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茲誠
【關鍵詞】膽結石;開腹手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療效;住院天數;手術出血量;影響
對于膽結石來說,屬于臨床較多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生命健康。現如今,手術是膽結石患者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也是人們公認的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案。臨床主要經開腹手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等給予膽結石患者治療,其中開腹手術應用時間比較長,療效比較確切,但是在術中患者腹內臟器會在空氣中暴露,而明顯增加感染發生的風險,致使患者術后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同時,隨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切口小、創傷小。為探討在膽結石患者中開腹手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以及對住院天數、手術出血量產生的影響,選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醫治的膽結石患者(120例)進行研究,研究具體為:
1.1資料選2016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醫治的膽結石患者(120例)進行研究,隨機數表法分成甲組與乙組,甲組60例,乙組60例。甲組中40例是男性,20例是女性;患者年齡在46~77歲,其平均是(54.19±2.39)歲;乙組中39例是男性,21例是女性;患者年齡在47~75歲,其平均是(54.12±2.36)歲;兩組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做對比。
1.2方法乙組開腹手術治療:氣管插管、全麻,根據檢查結果評估膽結石位置,右腹部直肌或右肋緣常規消毒,做切口(4~5cm),探查腹腔狀況,詳細了解膽周圍組織的狀況,切除膽囊,取出膽結,逐層縫合,引流管常規放置。甲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頭高足低位,氣管插管、全麻,患者身體略傾斜,角度在20~25°。在肚臍下、右腋前線和肋緣下右鎖骨中線5cm處、劍突下做穿刺,人工氣腹建立,對膽囊動脈與膽囊分離,確保膽總管暴露,縱行剪開膽總管前臂,經右鎖骨中線處切口置人腹腔鏡,探查腹內狀況,取出膽結石,遠端小結石經輸尿管沖洗法取出結石,經腹腔鏡探查,明確結石無殘留后,逐層縫合,引流管常規放置。
1.3觀察指標兩組術后,觀察記錄腹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等感染發生情況以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術中,觀察記錄兩組的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
1.4統計學分析經SPSS21.0軟件分析數據,經(π±s)表示臨床相關指標,行t檢驗,經(%)表示感染情況,行X檢驗,P低于0.05時,組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總結,臨床相關指標甲組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乙組,差異顯著(t=33.070,P=0.000)。甲組的住院天數少于乙組,差異顯著(t=9.308,P=0.000)。甲組的手術出血量少于乙組,差異顯著(t=52.329,P=0.000)。甲組的手術時間短于乙組,差異顯著(t=12.339,P=0.000)。詳見表1。

2.2總結感染情況術后,甲組有1例患者發生呼吸道感染,其概率是1.67%;有1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其概率是1.67%;感染總發生率是3.33%(2/60)。術后,乙組有4例患者發生腹部感染,其概率是6.67%;3例患者發生呼吸道感染,其概率是5.0%;有3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其概率是5.0%;感染總發生率是16.67%(10/60)。甲組感染總發生率低于乙組,差異顯著(X2=5.926,P=0.015)。
對于膽結石來說,是指在膽道系統(膽管、膽囊)發生的結石,也被稱作是膽石癥,根據發病部位不同把膽結石分成膽囊結石與膽管結石。如果結石存在膽囊內,就會對膽囊產生持續刺激,出現慢性炎癥,且隨疾病蔓延,還會發生繼發性感染,所以要及時給予患者有效治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
開腹手術是在腹部選擇合適位置做切口,切除膽囊,有效取出膽結石,療效較佳,視野清晰廣闊,施術者易操作。但因為該手術需打開患者腹部,使腹內各器臟暴露,影響到患者恢復,且易發感染,同時手術的切口比較大,在多種應激反應下,患者術后的恢復不佳。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只需做三個穿刺孔,建立人工氣腹,并置人腹腔鏡,仔細探查腹內狀況,操作對腹內臟器產生的影響小,盡可能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而且手術應激反應對于身體產生的影響小,可保證患者手術的恢復,同時手術時間比較短、切口較小、手術出血量少,縮短患者住院接受治療時間,再加上患者術后快速恢復,對胃腸功能產生的影響小,降低手術對患者產生的傷害。
總之,在膽結石患者中,同開腹手術治療相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更確切,且住院天數少、手術出血量少、手術時間少、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短,同時感染發生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