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翔
【關鍵詞】相關危險因素;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心內科
臨床心內科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疾病為心源性猝死,多發于心臟病恢復時期,在穩定期亦可發病,以心臟異常為主要表現,進而出現猝死。近幾年來,心源性猝死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給老年患者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總結引發心源性猝死的相關危險因素,制定合理的預防措施,減少心源性猝死發生。本研究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心內科出現心源性猝死患者98例,總結分析引發心源性猝死的相關危險因素,現具體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心內科出現心源性猝死患者98例,其中男63例,女35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9.12±5.47)歲,體重54~79kg,平均體重(61.42±5.78)kg。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滿足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心臟病學會制定的關于心源性猝死診斷標準;年齡超過60歲;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腫瘤患者;其他原因引發心源性猝死;溝通障礙。
1.2方法將心源性猝死相關危險因素問卷調查表發放給患者,告知患者問卷填寫方法,內容主要包括引發患者心源性猝死因素,如猝死前排便是否用力、是否有吸煙習慣、是否有飲酒習慣、情緒是否激動、運動情況,調查結束后,整理分析各個患者情況。
1.3觀察指標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臨床資料,統計分析引發心源性猝死的相關危險因素。
1.4統計學分析所有研究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π±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老年患者治療過程中心源性猝死的病因98例心內科老年患者中98例老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心源性猝死,其中35例冠心病,占35.71%,11例風濕性心臟病,占11.22%,17例高血壓心臟病,占17.35%,10例感染性心內膜炎,占10.20%,7例肥厚型心臟病,占7.14%,8例擴張型心臟病,占8.16%,2例主動脈夾層,占2.04%,肺心病6例,占6.12%,2例其他原因,占2.04%。
2.2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調查研究結果表明,98例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中,有33例情緒激動,24例劇烈運動,17例排便用力過猛,12例飲酒,8例吸煙,4例無明顯誘因。提示引發心源性猝死的相關危險因素為情緒激動、劇烈運動、排便用力過猛、飲酒及吸煙,見表1。

臨床心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癥狀為心源性猝死,一旦發病,給患者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若不及時予以處理,增加了醫療糾紛發生,心源性猝死病情快、發病急,長時間心肌病、心血管疾病等,給患者心肌帶來損傷,導致發病期間出現不同癥狀,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及心室顫動等。本研究結果表明,引發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肥厚型心臟病、擴張型心臟病、肺心病、主動脈夾層等。經過調查吸煙、飲酒、排便用力過猛、運動劇烈及情緒激動是引發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提示患者日常生活習慣可直接引發心源性猝死。
有研究指出,患者飲酒、吸煙等不良習慣,極易引發細血管疾病,增加猝死發生率。煙草主要成分尼古丁可提高血管收縮,導致患者出現冠脈痙攣,引發嚴重心肌缺血癥狀。酒精的細胞毒性較長,長期飲用給心肌細胞造成損傷,引發心肌缺氧、缺血癥狀。排便用力過猛,導致斑塊破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增加了血栓發生率。情緒波動及劇烈運動加重了心臟負荷,加快心率,引發心肌異常缺血,進而出現心絞痛、心率失常等癥狀。另外,老年患者年齡偏大,各項器官系統功能下降,抵抗力與免疫力較低,應激反應能力降低,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極易引發心源性猝死。因此,在日后治療期間,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促進治療依從性提升。囑咐患者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少食高脂肪食物,每日適當進行簡單運動,保持良好心情。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返回醫院復診。
綜上所述,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心源性猝死,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有效評估引發心源性猝死相關危險因素,降低風險因素,減少心源性卒死發生,確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