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奎 張學慧
【關鍵詞】針刺;安眠穴;三陰交溫針灸;痰濕中阻型失眠
失眠是由于睡眠質量降低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表現。失眠常表現為入睡時間長或入睡困難,或是睡眠淺、睡眠時間少、日間記憶力與注意力差、白天困倦等,從而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影響。中醫認為,失眠屬于“目不暝”“不寐病”范疇,其多憂思過度、耗傷心脾、或胃氣失和、痰熱內擾等因素有關,多屬于痰濕中阻證。安眠穴與三陰交分別屬于經外奇穴、足太陰脾經,其可調節人體的陰陽與氣血,安眠穴啟動的通道在經絡之外,又能匯合于經絡通道,二穴聯合配伍功效在于疏經通絡,疏肝健脾,和中安神,從而改善失眠。對失眠癥患者采用針刺安眠穴聯合三陰交溫針灸治療能健脾化痰祛濕,還可改善睡眠質量。本文探討針刺安眠穴聯合三陰交溫針灸治療痰濕中阻型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本門診部2018年7月~2019年6月治療90例痰濕中阻型失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5例。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協議書。納入標準:(1)入睡時間>30min;(2)整夜覺醒≥2次;(3)總睡眠時間<6h;(4)情緒波動大;(5)日間注意力、記憶力減退。排除標準:(1)不符合《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失眠臨床診斷標準;(2)不符合中醫痰濕中阻證診斷標準;(3)對針灸過敏者;(4)服用安眠藥物者;(5)肝、腎、心臟功能障礙者。研究組男、女分別25例、20例;年齡:平均(43.56±15.69)歲;病程:平均(3.51±1.33)個月;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平均(7.51±3.27)分。對照組男、女分別26例、19例;年齡:平均(44.24±15.97)歲;病程:平均(3.74±1.54)個月;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平均(7.55±3.66)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針刺安眠穴治療,具體為:患者取坐位,選用一次性針灸針(直徑0.3,長度40mm),取雙側安眠穴,對其周圍皮膚常規消毒,行針刺治療,進針得氣后留針30min,1次/d,共治療5周。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聯合三陰交溫針灸治療,具體方法為:選用一次性針灸針,針灸針規格同上,取雙側三陰交為主要穴位,對其周圍皮膚進行消毒,對相應穴位進針至適應深度后,直刺提插捻轉,當出現酸麻脹感后,針灸針柄套于艾柱套,并點燃下端施灸,在施灸過程中需要注意燙傷情況,1壯/次,8 min/壯,30 min/針,30min/次,1次/d,治療5周。治療期間患者切勿飲用咖啡、濃茶等影響睡眠或提神的飲料。
1.3觀察指標對患者治療前、治療5周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l)進行評估睡眠情況,對患者的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質量、日間功能、睡眠障礙、睡眠效率等項目進行評價,每項滿分為3分,該量表總分為21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狀態越差。觀察與記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催眠藥物輔助睡眠情況。
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以百分比(%)、均數±標準差(π±s)表示,并分別行X,t檢驗。如P<0.05,則說明兩組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1兩組比較治療前后睡眠情況治療前兩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與對照組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質量、日間功能、睡眠障礙、睡眠效率比較于治療前出現差異性(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質量、日間功能、睡眠障礙、睡眠效率與參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失眠主要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社會生活因素等,臨床上常規給予失眠患者催眠藥物或安眠藥以改善睡眠質量,但因其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性。該疾病在中醫辨證論治中屬于“不寐”范疇,主要病機為陽不入陰,陰陽失交,氣血失調,另外飲食不節、思慮過度等因素導致脾胃功能異常,也可誘發失眠。《素問·逆調論》提到“胃不和則臥不安”,因此飲食無度,導致損傷脾胃,脾胃失調,可引起氣化無力,以致健運失司,水濕內停,出現痰阻中焦,從而導致痰濕郁結中焦阻滯氣機,才會產生失眠之癥。治療運機制是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濕為原理。西藥只能緩解失眠現狀,針對重度失眠患者可需要長期服用催眠藥物,對患者的產生副作用極大。因此通過采用中醫治療可從根源上改善患者失眠,調理身體機制,安全性高。安眠穴位于頸部耳后,當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為經外奇穴,顧名思義有安眠的作用,其穴能夠平衡陰陽,調理氣血,還可改善組織功能。三陰交屬于足太陰脾經,其是肝經、脾經、腎經氣血的交匯處,其中肝經是提供水濕風氣,脾經是提供濕熱之氣,腎經是提供寒冷之氣,因此其能夠具有養血安神之功效,對該穴位進行溫針灸,能夠調理陰陽之氣,在針刺安眠穴的基礎上,加用三陰交溫針灸還可加強溫經祛濕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針刺安眠穴聯合三陰交溫針灸治療痰濕中阻型失眠具有顯著改善失眠的效果,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安眠穴雖屬經外奇穴,但能夠通十二經絡,從而起到通暢氣血功效;另外,加用三陰交可滋陰潛陽,養血調血,從而可視陰陽得到調和,以提升安神助眠的作用。所以以上兩者聯合使用改善失眠的效果要優于單純使用安眠穴的療效。本研究表明,針刺安眠穴聯合三陰交溫針灸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失眠情況,還可避免患者對催眠藥物的依賴,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若采用中藥治療,其周期長,見效緩慢,相比之下,采用針灸治療特點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在治療痰濕中阻型失眠中,采用針刺安眠穴聯合三陰交溫針灸治療,效果顯著,且療效強于單純針刺安眠穴,聯合選穴以加強催眠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