間進行評估工作,為此,特殊學校應該在安排教學工作時給教師在每學期的開始和結束時留出專門的時間進行教學前評估和教學后評估,并適當在學期中安排若干時間進行教學過程中的評估和調整個別化計劃的時間,使教師從容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評估工作。
總之,評估是教育和康復訓練的前提,為了提高評估質量,解決評估中存在的困難,特教工作者和相關制度制定者要進一步思考具體可行的做法,為真正提高特殊兒童的教育質量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王輝.特殊兒童教育診斷與評估[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
[3]胡曉毅.美國特殊教育立法中非歧視性評估原則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5(2):13-17.
[4]郭家俊.挪威的特殊教育支持系統[J].現代特殊教育,20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