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慶紅
【關鍵詞】個性化管理;精神分裂癥;精神康復
雖然近些年我國經濟實現了跳躍式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人的心理問題是目前受到廣泛關注的—個話題。如果人的負面情緒或是心理壓力沒有及時得到緩解,長時間下去必然會使患者的神經崩潰,從而出現精神疾病。在目前精神疾病中,比較常見的就是精神分裂癥,該病癥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社會功能,甚至對社會安全有非常大的威脅。而采取妥善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干預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病情得到緩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基于這一情況,本文就選擇個體化管理模式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情況進行研究。下面是詳細的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2018年在我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共選擇了1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表法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是88例,女性患者是92例,患者年齡18-57歲,平均(43.22±5.2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過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對照組:該組采取的是常規管理模式,主要有常規藥物治療和護理措施。
1.2.2觀察組:該組選擇的是個體化管理模式,下面是詳細的內容。
(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對家庭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有正確的認識。及時干預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訓練患者自我管理藥物。通過角色扮演展現如何與他人交流。患者在發病的時候,主要的治療方式為藥物,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對患者實施預見性防護,對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因素進行改善,比如住院環境等,盡可能減少外界因素對患者的刺激;
(2)認知行為治療:患者的疾病穩定會后,就需要治療相關的認知行為,使患者的行為能力得到提升。讓患者首先對自身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講解成功治療的案例,樹立他們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盡可能使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可以通過運動、音樂的方式,緩解患者內容的負面情緒;
(3)其他治療方式:等到患者的病情徹底穩定之后,就需要開展定期隨訪的工作。培養患者的興趣愛好,盡可能防止病情出現反復。在日常生活中,由志愿者(如:大學生等)組織集中看電影或影碟,做手工、鍛煉身體、做游戲、教唱歌等。
1.3觀察指標與評估標準對兩組精神分裂患者的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進行評估,對其疾病的復發進行比較。評估分別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社會功能的缺陷程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通過SPSS 2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π±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1比較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詳情見表1所示。


目前,雖然我國醫療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于精神分裂癥還是沒有快速的治療方式,一般情況下都是通過藥物控制患者的治療。如果患者受到一定的刺激之后,就非常容易出現疾病復發的情況,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還會對家庭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因這就需要通過妥善的管理方式針對精神分裂患者,盡可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而個體化管理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管理模式,不單單可以確保患者住院期間的疾病恢復,出院后也會通過隨訪的形式,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從而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出現的問題。
本次研究選擇了180例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結果對比分析之后發現,觀察組無論是社會功能改善,還是認知功能改善情況,觀察組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而言之,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個體化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減少疾病的復發率,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